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21)
- 2023(2793)
- 2022(2368)
- 2021(2231)
- 2020(1882)
- 2019(4272)
- 2018(4126)
- 2017(8358)
- 2016(4256)
- 2015(4339)
- 2014(4178)
- 2013(4074)
- 2012(3790)
- 2011(3340)
- 2010(3303)
- 2009(2947)
- 2008(2991)
- 2007(2610)
- 2006(2353)
- 2005(2181)
- 学科
- 济(18971)
- 经济(18948)
- 业(14376)
- 管理(12040)
- 企(10259)
- 企业(10259)
- 方法(8544)
- 数学(7749)
- 数学方法(7699)
- 农(7420)
- 财(6366)
- 中国(6343)
- 农业(5482)
- 人口(5463)
- 结构(5082)
- 制(4991)
- 产业(4369)
- 务(4169)
- 财务(4168)
- 财务管理(4163)
- 企业财务(4064)
- 业经(4013)
- 学(3757)
- 地方(3652)
- 体(3630)
- 银(3235)
- 银行(3229)
- 体制(3080)
- 行(3065)
- 产业结构(2922)
- 机构
- 大学(62650)
- 学院(60820)
- 济(30260)
- 经济(29875)
- 管理(25767)
- 理学(23024)
- 理学院(22806)
- 管理学(22529)
- 管理学院(22416)
- 研究(21857)
- 中国(16479)
- 财(13382)
- 京(12702)
- 农(11821)
- 科学(11600)
- 财经(11196)
- 所(10629)
- 经(10400)
- 经济学(10082)
- 中心(9945)
- 研究所(9668)
- 业大(9640)
- 经济学院(9261)
- 农业(9069)
- 财经大学(8583)
- 江(8330)
- 经济管理(8154)
- 北京(7685)
- 院(7547)
- 范(7424)
- 基金
- 项目(43891)
- 科学(36490)
- 基金(35226)
- 研究(31354)
- 家(31168)
- 国家(30959)
- 科学基金(27380)
- 社会(22709)
- 社会科(21643)
- 社会科学(21641)
- 基金项目(18612)
- 自然(17399)
- 自然科(17048)
- 自然科学(17046)
- 自然科学基金(16830)
- 省(15087)
- 资助(14179)
- 教育(13830)
- 划(13331)
- 编号(11967)
- 部(10650)
- 国家社会(10563)
- 重点(9789)
- 教育部(9445)
- 成果(9338)
- 发(9279)
- 人文(9064)
- 创(8777)
- 制(8530)
- 大学(8358)
共检索到8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超 张林杰
在全球经济失衡态势下,本文试图发现外部经济失衡背后的深层次人口结构因素。本文以38个亚洲经济体1989~2008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了人口结构对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数据等方法及变量变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我们发现,在经常账户强惯性的基础上,人口结构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常账户或国际资本流动,且老年人口结构效应比少儿人口结构效应更加显著。老年化经济体对于经常账户逆差存在依赖,经常账户可以被理解为储蓄的国际缓存池和中转地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动。因此,世界经济体应尽量避免同周期的老年化,以保证经济的"梯队"发展和资源跨代交换,同时,对于全球经济失衡也应有一定的容忍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Il houng Lee 徐清军 Murtaza H.Syed
本文采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来评估国民储蓄行为,更突出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一个前瞻性的、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人口分布变动情况。本文的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得到了实证验证,也比经济文献中的静态依赖分析更为有效。本文仿真模拟全球储蓄行为后发现,随着居民储蓄份额的上升,中国2000年经常账户逆差,2010年经常账户呈现顺差,而到2045年左右中国经常账户重现逆差。美国、欧盟的经常账户趋向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中、美、欧经常账户的仿真模拟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关键词:
中国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兵 任远
本文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构造了人口结构的工具变量,通过2005—2012年165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与经常账户结余的因果关系。发现人口抚养比对一国的经常账户结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在利用工具变量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之后,这个影响在程度上更大,显著性也更强了。进一步考察发现,人口抚养比提高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上升抵消了"生命周期理论"的效应,使得人口结构对于储蓄率没有稳健的显著影响;而由于"谨慎性投资"效应,使得人口抚养比的上升显著降低了一国的企业家精神和投资率。因而,人口抚养比拉大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形成了经常账户结余。这些发现预示,在中国人口抚养比面临拐点,未来可能持...
