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3)
2023(7455)
2022(5559)
2021(4603)
2020(3676)
2019(7976)
2018(7985)
2017(15813)
2016(8366)
2015(9385)
2014(9596)
2013(9403)
2012(8583)
2011(7754)
2010(8003)
2009(7613)
2008(7179)
2007(6567)
2006(6417)
2005(6143)
作者
(24800)
(21011)
(20883)
(20157)
(13436)
(9885)
(9381)
(8061)
(7966)
(7537)
(7422)
(6896)
(6822)
(6744)
(6642)
(6487)
(6202)
(5973)
(5921)
(5545)
(5449)
(5143)
(5089)
(4929)
(4893)
(4837)
(4474)
(4383)
(4289)
(4031)
学科
(62505)
经济(62460)
管理(21307)
(19148)
地方(17875)
中国(16201)
方法(15636)
数学(13814)
数学方法(13757)
(13064)
企业(13064)
(12977)
地方经济(12422)
业经(12201)
(10525)
农业(9565)
(8823)
(7860)
产业(7856)
(7811)
环境(7182)
经济学(7069)
(6878)
金融(6878)
发展(6840)
(6831)
(6808)
总论(6657)
信息(6651)
(6183)
机构
学院(128369)
大学(127857)
(67915)
经济(66811)
研究(51080)
管理(44241)
中国(38109)
理学(37207)
理学院(36763)
管理学(36173)
管理学院(35933)
(28501)
科学(27825)
(26789)
(26150)
经济学(23389)
研究所(23380)
财经(22475)
中心(21649)
经济学院(20692)
(20338)
(20299)
(19392)
(17745)
北京(17237)
(16556)
师范(16420)
财经大学(16356)
业大(15743)
科学院(15647)
基金
项目(79006)
科学(62747)
研究(58667)
基金(58117)
(50339)
国家(49946)
科学基金(42608)
社会(41350)
社会科(39215)
社会科学(39206)
(30048)
基金项目(29630)
教育(25183)
(24327)
自然(24176)
自然科(23620)
自然科学(23616)
资助(23214)
自然科学基金(23208)
编号(22328)
(19734)
成果(18416)
国家社会(18405)
重点(18102)
(17184)
发展(16799)
(16570)
(16148)
课题(16050)
经济(16006)
期刊
(85203)
经济(85203)
研究(46526)
中国(26480)
(21601)
(19287)
管理(18564)
科学(17928)
学报(17624)
经济研究(15281)
大学(13953)
学学(13368)
(13021)
金融(13021)
农业(12742)
财经(12401)
业经(11717)
技术(11365)
问题(11307)
(10960)
教育(9191)
技术经济(8233)
世界(7932)
(7870)
统计(7298)
国际(7148)
经济问题(7094)
现代(6393)
经济管理(6365)
(6353)
共检索到209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穆怀中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重合,由此面临着经济发展途径的科学选择。依据国民财富人口结构均衡分配原理,构建延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供给增加进而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协同性计量模型,探索延迟退休年龄联动劳动力供给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和政策选择。研究发现:(1)劳动力负增长高点和老年人口增长高点集中在2025—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最佳时机在“十五五”规划期。(2)2000—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系数为1.74%,劳动力增长优化系数为1.34%。(3)如果2025—2035年期间实施延迟退休到65岁,每年延迟6个月,10年间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协同优化率为50%,其中延迟退休年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50%,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0.022个百分点。(4)延迟退休年龄具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二次人口红利一直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本文通过构建拓展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储蓄率、资本积累和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对总产出的影响取决于理性行为人降低储蓄引致产出下降效应与劳动力供给增加引致产出增加效应之间的强弱。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过程中的预期寿命增加可以产生二次人口红利,延迟退休年龄5年(10年),产生二次人口红利所需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不超过5.5岁(8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而言,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指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二次人口红利一直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本文通过构建拓展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储蓄率、资本积累和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对总产出的影响取决于理性行为人降低储蓄引致产出下降效应与劳动力供给增加引致产出增加效应之间的强弱。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过程中的预期寿命增加可以产生二次人口红利,延迟退休年龄5年(10年),产生二次人口红利所需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不超过5.5岁(8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而言,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和立道  徐磊  王英杰  
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下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量化模型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存在一个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失业率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一个均衡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适龄劳动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工资水平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影响失业的控制变量构建实证模型,并利用2006-2015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假设中国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情况下,利用实证分析结果测算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时点实施时的失业率。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率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和立道  徐磊  王英杰  
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下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量化模型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存在一个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失业率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一个均衡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适龄劳动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工资水平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影响失业的控制变量构建实证模型,并利用2006-2015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假设中国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情况下,利用实证分析结果测算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时点实施时的失业率。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率水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利锋  钟玉婷  
人口老龄化不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会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人口老龄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劳动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和增加公共投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延迟退休的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扩大了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投资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了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产出、消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强化了其对通胀和工资膨胀的提升效应;延迟退休未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就业、产出和消费增长,并有助于稳定通胀和工资膨胀;与财政政策工具相比,延迟退休引致的整体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人口老龄化降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考虑,延迟退休是一个较优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瑾瑞  夏宁潞  陈子昂  
