- 年份
- 2024(5345)
- 2023(7777)
- 2022(6115)
- 2021(5393)
- 2020(4749)
- 2019(10934)
- 2018(10994)
- 2017(21694)
- 2016(12263)
- 2015(14085)
- 2014(14518)
- 2013(14341)
- 2012(13189)
- 2011(11829)
- 2010(12036)
- 2009(11341)
- 2008(11481)
- 2007(10656)
- 2006(9242)
- 2005(8429)
- 学科
- 济(54566)
- 经济(54513)
- 业(32380)
- 管理(31719)
- 方法(24920)
- 企(24409)
- 企业(24409)
- 数学(22111)
- 数学方法(21939)
- 农(17151)
- 中国(16760)
- 财(12794)
- 业经(12051)
- 地方(11493)
- 学(11437)
- 农业(11427)
- 贸(9970)
- 贸易(9967)
- 制(9959)
- 易(9654)
- 银(7944)
- 银行(7919)
- 和(7906)
- 务(7736)
- 财务(7713)
- 财务管理(7690)
- 发(7557)
- 融(7529)
- 金融(7527)
- 行(7496)
- 机构
- 大学(182689)
- 学院(181540)
- 济(75619)
- 经济(74000)
- 管理(66963)
- 研究(63420)
- 理学(57436)
- 理学院(56764)
- 管理学(55693)
- 管理学院(55357)
- 中国(47221)
- 科学(39748)
- 京(38994)
- 农(35183)
- 财(33898)
- 所(33624)
- 研究所(30612)
- 中心(29335)
- 业大(28882)
- 江(28400)
- 农业(27859)
- 财经(27192)
- 经(24589)
- 北京(24575)
- 范(24401)
- 师范(24143)
- 经济学(24055)
- 州(22321)
- 院(22034)
- 经济学院(21942)
- 基金
- 项目(118313)
- 科学(91859)
- 研究(85617)
- 基金(84614)
- 家(74047)
- 国家(73434)
- 科学基金(61710)
- 社会(53863)
- 社会科(50883)
- 社会科学(50865)
- 省(46678)
- 基金项目(44897)
- 教育(39387)
- 划(39223)
- 自然(39147)
- 自然科(38207)
- 自然科学(38195)
- 自然科学基金(37516)
- 编号(35698)
- 资助(34396)
- 成果(29412)
- 重点(27024)
- 发(26397)
- 部(26253)
- 课题(24532)
- 创(23839)
- 科研(22896)
- 创新(22369)
- 国家社会(22261)
- 教育部(22110)
共检索到266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简永军 周继忠
本文基于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构建"先富后老"、"先富未老"、"未富先老"的模型结构,在开放经济下建立一个"四地区"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初始均衡和最终均衡之间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本文结果显示资本会由人口快速老龄化地区流向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地区,这个结论意味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使得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中国的储蓄率,并导致资本输出减少。文章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试验,旨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绍国栋 聂素芳
一、传统退休制度概述及评价(一)退休制度的纵向分析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
我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制度的严重负面影响已为学界所共识。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庞大的退休群体快速增加,对于城镇退休金缴费形成了巨大压力。但是缴费负担的程度究竟有多大,人口老龄化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和在半基金积累制度下对于缴费负担各有多大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人口预测数据和政府的统计数据,从定量的角度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缴费负担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养老金制度面临的难题以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退休金负担 养老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穆怀中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重合,由此面临着经济发展途径的科学选择。依据国民财富人口结构均衡分配原理,构建延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供给增加进而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协同性计量模型,探索延迟退休年龄联动劳动力供给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和政策选择。研究发现:(1)劳动力负增长高点和老年人口增长高点集中在2025—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最佳时机在“十五五”规划期。(2)2000—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系数为1.74%,劳动力增长优化系数为1.34%。(3)如果2025—2035年期间实施延迟退休到65岁,每年延迟6个月,10年间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协同优化率为50%,其中延迟退休年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50%,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0.022个百分点。(4)延迟退休年龄具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二次人口红利一直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本文通过构建拓展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储蓄率、资本积累和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对总产出的影响取决于理性行为人降低储蓄引致产出下降效应与劳动力供给增加引致产出增加效应之间的强弱。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过程中的预期寿命增加可以产生二次人口红利,延迟退休年龄5年(10年),产生二次人口红利所需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不超过5.5岁(8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而言,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指标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预期寿命 二次人口红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二次人口红利一直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本文通过构建拓展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储蓄率、资本积累和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对总产出的影响取决于理性行为人降低储蓄引致产出下降效应与劳动力供给增加引致产出增加效应之间的强弱。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过程中的预期寿命增加可以产生二次人口红利,延迟退休年龄5年(10年),产生二次人口红利所需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不超过5.5岁(8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而言,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预期寿命 二次人口红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万能
