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6)
- 2023(5818)
- 2022(4704)
- 2021(4312)
- 2020(3612)
- 2019(8066)
- 2018(7571)
- 2017(15300)
- 2016(7788)
- 2015(8304)
- 2014(8007)
- 2013(7959)
- 2012(7397)
- 2011(6484)
- 2010(6916)
- 2009(6707)
- 2008(5943)
- 2007(5243)
- 2006(4806)
- 2005(4679)
- 学科
- 济(33315)
- 经济(33286)
- 融(25772)
- 金融(25772)
- 业(23150)
- 银(22862)
- 银行(22838)
- 行(22122)
- 管理(21646)
- 企(19831)
- 企业(19831)
- 中国(18064)
- 方法(14356)
- 数学(13278)
- 财(13255)
- 数学方法(13210)
- 制(11515)
- 中国金融(11190)
- 务(9954)
- 财务(9940)
- 财务管理(9921)
- 企业财务(9681)
- 地方(8712)
- 农(7381)
- 体(7338)
- 业经(7279)
- 产业(6654)
- 体制(6629)
- 学(6207)
- 农业(5570)
- 机构
- 大学(105537)
- 学院(105447)
- 济(50474)
- 经济(49556)
- 中国(38039)
- 研究(37892)
- 管理(36916)
- 理学(31078)
- 理学院(30752)
- 管理学(30242)
- 管理学院(30052)
- 财(27143)
- 京(21616)
- 财经(21280)
- 科学(20234)
- 中心(19489)
- 经(19448)
- 融(19232)
- 所(19203)
- 金融(18842)
- 银(18703)
- 经济学(18554)
- 银行(18067)
- 研究所(17173)
- 经济学院(16993)
- 行(16853)
- 农(16334)
- 财经大学(16269)
- 人民(15354)
- 江(15111)
- 基金
- 项目(68141)
- 科学(53985)
- 基金(51358)
- 研究(49115)
- 家(44375)
- 国家(44017)
- 科学基金(38109)
- 社会(33578)
- 社会科(32184)
- 社会科学(32175)
- 基金项目(26394)
- 省(25970)
- 自然(23592)
- 自然科(23003)
- 自然科学(22996)
- 自然科学基金(22639)
- 资助(22083)
- 教育(21670)
- 划(21342)
- 编号(18192)
- 重点(15932)
- 部(15414)
- 发(15255)
- 成果(14826)
- 国家社会(14816)
- 创(14408)
- 性(13679)
- 教育部(13671)
- 创新(13646)
- 人文(13100)
共检索到168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巴曙松
本文试图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跨越"刘易斯拐点"、从"人口红利"走向"人口负债"的转变会影响一国的负债融资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以及使用杠杆率的能力,并相应产生三种潜在的风险:融资风险、资产价格下行风险及杠杆率收缩风险。人口结构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可能冲击限制了政策的腾挪空间,未来经济过热与经济"硬着陆"之间的切换更为频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盛发 巴曙松
中国"人口红利"趋于弱化的主要影响是低利率格局将逐步发生改变,从而提高负债方融资的整体成本,这反过来将对资产方投资配置产生冲击。为此,本文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考察人口结构变迁的宏观含义,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意味着融资杠杆能力的弱化以及投资效率的降低,这将导致一个经济体合适的、可持续的潜在增长率逐步呈现下行态势。人口结构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也限制了政策的腾挪空间,经济增长中枢速度的平稳回落以及通货膨胀中枢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决策者如果以低物价和高增长组合作为政策目标,将可能导致紧缩过度或刺激过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海峰 陈世金
根据世界75个主要经济体面板数据,从金融结构、金融开放的视角研究其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发现:资本市场主导的融资结构有利于降低宏观杠杆率;金融开放与一国的宏观杠杆率呈现倒“U”型关系;金融市场开放主要通过信贷、货币、股票市场三个渠道影响杠杆率。从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一国的宏观杠杆率。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试点粤港澳金融制度型开放、资产证券化、推进结构化去杠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金融开放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王健
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推动经济去杠杆,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然而鲜有研究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监管结构的作用。本文从监管机构和监管模式两个维度出发,考察了金融监管结构对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机构对杠杆率有显著影响,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业监管可以有效降低杠杆率;监管模式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与监管机构存在交互作用,在监管机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情况下,混业监管比分业监管更有效;监管结构有效性也取决于监管机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提高可以显著增强去杠杆作用;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存在异质性,发展中经济体由中央银行负责混业监管最有效。本研究为更好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率和资产价格增长的内生限制在经济系统稳定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军峰 顾纯磊
投资者总是通过自己的认知来筛选安全资产。宏观杠杆水平的积累一方面引起安全资产更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感知的安全资产萎缩,在市场压力时导致安全资产短缺。管理安全资产短缺的适当方法是有序降杠杆,其中宏观杠杆率已达到不可持续水平的部门要率先实施。在降杠杆过程中,市场机制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面临压力的部门应谨慎应对潜在风险,主动降杠杆。有序降杠杆的过程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公共债务和基础设施投资有更大的作用空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流动性,让降杠杆过程可以忍受。另外,固定的抵押率和更高的透明度可以有效缓解安全资产短缺。
关键词:
