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5)
- 2023(10397)
- 2022(8527)
- 2021(7771)
- 2020(6630)
- 2019(15315)
- 2018(14866)
- 2017(29555)
- 2016(15594)
- 2015(17274)
- 2014(16925)
- 2013(17021)
- 2012(15756)
- 2011(13698)
- 2010(14033)
- 2009(13270)
- 2008(13652)
- 2007(12156)
- 2006(10763)
- 2005(10100)
- 学科
- 济(82243)
- 经济(82155)
- 业(79824)
- 企(74119)
- 企业(74119)
- 管理(62017)
- 方法(40398)
- 数学(31853)
- 数学方法(31735)
- 财(28177)
- 业经(27475)
- 贸(25529)
- 贸易(25518)
- 易(24855)
- 农(24519)
- 务(20954)
- 财务(20951)
- 财务管理(20927)
- 企业财务(19879)
- 中国(18136)
- 农业(17760)
- 技术(16594)
- 制(15400)
- 策(14280)
- 出(14211)
- 划(13754)
- 理论(13037)
- 地方(12954)
- 和(12569)
- 体(12444)
- 机构
- 学院(233482)
- 大学(228463)
- 济(113260)
- 经济(111686)
- 管理(96985)
- 理学(84032)
- 理学院(83358)
- 管理学(82568)
- 管理学院(82154)
- 研究(70838)
- 中国(57860)
- 财(52390)
- 京(45568)
- 财经(42175)
- 经(38469)
- 科学(36985)
- 经济学(36176)
- 农(35139)
- 江(34983)
- 所(34238)
- 经济学院(33177)
- 中心(31840)
- 财经大学(31198)
- 研究所(30243)
- 业大(30078)
- 商学(29759)
- 商学院(29519)
- 北京(28153)
- 农业(27627)
- 经济管理(27325)
- 基金
- 项目(149256)
- 科学(121073)
- 基金(113342)
- 研究(111835)
- 家(95765)
- 国家(94914)
- 科学基金(84720)
- 社会(76669)
- 社会科(73101)
- 社会科学(73083)
- 基金项目(59668)
- 省(57227)
- 自然(52480)
- 自然科(51371)
- 自然科学(51359)
- 自然科学基金(50594)
- 教育(50284)
- 资助(46705)
- 划(46084)
- 编号(43050)
- 业(35335)
- 部(34877)
- 创(34370)
- 成果(33258)
- 国家社会(32837)
- 重点(32654)
- 发(32278)
- 创新(31269)
- 教育部(31049)
- 人文(31001)
- 期刊
- 济(122103)
- 经济(122103)
- 研究(70569)
- 财(43918)
- 管理(40657)
- 中国(38106)
- 农(32422)
- 科学(29106)
- 学报(27563)
- 融(23414)
- 金融(23414)
- 大学(23055)
- 农业(22571)
- 学学(22365)
- 财经(22289)
- 业经(21251)
- 技术(21062)
- 经济研究(20947)
- 贸(20421)
- 经(19286)
- 问题(17747)
- 国际(16877)
- 技术经济(14950)
- 业(14827)
- 世界(14331)
- 教育(13754)
- 商业(13303)
- 财会(12021)
- 现代(11954)
- 统计(11476)
共检索到348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铁瑛 张明志
本文研究了城市劳动参与率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城市人口结构信息与微观企业信息的匹配,实证研究表明:(1)城市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出口量的扩张;(2)城市劳动参与率对企业出口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加工贸易来实现;(3)对于不同的企业,城市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作用会有所差异,资本密集型企业、本土企业以及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其出口会受到城市劳动参与率更强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别刻画和验证了人口结构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微观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需要重视人口结构转型对我国出口贸易可能产生的不利冲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助推工人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激活劳动力市场,是当前人口结构转型背景下应对我国出口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企业出口 加工贸易 企业异质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铁瑛 张明志
本文研究了城市劳动参与率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城市人口结构信息与微观企业信息的匹配,实证研究表明:(1)城市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出口量的扩张;(2)城市劳动参与率对企业出口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加工贸易来实现;(3)对于不同的企业,城市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作用会有所差异,资本密集型企业、本土企业以及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其出口会受到城市劳动参与率更强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别刻画和验证了人口结构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微观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需要重视人口结构转型对我国出口贸易可能产生的不利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企业出口 加工贸易 企业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号 殷凤
文章基于异质性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模型,将数字化转型决策引入其中,研究企业的贸易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贸易数字化通过增强企业的柔性生产力提高质量改进的固定成本效率,从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借助大数据爬虫技术,识别企业自建主页以及使用国内电商平台或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情况,据此构建测度企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的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能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讨论后,该结论依旧稳健可信。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柔性生产力是贸易数字化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且考虑不同样本期和替换新指标后该机制依旧稳健,特别是小微型、劳动密集型、初创型或一般贸易企业进行贸易数字化转型,更能通过该机制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数字技术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采用跨境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利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大样本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包括产出关税减让与投入品关税减让)对企业出口动态影响的显著性与程度。本文发现:贸易自由化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而且也提高了已有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表明贸易自由化更多地是通过集约边际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产出关税减让对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的时间以及出口的持续时间都没有明显影响,而投入品关税减让则显著抑制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缩短进入出口市场的时间以及有助于延长企业出口的持续时间;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出口动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投入品关税减让对本土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大楞 张宗斌 车维汉
本文首次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1040家服务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Probit模型及其边际效应和oLS估计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参与到出口行为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营时间的增加以及具有国际承认的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密集度。而从企业所在的地区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教育水平、FDi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企业 出口概率 出口密集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浩然 李坤望