虽然经合组织(OECD)国家在长期低生育水平下,已经出现严重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但多数国家的实际退休年龄都低于法定退休年龄,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普遍较低,单纯依靠推迟退休年龄并不必然缓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出危机。通过理论模型对导致老年人选择提前退休的经济社会因素的分析,认为要有效发挥法定退休年龄的作用,提高老龄劳动参与率,还需更多改革,如规定较低的提前退休年金,鼓励人力资本投资,设计弹性退休年龄等。中国目前应设法提高老龄劳动参与率,而非推迟退休年龄。
关键词:
法定退休年龄 实际退休年龄 劳动参与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瑾瑞 夏宁潞 陈子昂
本文利用200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是否导致财政负担加剧。首先构造跨期迭代模型发现,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与老龄人口负担的所得税率有关,当所得税率低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而当所得税率高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正面影响。因此,以老年人相对工资水平为门槛变量,进一步建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而是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并且区域差异明显。延迟退休的直接效应是通过增收减支来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然而更重要的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老年人的工作时长来拓展其创造的生产价值,并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来增加老年人缴纳的所得税,间接促进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曲恒昌
本文采用西方人才国际流动的理论,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留学低龄化现象的直接动因及其经济效应,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探讨了WTO对留学低龄化的影响,建议采取“顺其自然、适当指引、鼓励回国”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留学低龄化 对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利锋 钟玉婷
人口老龄化不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会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人口老龄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劳动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和增加公共投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延迟退休的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扩大了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投资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了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产出、消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强化了其对通胀和工资膨胀的提升效应;延迟退休未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就业、产出和消费增长,并有助于稳定通胀和工资膨胀;与财政政策工具相比,延迟退休引致的整体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人口老龄化降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考虑,延迟退休是一个较优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柳清瑞 苏牧羊
在人口生育率下降与预期寿命延长的双重作用下,OECD国家普遍出现了少子老龄化危机。根据公共养老金支出水平模型及其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将导致公共养老金支出水平逐步提高,提高退休年龄将降低老年抚养比并有助于控制公共养老金支出的过快增长。基于此,大多数OECD国家都进行了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文章对这些国家提高退休年龄的基本条件(人口预期寿命、健康预期寿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以及政策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主要经验为:一是在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和人口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退休年龄调整;二是在一定周期内小步渐进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并设置了改革的窗口期;三是为避免改革的经济效率损失,建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本期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评述》,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评述性文献。本刊如此有价值的综述和评述目前还不多见,欢迎广大作者多多提供这种专题性深度研讨人力资源开发前沿问题的综述和评述文章。这不仅使工作繁忙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以最短的时间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而且对那些刚刚进入学术殿堂的学子们具有巨大的启蒙意义。人口老龄化的这个专题还可以继续深挖。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问题,人口究竟是老龄化还是高龄化,很有必要深入研究。这篇评述议论的前提是"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历史现象。经济学意义上的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上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一般界定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出现。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不仅是老年群体的问题,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发展 人口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