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5)
2023(5433)
2022(3949)
2021(3470)
2020(2811)
2019(6163)
2018(6224)
2017(12235)
2016(6531)
2015(7615)
2014(7932)
2013(7644)
2012(6633)
2011(5726)
2010(5704)
2009(5125)
2008(4947)
2007(4504)
2006(4140)
2005(3898)
作者
(18650)
(15498)
(15348)
(14862)
(9837)
(7328)
(7196)
(6160)
(5944)
(5554)
(5410)
(5239)
(4882)
(4874)
(4830)
(4776)
(4616)
(4552)
(4498)
(4403)
(3911)
(3717)
(3690)
(3601)
(3573)
(3512)
(3455)
(3434)
(3134)
(3123)
学科
(33332)
经济(33285)
管理(19799)
(17960)
(12858)
企业(12858)
中国(11583)
(10448)
方法(10348)
数学(8964)
数学方法(8892)
业经(7663)
农业(7384)
(7147)
(6411)
地方(6392)
城市(6268)
人口(5620)
城市经济(5576)
地产(5358)
(5358)
房地(5358)
房地产(5358)
(5338)
(4831)
银行(4823)
产业(4717)
发展(4674)
(4668)
(4635)
机构
学院(94664)
大学(93875)
(40756)
经济(39889)
管理(36094)
研究(32408)
理学(30782)
理学院(30487)
管理学(29932)
管理学院(29780)
中国(24947)
(19715)
(19016)
科学(18451)
(16321)
财经(15187)
中心(14910)
(14893)
(14695)
研究所(14669)
(13876)
经济学(13129)
(13023)
师范(12900)
业大(12785)
北京(12458)
经济学院(11845)
(11623)
(11388)
农业(11372)
基金
项目(62885)
科学(50451)
研究(46829)
基金(46161)
(39819)
国家(39454)
科学基金(34406)
社会(31679)
社会科(29958)
社会科学(29953)
(24395)
基金项目(24256)
教育(21310)
自然(20926)
自然科(20496)
自然科学(20493)
自然科学基金(20119)
(19995)
编号(19127)
资助(18016)
成果(14898)
(13835)
重点(13798)
(13722)
国家社会(13599)
课题(13379)
(12838)
教育部(12096)
创新(12030)
大学(11762)
期刊
(49283)
经济(49283)
研究(30584)
中国(20376)
(14466)
科学(13692)
(13597)
管理(13076)
学报(12632)
大学(10244)
教育(10006)
学学(9668)
(9659)
金融(9659)
农业(9363)
业经(8887)
经济研究(8614)
技术(7613)
财经(7252)
问题(6544)
(6320)
商业(6106)
现代(4821)
(4724)
统计(4603)
技术经济(4324)
(4277)
(4192)
理论(4117)
人口(4074)
共检索到143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傅贻忙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和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量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老年抚养比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但是对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影响弱。少年抚养比和住房支付能力均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抑制了经济发展情况相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加入交互项后,老年抚养比改变了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作用,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少年抚养比强化了住房支付能力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促进作用。为此,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平衡区域住房差异化消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陈小亮  
本文基于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设计了中国城镇住房需求的估算方案,发现中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中国城镇住房大量过剩。城镇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将在未来20年~30年助推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持续增加,这将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城镇住房需求的负面冲击直到2045年以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通过降低住房持有不平等程度来解决中国城镇住房供需不匹配问题,可能比单纯增加住房供给更有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清勇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汤平平  谢嗣胜  
住房支付能力是家庭用于住房方面支出的承受能力,实证分析江苏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的结果显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涂奇  
本文依据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收入水平下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以人口老龄化为门限变量时,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存在双门限特征,且当人口老龄化高于8.7%时,人口老龄化水平越高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越强;以收入增长率为门限变量时,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存在单门限特征,且随着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减弱。研究发现,提高收入水平,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因此,应从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等多角度入手,从而实现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抑制作用的目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住房不仅兼有消费和投资功能,而且还是家庭社会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地位的关注会促使人们把更多的资源从非地位性商品转向地位性商品,从而扭曲资源配置。本文首次基于地位寻求理论,利用CHFS数据对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需求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具有明显的地位特征,家庭居住面积不断扩大与地位攀比有关;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住房面积扩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都是显著的;而房价上涨仅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对高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小林  张源  赵永亚  
本文以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检验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老龄化不仅可直接加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还可通过城镇劳动供给和城镇产业结构两条城镇化中介路径间接加重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其中,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直接影响更为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潜在互动更为密切。(2)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影响将伴随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呈现出显著的区制转换效应。当城镇劳动供给水平由低区制过渡至高区制,老龄化加重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抑制作用将有所减弱;而当城镇产业结构步入高区制,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老龄化加重将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产生促进作用。鉴于不同城镇化区制环境下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影响效应差异,本文据此提出优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宇鹏  
文章在跨期最优消费理论基础上,以平均消费倾向作为居民消费行为评价指标,建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平均消费倾向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2001~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因素显著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家庭未成年人抚养总支出对抚养数量弹性较小。研究还发现,消费习惯是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之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燕芬  张超  田盛丹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引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能否提升家庭消费成为新时代人口学及相关学科亟需探讨的新命题。文章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住房价格和家庭消费的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SYS-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起到直接的拉动效应,而住房价格上涨通过调节效应对上述直接效应的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文章提出"全面两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抚养比提高潜藏着巨大的消费动力,抚养负担能够转化为人口结构红利。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避免房价过快上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红利释放,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洋  郑江淮  
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减少住房需求,但我们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开始阶段,住房需求非但不会减少还会增加,只有当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需求才会下降。利用中国2005-2015年的宏观数据可以证明,随老龄化率提高,住宅成交套数一开始确实是增加的,只有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时,才开始减少。由此推算,至少在未来20年内,老龄化都是刺激而不是减少住房需求的。这个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不要指望人口老龄化来自动平抑住宅价格,房地产调控须臾不能放松,同时要引导好老年人的住房需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至庄  牛霖琳  
本文研究了自1980年代后期中国城镇住房商品化以来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我们从耐用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标准理论出发,在联立方程框架下估计城镇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方程,得到了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估计值。通过对1987~2006年全国城镇总体水平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镇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可由需求与供给的作用解释,即人均收入和建筑成本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整体趋势。城镇住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约为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5到0.6之间。住房存量总供给的价格弹性约为0.83。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棘轮效应”,对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采用CHARLS的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抑制居民消费;在同时考虑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人口老龄化的抑制作用,即两者交互项与居民消费之间显著正相关;考虑“城市化”“高龄化”和“消费升级”的子指标后,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即相关子指标能够显著放大系数,具体来说,城市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人口高龄化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升级趋势则会同时放大上述两类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