2003年中国首次明确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转型升级政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多重检验得到稳健一致的结论。微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过程与企业动态变化和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密切相关,转型升级政策通过促进企业退出、进入和贸易方式转化等形式对提升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静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研究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市场特征与企业选择出口目的地和出口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产值以及人均工资水平等都与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和出口贸易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出口目的地的GDP、人均GDP、英语虚拟变量也与企业出口目的选择以及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本国的地理距离则与企业出口行为决策呈负相关关系。因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个体特征差异导致的企业出口贸易成本差异是促成以上相关关系的核心因素。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当期的出口行为决策显著受到前一期的出口行为决策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兵 李柔
本文使用合并后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我们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且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大于国内销售,会提高企业出口密集度。我们还采用Bernard等(2011)的多产品、多目的国企业出口理论框架,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作用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相似。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出口 出口二元边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兵 李柔
本文使用合并后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我们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且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大于国内销售,会提高企业出口密集度。我们还采用Bernard等(2011)的多产品、多目的国企业出口理论框架,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作用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相似。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出口 出口二元边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美 佟家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使用2000~2016年中国企业出口数据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等数据考察了国际人才网络对中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人才网络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这一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出口额的增长上,还体现在出口产品种类数的增长上,且上述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降低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成本是国际人才网络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拓展分析表明,相比于非"一带一路"国家,国际人才网络对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增强;此外,国际人才网络对出口的积极作用主要来源于来华留学生中的学历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上国际人才网络与出口目的国的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成替代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目的国制度的缺失。文章证实了国际人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为中国加大力度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一带一路"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戎 李波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通过设置贸易便利化参数建立了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多样化作用的微观机理模型。借鉴Dennis和Shepherd(2011)的研究,建立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多样化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应用2011年出口美国的85国96部门样本数据,采用PPML估计,结果发现:在控制部门固定效应后,出口所需天数的减少能有效增加出口产品种类的数目,即贸易便利化能有效提升出口多样化水平;同时,也考虑了出口所需天数和部门支出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选取离赤道的距离和2007年部门支出作为工具变量,发现本文的样本数据存在内生性的可能性极小;此外,还通过替换估计方法和变量、控制国家地理特征和要素特征以及单独...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勇兵 李梦珊 李冬阳
企业恰当利用出口经验的学习效应可减少出口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所需支付的沉没成本,从而推动自身的出口广化。本文基于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的出口数据,运用线性概率模型考察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广化的促进机制,发现企业自身和其他企业以往的出口经验对企业当期出口广化存在倒U型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企业所有制属性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结构性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冬冬 罗明津
当前,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构成严重的威胁。那么,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文章采用2009-2011年GTA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定量识别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受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每增加1次,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17%左右;贸易保护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受影响企业的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大庆
本文构建了一个汇率不确定环境下的加工贸易企业模型,结论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12类出口商品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与上述理论模型基本相符。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加大。因此,要减少汇率波动对产出和出口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产品附加值,多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关键词:
汇率波动 加工贸易 附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凯华 张海鹏 南士敬
本文通过将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拓展至企业层面,系统刻画了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程度及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尽管随着国内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取得了显著提升,但是提升背后却隐藏着国内服务数字化缺位束缚制造业发展的困境;无论是跨国对比,还是区分贸易类型,这种“大而不强”的特征都十分明显;考虑到数字服务经济效益高于数字产品,国内数字化水平结构失调很难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计量模型显示,市场潜力更加偏好于促进国内数字服务投入,外资渗透度更加倾向于利用国内数字产品替代国内数字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制造业低端锁定并存的现象,同时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