关键词:
经常账户失衡 人口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梁斯 周丽华
本文以G20国家1980-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系统广义钜估计方法(SYS-GM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用以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投资以及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表明:(1)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及经常账户均有显著负向影响,这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2)老年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失衡的解释能力比少年抚养比更强。(3)抚养比对投资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或许与惯性行为及生产率变化有关。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因此各国应避免出现相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完成储蓄和投资的跨境平滑。此外,外部均衡在短期内很难达到,但在长期内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应尽快调整现行人口政策和产业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考虑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形成国际所普遍接受的有效解决方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晶
本文以中国省域1993~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使用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账户之间的内在关系。试图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解释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1)经常账户存在较长的调整周期,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经常账户长期性顺差的特点在短时间内难以逆转。(2)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账户之间呈现出了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社会抚养负担的提升会对经常账户形成依赖。(3)人口结构相较于经济增长来说会对经常账户产生更大的影响。伴随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长久以来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将受到阻碍。而在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常账户的顺差将会被逐步消耗。因此,...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PVAR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超 余颖丰 易祯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其对经常账户的效应,并用全球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我们细分了3种年龄类型的经济体后发现,人口结构冲击总体表现为中年、老年人口比重负向影响经常账户余额。本文还构建不包含短期冲击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人口结构长期趋势与短期冲击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基本相同。全球181个经济体1960-2015年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发现。政策模拟显示选择退休年龄政策时宜考虑当时不同的年龄结构。当中年人口占比较高时,从外部经济均衡的角度出发,延长退休年龄宜小步推进;但当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较大时,延迟退休年龄则可缓解经常账户余额下行压力。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DSGE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珂 昌忠泽
在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笔者试图从人口结构变动的视角对我国经常账户长期顺差的原因进行解释,通过构建面板VAR模型,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份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总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存在正向冲击,总抚养比的上升会提高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但该冲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老年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对经常账户的冲击存在差异,在短期内老年抚养比会对经常账户产生正向冲击,长期来看冲击变为负向;少儿抚养比对经常账户的冲击呈现出先负向后正向的特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在未来我国抚养比可能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经常账户盈余仍会长期存在。此外,由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得出的不同结论,有利于总结年龄构成不同的家庭储蓄和投资等行为的规律,同时也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面板VAR 影响渠道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明
世界范围内持续多年的经常账目失衡并不鲜见,以往研究多关注汇率和净出口的关系,而忽视了经常账目余额的另外一种属性——本国在外国的储蓄。本文尝试从人口结构变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本文通过构建包括幼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世代交替模型,理论分析和预测了:幼年抚养比上升会降低储蓄率、增加投资率,从而减少经常账目余额;而老年抚养比下降会提高储蓄率,增加经常账目余额;试图填补人口结构对经常账目影响的理论空白。接下来,本文利用1990年至2011年全球110个国家的强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静态和动态模型下均得到了与理论预测相一致的稳健结果。根据实证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发现中国抚养比的变化可以...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常账目 抚养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殷波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运用多国面板VAR模型系数因子化的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弹性对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能显著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而中国经济增长对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有积极的贡献,因此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调整不应以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代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汇率弹性的增强也应以不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底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苏立峰
人口抚养比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呈现负相关的结论在已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共识。本文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1980年至2014年间人口抚养比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的面板数据检验分析,发现人口抚养比每上升1%,将会显著降低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率约1.1%。分开来看,老年抚养比变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不显著,而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且其影响程度约为总抚养比的2倍。由于2012年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比率下降和老龄人口比率的上升,至少未来十五年内中国的人口抚养负担将会持续加重,经常账户余额将会向着顺差减少乃至逆差扩大的方向变化。政府当局的对策可以包括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完善贸易结构、改善金融体系运营效率和...
关键词:
人口抚养比 经常账户平衡 劳动参与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全球经济的失衡是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而美国和中国经常账户之间的严重失衡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G20确定的经济失衡评估指标和对美中两国当前经济现象的描述,本文建立了一个囊括美中两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等诸多因素的均衡模型,并采用VECM模型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对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及程度。本文以G20确定的失衡指标为参照系,分别探讨了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等因素是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中经常账户的失衡,得出以下结论:长期来看,美元贬值对改善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并不显著;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和美中两国的经济增长对加剧美中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