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2)
- 2023(9706)
- 2022(8645)
- 2021(8202)
- 2020(6821)
- 2019(16078)
- 2018(15974)
- 2017(31537)
- 2016(17170)
- 2015(19049)
- 2014(19037)
- 2013(18895)
- 2012(17121)
- 2011(15210)
- 2010(15006)
- 2009(13467)
- 2008(12955)
- 2007(11080)
- 2006(9557)
- 2005(8195)
- 学科
- 济(67632)
- 经济(67559)
- 管理(47934)
- 业(45813)
- 企(38564)
- 企业(38564)
- 方法(33431)
- 数学(29163)
- 数学方法(28856)
- 中国(18009)
- 农(17249)
- 财(16500)
- 学(15402)
- 业经(14791)
- 地方(14412)
- 制(12183)
- 农业(11565)
- 理论(11281)
- 贸(11279)
- 贸易(11272)
- 和(10968)
- 易(10923)
- 务(10835)
- 财务(10778)
- 财务管理(10762)
- 环境(10415)
- 技术(10360)
- 企业财务(10251)
- 银(9589)
- 银行(9551)
- 机构
- 大学(240402)
- 学院(237456)
- 管理(98733)
- 济(92599)
- 经济(90560)
- 理学(86805)
- 理学院(85851)
- 管理学(84380)
- 管理学院(83968)
- 研究(78092)
- 中国(56000)
- 京(51159)
- 科学(49740)
- 财(40520)
- 所(38904)
- 农(36612)
- 业大(36606)
- 研究所(35866)
- 中心(34698)
- 财经(33624)
- 江(32402)
- 北京(32311)
- 范(31554)
- 师范(31257)
- 经(30632)
- 农业(28766)
- 院(28477)
- 经济学(27228)
- 州(26853)
- 师范大学(25471)
- 基金
- 项目(170632)
- 科学(134252)
- 研究(124321)
- 基金(124135)
- 家(107892)
- 国家(107013)
- 科学基金(92446)
- 社会(77494)
- 社会科(73423)
- 社会科学(73403)
- 基金项目(67014)
- 省(66468)
- 自然(61140)
- 自然科(59707)
- 自然科学(59695)
- 自然科学基金(58634)
- 教育(56509)
- 划(55944)
- 资助(51203)
- 编号(50630)
- 成果(40365)
- 重点(37713)
- 部(37343)
- 发(35976)
- 创(35257)
- 课题(34362)
- 创新(32829)
- 科研(32758)
- 教育部(32060)
- 大学(31778)
共检索到329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国进 李威
文章运用16个OECD国家1960~201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人口年龄结构是否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利率水平的长期变动。结果发现,人口结构变化是导致利率长期趋势变动的重要因素。美国、英国、法国等OECD国家"二战"后的"婴儿潮"带来人口年龄结构和资金供需变化,助推了各国20世纪60年代后利率的大幅波动。此外,基于中国数据的研究表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婴儿潮"出生的大量人口造成的人口结构变化,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利率大幅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人口结构角度看,未来20年中国利率水平将持续维持低位,低利率环境为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升级产业结构和提振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博 陈开璞
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有着长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联合国发布的1978—2100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参考Papetti(2019)的框架,通过内生化劳动变量并与中国统账结合的养老金制度相结合,构建包含家庭、厂商、政府三部门的两期和多期OLG模型,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产生了长期的下行影响。通过对影响渠道的分解发现,人口老龄化对自然利率的影响是有效劳动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养老金以及人口政策调整四个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时期,有效劳动增长率的下降速度快于总人口增长率的下降速度,对自然利率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储蓄率的下降对自然利率产生了较小的正向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总体呈负向影响,并且将持续到2035年。之后,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因素造成的自然利率的下行压力将得到一定的缓解。需要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并提高劳动者劳动效率,以缓解有效劳动不足的影响,同时降低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或出台政策鼓励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自然利率的下行趋势。
关键词:
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老龄化 自然利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博 陈开璞
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有着长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联合国发布的1978—2100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参考Papetti(2019)的框架,通过内生化劳动变量并与中国统账结合的养老金制度相结合,构建包含家庭、厂商、政府三部门的两期和多期OLG模型,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产生了长期的下行影响。通过对影响渠道的分解发现,人口老龄化对自然利率的影响是有效劳动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养老金以及人口政策调整四个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时期,有效劳动增长率的下降速度快于总人口增长率的下降速度,对自然利率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储蓄率的下降对自然利率产生了较小的正向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总体呈负向影响,并且将持续到2035年。之后,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因素造成的自然利率的下行压力将得到一定的缓解。需要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并提高劳动者劳动效率,以缓解有效劳动不足的影响,同时降低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或出台政策鼓励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自然利率的下行趋势。
关键词:
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老龄化 自然利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渝琳 贾继能
刺激消费需求是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府及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消费金融效率为切入点,在拓展OLG模型和信贷配给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4年的宏观季度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实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以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人口结构变动主要通过利率和收入路径对消费信贷效率产生一定的正向效应;以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政府利率干预对消费金融效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短期内人口结构与消费的协同和消费金融效率的提升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利率干预并配之以积极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利率干预 消费金融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丽霞 赵文哲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老人抚养比升高的幅度,因此经济增长会伴随储蓄率的升高;此外,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过程会降低资本积累的动态无效率,但会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人抚养比 储蓄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延 邵烨铭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代际公平的核心参数之一。通过构建内生个人养老金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不同人口结构下利率变动对中国多支柱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转变会令中国总和养老金替代率趋于下行,实际利率走低将导致第三支柱替代率进一步下跌,二者叠加将使得总和养老金替代率与社会平均收入的增长背道而驰。政策干预下,延迟退休有望延缓总和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并扩大降息的政策空间,但非长久之策;提高第三支柱参与率可减轻人口老龄化对总和养老金替代率的负向压力,但增强了替代率的利率敏感性。因此,政府应尽快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提高第三支柱参与率,同时审慎评估降息对代际公平的外溢性负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侯文平