本文利用200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是否导致财政负担加剧。首先构造跨期迭代模型发现,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与老龄人口负担的所得税率有关,当所得税率低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而当所得税率高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正面影响。因此,以老年人相对工资水平为门槛变量,进一步建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而是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并且区域差异明显。延迟退休的直接效应是通过增收减支来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然而更重要的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老年人的工作时长来拓展其创造的生产价值,并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来增加老年人缴纳的所得税,间接促进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景鹏  郑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财政支出和内生生育率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预期寿命延长和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设定目标探讨预期寿命延长过程中如何调整退休年龄。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使均衡状态的生育率下降、财政养老保险支出占比上升、劳均产出和总产出减少,延迟退休使均衡状态的生育率上升、财政养老保险支出占比下降、劳均产出和总产出增加,二者的影响效应相反,表明退休年龄延迟可以抵消预期寿命延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财政养老负担不增、劳均产出不减、总产出不减三种目标下,退休年龄延迟岁数临界值均随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增加,但三种目标下的经济效应差别较大,且都会降低生育率。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延迟退休是一个合理且必需的政策选项;建立与预期寿命相联动的退休年龄调整机制,同时拓宽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渠道和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有助于遏制生育率下降、减轻财政养老负担和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内容提要:本文在行为人具有家庭养老与遗产动机的假设下构建内生化生育率与教育投入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和家庭总教育投入率。在不含家庭养老与遗产动机的基准模型中,延迟退休年龄会降低每个子女的教育投入,进而使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小幅降低,但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实质性的不利影响。当在模型中引入家庭养老保障机制时,延迟退休年龄会降低个人对父母的养老支持。当父母更重视子女数量时,生育子女数量对质量的替代关系成立,但当父母更重视子女质量时,将提高每个子女的教育投入,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该影响程度虽然高于没有家庭保障机制时的情形,但影响幅度非常有限。进一步,将模型拓展到包含遗产动机的王朝家庭模型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将增加父母对子女的遗赠,其对每个孩子教育投入的影响取决于父母对子女福利的重视程度,且经济增长率降低或提高的幅度依然有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和内生出生率的OLG模型,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古典增长框架和内生增长框架下,无论是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完全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都使得均衡状态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对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实现: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老年时期收入增加,这会减少年轻时期的储蓄,年轻时期选择更少的时间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抚育子女,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上升;另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资本存量减少,为实现年轻时期的消费,个体必须提供更多的劳动,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在本文的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立群  周晓波  
政府在放松生育政策的同时,配合退休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延迟退休和生育调整的理论模型发现:从劳动力增量看,延迟退休能够产生即期效应,而生育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且两者导致的劳动力增量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特点,节点在2031年;从社会总负担看,在实行延迟退休后,总抚养比迅速下降到一个低水平位置;从总产出看,同时实施延迟退休和放松生育政策,经济中潜在的福利损失最小;从产出增速看,放开生育的同时配合延迟退休,经济增速下降最慢;从人均产出看,放开生育的同时最好配合延迟退休,否则人均收入提升的效果不如政策不变时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简永军  周继忠  
本文基于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构建"先富后老"、"先富未老"、"未富先老"的模型结构,在开放经济下建立一个"四地区"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初始均衡和最终均衡之间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本文结果显示资本会由人口快速老龄化地区流向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地区,这个结论意味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使得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中国的储蓄率,并导致资本输出减少。文章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试验,旨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航  
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市场存在着长期性、短期性、正面性与负面性的多方面影响。正面影响是延长人力资本回收期,增加适龄劳动人口;负面影响是阻碍就业进程,不利于供给市场的良性发展;长期影响在于缓解劳动力不足;短期影响在于弱化老年劳动者地位。因此,需要从"弹性"角度、权利保障角度与统筹兼顾角度,推动延迟退休政策发展,促进我国劳动力供给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春林   张卫  
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延迟退休呼声不断。本文将延迟退休纳入内生增长理论模型框架中,综合考虑延迟退休的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生育效应,分析强制延迟退休和弹性退休两种退休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能够抵消此负面作用,预期寿命延长会使老年人愿意提供更多工作时间;尽管延迟退休会使储蓄下降,但延迟退休对生育率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超过了储蓄下降的负向作用,表明延迟退休有利于经济增长;弹性退休模式下的生育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均高于强制延迟退休对应数值,表明弹性退休模式更有利于促进生育率和经济增长。因此,建议中国应推行允许个人可以在一定年龄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的弹性退休政策,这将有利于促进生育率回升和经济增长。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延迟退休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并为实施弹性退休政策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鲁元平  朱跃序  张克中  
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延迟退休年龄的动态CGE模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劳动力增长,以及对消费、投资、贸易的积极作用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的变化会促进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但是由于第二产业从退休年龄延迟中获益最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提升;从不同方案的对比来看,时间跨度较长、较为温和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带来的经济效果更为平稳,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也较小。本文认为,时间跨度更长、更为稳健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更加有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