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1)
2023(11485)
2022(9260)
2021(8354)
2020(6829)
2019(14899)
2018(14477)
2017(27490)
2016(14419)
2015(15451)
2014(15020)
2013(14829)
2012(13995)
2011(12926)
2010(13051)
2009(12056)
2008(11653)
2007(10578)
2006(9403)
2005(8505)
作者
(41626)
(35028)
(34540)
(33171)
(22303)
(16675)
(15541)
(13304)
(13097)
(12355)
(12183)
(11605)
(11450)
(11247)
(10907)
(10765)
(10343)
(10083)
(9817)
(9671)
(8828)
(8423)
(8273)
(8160)
(7981)
(7741)
(7720)
(7233)
(6949)
(6912)
学科
(82744)
经济(82686)
管理(45339)
(42997)
(36535)
企业(36535)
方法(26870)
数学(23391)
数学方法(23214)
地方(22119)
中国(20660)
业经(16747)
技术(16565)
(15912)
地方经济(15127)
(15086)
(15021)
(13137)
技术管理(12094)
产业(11975)
(11695)
金融(11694)
(11213)
银行(11197)
环境(11003)
(10829)
农业(10712)
(10028)
(9891)
贸易(9883)
机构
学院(211458)
大学(210911)
(100858)
经济(99128)
管理(79509)
研究(78384)
理学(68661)
理学院(67801)
管理学(66803)
管理学院(66353)
中国(57861)
科学(45358)
(43346)
(43319)
(39446)
研究所(35763)
财经(34829)
中心(34165)
经济学(33385)
(32088)
(31654)
(29928)
经济学院(29741)
(28270)
业大(27250)
(27210)
北京(27153)
师范(26941)
财经大学(25967)
(25222)
基金
项目(141793)
科学(114743)
基金(104919)
研究(103497)
(91730)
国家(91033)
科学基金(79038)
社会(70952)
社会科(67553)
社会科学(67540)
(56026)
基金项目(55142)
自然(48788)
自然科(47731)
自然科学(47719)
自然科学基金(46949)
(46637)
教育(46433)
资助(41063)
编号(38220)
(35095)
(33007)
重点(32745)
创新(31960)
(31250)
国家社会(30684)
成果(30450)
课题(27958)
教育部(27231)
发展(27199)
期刊
(116350)
经济(116350)
研究(68931)
中国(42813)
管理(33568)
(32577)
科学(30989)
学报(30295)
(26494)
大学(23273)
学学(22303)
经济研究(20917)
(20601)
金融(20601)
教育(19677)
技术(18856)
财经(18539)
农业(17781)
业经(16699)
(16297)
问题(14369)
技术经济(13359)
科技(11516)
(11071)
统计(10978)
商业(10629)
(10598)
世界(9856)
(9835)
现代(9564)
共检索到322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艳  
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并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生了一定影响。人口结构变动一方面会导致政府加大对福利支出的投入,减缓经济转型进程,另一方面老龄化人口也会带来明显的"银发经济",提升服务业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本文基于区域创新视角,使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2002-2017年我国大陆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证明,从全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区来看,人口结构失衡与经济结构升级存在明显负相关性;从中部经济区来看,人口结构失衡产生了较强的"银发经济"特征,促进了第三产业增长和总体经济结构升级。而区域创新则存在较强杠杆效应,能够有效减缓人口结构失衡对经济结构转型的负面影响,但这一效应在中部并不显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汉光  
从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其必然性。宁波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更好、迫切性更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优化经济生产要素配置,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以宁波为例,提出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并从当前所面临的形势角度,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春龙  张卫  
当前"用工荒"的出现与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密切相关,体现为结构性用工荒、行业性用工荒、季节性用工荒、区域性用工荒以及这四种类型用工荒的"叠加"。"用工荒"的出现是要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种预警,但是否能够因此判断"刘易斯拐点"已经来到应该审慎。"用工荒"会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应对当前乃至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更为严重的"用工荒"问题,企业方面既需要适度涨薪并善待农民工,也需要考虑转型升级的问题;政府方面要助推低端企业升级或转型,通过完善制度为农民工融入当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农民工要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化中高级阶段,城市建设、工业技术、产业配套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已经到达重化工业的后期阶段,正在向发达经济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成冠男  
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而人口结构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双固定效应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人口结构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受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人口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人口老龄化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抑制作用。人口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还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关系。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人口集聚在中部地区出现抑制效应,西部地区与基准回归的结果一致。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口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其中,人均受教育水平促进周边省份区域创新效率,人口集聚则产生抑制作用;老龄化和城镇化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柴志贤  项后军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空间经济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空间经济的专业化与多样化特征具有积极的创新促进效应;城市化程度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对非发明专利申请影响稍弱。分城市规模看,直辖市与一般大城市对发明专利申请及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等城市作用不明显。最后,在区域创新过程中,专业化与城市发展水平交互作用不甚明显,而多样化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司怀涛   蒋长流  
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结构的3个维度(年龄、供给、质量)出发,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线性及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均可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存在负向关系,老龄化水平过高会削弱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另外,劳动供给相关经济效应的结果表明,劳动供给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且随着劳动供给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降低。除此之外,对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可知,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当前研发投入需进一步增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传平  朱天松  黄向东  
经济结构调整是关系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问题。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型企业 ;加速存量资源的优化重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实现增量资源的升级带动 ;改革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 ,拓展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创新能力。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 ,企业必须以产业创新为核心进行战略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小娟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结构性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回顾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发现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路径;集群和分散是区域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因;需求变动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核心动力。通过回顾美国、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经验,并结合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现状,本文总结了美国和日本经验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四大启示:一是释放消费需求、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二是释放市场潜能、谨慎运用行政力量;三是研发创新技术、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四是协调区域发展,构建内部升级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提出“合作创新韧性”的概念,认为合作创新韧性是区域稳定合作创新网络对抗新冠疫情冲击的重要能力。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2017—2020年中国合作专利申请微观数据及30个省域数据,探讨创新投入多样化对合作创新韧性的直接作用,及其通过经济结构影响合作创新韧性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研发预算软约束、市场不确定性和线下交互受阻等因素,疫情冲击具有结构偏向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影响更大,表现为创新投入越多样化的省份创新韧性(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则越弱;创新投入多样化通过调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结构影响创新韧性,疫情对不同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结构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文章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样本,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创新行为、经济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创新行为对环境污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城市创新行为通过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城市创新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受到经济结构的约束,各城市跨过门槛值的情况存在差异;城市创新行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均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德余  汤勇刚  张绍合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本文重点关注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创新升级的影响,并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进一步考察混合所有制这一股权结构因素的调节效应。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所得结果表明:第一,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升级水平三方面衡量企业创新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创新升级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第二,混合所有制优化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放大了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创新升级的正面效应;第三,对于处于不同政府治理绩效水平和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国有企业而言,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升级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泉恩  钟业喜  
以江西省91个县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总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4个方面构建江西省人口的空间结构。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关联度矩阵和耦合模型。对江西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度进行聚类分析,将91个区域单元划分为协调耦合区、磨合耦合区、拮抗耦合区和低水平耦合区4个类型。2010年江西省的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磨合耦合为主,拮抗耦合次之。从2000年到2010年,江西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关系趋于拮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芳  
我国劳动力流动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特殊的流动特征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东南沿海。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7-2009年的人口总抚养负担系数、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总人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别对东部12省、中部9省以及西部10省的人口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抚养负担的下降对1997-2009年各地区经济增长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中部地区人口弹性最大、东部次之、西部地区人口弹性最小。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地区在吸引劳动力和有效利用劳动力方面差异扩大,反之落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