本文分别利用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和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人口结构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没有影响,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政府应努力实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同时应当防止国内老龄化引致的劳动力成本提升过快,导致过度的资本外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祖源 庞丽华
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畅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维度。本文利用199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以及人口结构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动态门限效应,研究发现:(1)少儿抚养比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会增加居民消费,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和家庭规模提高会抑制居民消费,经济发展会缓解老龄化带来的消费水平下降,人口性别比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较小,且随经济发展变化较小;(2)以经济发展为门限变量时,各人口结构的门限值较为接近,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和城镇化在经济发展达到阈值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非线性突变,消费的"棘轮效应"使得居民的消费具有较强的惯性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重视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提高城镇化水平等促进消费内循环的政策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博 王川
本文从人口结构的视角来分析国际收支情况,探讨人口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路径并构建了相关理论模型。本文采用中国1980-2011的面板数据,借助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估计结果显示,老年抚养比和少年抚养比对于国际收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认为,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国际收支有逐步恶化的趋势,并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人口结构 影响路径 GMM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雪祺
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DM、SAR、SEM三种空间计量方法,从老年抚养比、高等教育人口比、城乡人口比三个角度探究人口结构变化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应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情况下,老年抚养比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乡人口比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同时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等教育人口比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但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在应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情况下,老年抚养比、高等教育人口比对数字经济的影响保持不变;城乡人口比与数字经济发展虽然仍旧显著正相关,但其空间效应转变为负向溢出。因此,应加速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城乡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健
文章以中国1994年-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VAR模型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工资水平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即考察巴萨效应在中国的现实适用性。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并未导致工资水平出现显著上涨,人口红利消失更适用于作为解释中国实际汇率出现升值的原因,即巴萨效应的出现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推动所有部门一般工资水平的上升导致的。文章认为,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导致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要适当做出调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多对改善适龄劳动力供给、推进科技研发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劳动生产率 巴萨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长江
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之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人均量低、增速慢等方面。研究证明,这种差距是长三角相对于珠三角在人口结构上的不优化等原因造成的。本文认为,其根源是基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所形成的“地区亚健康心态”而导致的发展观念上的落伍和发展态度上的缺陷。因此,地区政府必须以一种正确的人口观念,来构建整个地区的健康心态,进而转变发展态度,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济水平 对比分析 政府人口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健
文章以中国1994年-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VAR模型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工资水平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即考察巴萨效应在中国的现实适用性。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并未导致工资水平出现显著上涨,人口红利消失更适用于作为解释中国实际汇率出现升值的原因,即巴萨效应的出现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推动所有部门一般工资水平的上升导致的。文章认为,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导致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要适当做出调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多对改善适龄劳动力供给、推进科技研发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劳动生产率 巴萨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华 岑霞 罗彤 张洋
农村人口和金融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要素,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人口结构和金融资源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分析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检验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农村人口结构水平相关性较强,两者均持续提升且省际间差异不断扩大,其中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群倾向配置的趋势明显。二是农村人口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逐渐向高水平耦合阶段迈进,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但两者耦合协调度仍处于互为制约的失调衰退发展阶段,呈现由京沪"极化效应"逐渐转向"扩散效应"发展的空间格局。三是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是耦合协调度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上述结论,就如何促进农村人口结构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吕吉 李桥 张馨丹
综合运用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中国1998—2012年人口结构变迁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固定效应、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分析结果均显示: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正的显著影响,即老龄化是导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压力的原因;而少年儿童抚养比与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基于此,为缓解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并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应提高财政支出配置效率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