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8)
2023(10336)
2022(8387)
2021(7699)
2020(5941)
2019(13352)
2018(13217)
2017(23151)
2016(13435)
2015(14829)
2014(14534)
2013(13387)
2012(12455)
2011(11581)
2010(11927)
2009(10851)
2008(10250)
2007(9239)
2006(8583)
2005(8030)
作者
(34886)
(28921)
(28685)
(27195)
(18304)
(13788)
(13120)
(11197)
(11085)
(10451)
(9689)
(9576)
(9106)
(9057)
(8984)
(8965)
(8694)
(8622)
(8420)
(8211)
(7424)
(7237)
(6897)
(6724)
(6708)
(6546)
(6495)
(6352)
(5836)
(5804)
学科
(50090)
经济(50035)
管理(29896)
(28244)
中国(25058)
(20618)
企业(20618)
教育(20121)
地方(18351)
(16338)
业经(13890)
(12355)
方法(11787)
农业(11382)
(10960)
理论(10737)
地方经济(10367)
(10065)
发展(9827)
(9700)
(9676)
银行(9667)
数学(9547)
(9541)
金融(9540)
(9501)
数学方法(9378)
(9187)
(9124)
贸易(9113)
机构
学院(174282)
大学(173166)
研究(68094)
(65354)
经济(63678)
管理(56668)
理学(47204)
理学院(46499)
中国(46412)
管理学(45538)
管理学院(45177)
(39522)
科学(39412)
(35096)
师范(34867)
(34431)
教育(32296)
研究所(30814)
(30357)
中心(29551)
(29194)
师范大学(28161)
北京(26249)
(26168)
(24420)
(23840)
技术(23534)
财经(22832)
业大(21683)
职业(21121)
基金
项目(107995)
研究(89643)
科学(86265)
基金(72242)
(61250)
国家(60494)
社会(54743)
社会科(51571)
社会科学(51563)
科学基金(51333)
教育(47497)
(45644)
编号(39969)
(39232)
基金项目(36615)
成果(34955)
课题(31653)
(30860)
自然(28824)
资助(28382)
自然科(28138)
自然科学(28134)
自然科学基金(27593)
(27162)
重点(25901)
发展(25594)
(25113)
规划(24335)
(24002)
项目编号(23503)
期刊
(83414)
经济(83414)
研究(66957)
教育(54476)
中国(49891)
(26366)
科学(22310)
管理(22265)
学报(21995)
(21867)
技术(18751)
农业(18563)
大学(18061)
(17990)
金融(17990)
业经(16465)
学学(15170)
职业(14121)
经济研究(13675)
财经(10795)
(10313)
论坛(10313)
问题(10049)
(10026)
(9469)
(9435)
技术教育(9068)
职业技术(9068)
职业技术教育(9068)
图书(8931)
共检索到291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吕炜  齐鹰飞  王伟同  赵佳佳  刘湃  袁丽静  王娟  许宏伟  陈海宇  
本文借鉴经济学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理论,结合中国高等教育人口供需情况,构建了高等教育生源"刘易斯拐点"模型,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即将出现生源"刘易斯拐点"的判断,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入学人口不再呈现完全弹性的无限供给状态,高校招生形势将出现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运用指数平滑法的相关模型测算了未来中国高等学校的生源供需变化趋势,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应根据人口因素而相应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锋正  
近年来",生源危机"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有适龄人口的减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人口的迁移和接受高等教育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多方面。文章总结和借鉴日本和美国应对"生源危机"的规律和经验,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生源危机"背景下的三个发展战略:拓展高等教育生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校特色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大海  
成人教育前行部分依附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必将对成人教育带来挑战,成人教育同样可以利用高等教育发展机遇完成其教育使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长云  
生源减少使众多学校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高职院校是首先受到冲击并且也是受影响最大的一批院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普通高校"扩招"政策等是导致生源减少的重要因素。生源减少导致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紧张、教育质量下降等系列问题,但也是促成了我国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一个契机。我国的高职教育应抓住这一契机,准确定位高职教育功能、提升高职教育地位,着重提升教育质量、科学规划院校规模,重视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多元化发展高职教育,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上升至一个新台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华峰  韩文秀  
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本文对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对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建立了高等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模型 ,以期为深入研究有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孔桥  
成人高等教育是指经教育部审定核准、实行全国统一招生的成人高等学校以全日制、业余或函授形式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教育对象属于成人教育,教育内容带有职业特点。高等性与成人性,二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同时,职业性是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属性。成人高等教育对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2010年全国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才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坚持独立发展还是依附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成人高教在发展路线上一直摇摆不定,故未能办出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笔者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成人高教必须彰显其独特价值,走职业化和社区化道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静  张广峻  崔立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优良的教育品质,无疑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与社会转型发展和谐的应然之举。此举不仅是对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更是对现时与未来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意义的全面彰显,并由此生成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其中,廓清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品质构建的蕴涵是核心,明晰品质构建的相关争论是要津,而提出品质构建可行路径是方法论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陈祥祺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是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高等教育"深水区"与大学转型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转型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改革命题,也是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转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闯过"深水区"。从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宏观背景出发,简略回顾西方高等教育历史上的"冰河期",列举我国高等教育"深水区"的诸多现象,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深水区"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深水区"既是一种预警和危机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转型发展是闯过高等教育"深水区"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天平  
消费主义给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学术资本的贬值、学术声誉的损害,再到教学传统的破坏。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消费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十分有限,因为精英教育理念对消费主义的浸渐有着极大的免疫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随着新管理主义的兴起,消费主义与学生缴费上学、市场就业困难、教学质量下滑等因素紧密相连,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负面效应集中表现于高等教育的商业化、功利化、无序化三个方面。因此,只有重塑大学的"象牙塔"精神,鼓励和引导师生坚守学术志,强化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才能实现对消费主义的超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窦艳  
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的创新发展成果,在普及大众教育的过程中和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家对教育与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也面临着优化转型的困境。文章基于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视角,分析独立学院转型的必然性及转型的难点,并提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转型与改革的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胜  
作为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人口大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显现。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加快农业发展转型,构建"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必须综合考虑中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物质基础、人才支撑、制度保障以及科技贡献能力等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现农业发展转型的整体战略,以此确保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资源节约、实现环境友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率等多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原  孙慧  
"十三五"时期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严重缺乏、相关制度供给不足、发展思维定式及政府政绩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应加快产业转型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依托"一路一带"战略,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全球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增进人力资本积累,夯实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基础;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推进生态补偿有序进行;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强化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律保障等,从而有效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伟  顾昕  
控制人口数量一直是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关键内容。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新生人口减少,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不断减少,而普通高校自1999年以来持续实行扩招政策,按此趋势,10余年后,普通高校的计划招生数可能会超过报考人数,出现录取率达"百分百"的现象,导致普通高校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和生存危机。为保障普通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前瞻性、系统性地做好相应规划和制度建设,尽快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推进普通高校招生体制改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深化普通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并切实加快普通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雪松  
在人口红利拐点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的理论机制,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回归模型,在人口红利拐点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趋向于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这会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产业集聚对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有积极作用;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流动对优化劳动力配置和缓解老龄化压力尤为关键;分区域分析则揭示了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推动作用,其中上游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活跃度和下游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及人才优势是推动各自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