安全资产 降杠杆 政策支持 监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子威 李雪莲 薛蕾
本文将居民负债引入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刻画居民、企业、银行的杠杆率约束,深入探讨居民负债变化的根源,研究居民负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债务刺激经济增长背后蕴藏的金融风险。研究发现:(1)现阶段中国居民负债适度增长能够促进需求增长,减小金融摩擦,有利于经济增长;(2)部分企业背负了过高的债务,长期来看,企业负债降低有利于经济增长,但直接推动企业去杠杆将在短期内带来较强的负面经济波动,为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应将适度提高居民负债以挤出企业负债作为负债结构调整的策略;(3)居民负债增长所带来的边际金融风险较小,适度提高居民负债能促进经济增长且不会使经济累积较多内生脆弱性。同时,为进一步减小居民负债增长带来的金融风险,应以提高居民信贷参与率为主要方法。
关键词:
居民负债 负债结构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易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金融资产结构是研究金融发展的重要视角。笔者曾在1996年和2008年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继续定位于比较金融研究,对过去十几年来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最新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资源配置和风险承担角度,以"谁在承担风险"和"由谁承担风险更好"为主线,测度金融资产风险承担者的分布,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相关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本文试图把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关联起来,通过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这个视角,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金融资产风险向银行部门集中。针对这一问题,须着力稳住宏观杠杆率,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直接融资,让市场主体能够自我决策、自担风险并获得相应收益,由此在保持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倪红福 冀承 杨耀武
利用GDP支出法需求结构和世界典型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宏观需求结构的演变历程和逻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改善宏观需求结构的相关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需求结构大致经历了从消费主导型向投资和进出口快速增长型,再到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的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需求动力差异明显。从宏观需求的三次产业和细分行业结构来看,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结构在不断改善,高附加值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行业占比显著提升,服务消费、服务投资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短期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宏观需求结构仍将是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投资率的提升幅度可能会超过消费率,净出口率会有所下降;从长期来看,消费率将会继续上升,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净出口率可能变化不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权威机构相继发布2021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数据。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情况,本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的宏观杠杆率变化情况,并对我国2022年宏观杠杆率走势进行展望,最后在剖析短期和中长期杠杆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出合理控制杠杆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应该阶段性抬升宏观杠杆率,加快经济复苏进程,主动优化债务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稳字当头应对“三重压力”,恢复市场需求、减弱供给冲击、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是当务之急。这意味着要加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宏观杠杆率或将步入上行周期。为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我们需要在债务规模扩张过程中主动优化杠杆率结构,对稳增长起到更有效的支撑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莹莹
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方式、资金运用方式会影响金融机构本身和金融体系的杠杆率与稳定性。若金融机构或金融体系主要通过金融市场融资,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金融资产,并且通过金融资产进行再融资的规模不受限制,那么面对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的冲击,这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体系的杠杆率会快速下降,在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较严重时,资金链条就会断裂,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分析不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对金融机构杠杆率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的教训,针对杠杆率快速下降时如何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杠杆率课题组
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累计下降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平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逐渐消退,同时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名义GDP增速较快回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总债务增速有所回落。分部门看,各部门的杠杆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