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6)
2023(3869)
2022(3092)
2021(2769)
2020(2125)
2019(4908)
2018(4488)
2017(8677)
2016(4445)
2015(4892)
2014(4758)
2013(4903)
2012(4539)
2011(4064)
2010(3968)
2009(3767)
2008(3480)
2007(3090)
2006(2802)
2005(2455)
作者
(12302)
(10789)
(10720)
(10020)
(6684)
(5033)
(4605)
(4135)
(4090)
(3826)
(3767)
(3502)
(3410)
(3407)
(3363)
(3293)
(3072)
(2981)
(2964)
(2919)
(2649)
(2565)
(2527)
(2509)
(2489)
(2372)
(2314)
(2271)
(2243)
(2077)
学科
(25589)
经济(25565)
(13648)
(12849)
管理(11148)
农业(10150)
方法(9890)
数学(9343)
数学方法(9285)
中国(8760)
(7993)
(7738)
企业(7738)
地方(7651)
业经(6638)
人口(6251)
收入(4972)
(4919)
农业经济(4629)
地方经济(4392)
发展(4387)
(4384)
(4254)
(4023)
税收(3929)
(3904)
环境(3688)
(3654)
(3652)
金融(3650)
机构
大学(65907)
学院(65901)
(32959)
经济(32422)
研究(24582)
管理(24375)
理学(21426)
理学院(21187)
管理学(20816)
管理学院(20697)
中国(18067)
(15374)
(13109)
科学(12975)
(12024)
财经(12012)
经济学(11798)
(11468)
中心(11022)
(11000)
经济学院(10824)
研究所(10798)
(9199)
财经大学(8920)
业大(8853)
农业(8458)
(8431)
(8388)
师范(8361)
北京(7949)
基金
项目(45622)
科学(36953)
基金(35184)
研究(33572)
(30627)
国家(30350)
科学基金(26162)
社会(24505)
社会科(23218)
社会科学(23214)
基金项目(18269)
(16958)
自然(15246)
自然科(14918)
自然科学(14917)
自然科学基金(14672)
教育(14464)
资助(13943)
(13804)
编号(12584)
国家社会(11169)
(10680)
(10443)
成果(10296)
重点(10264)
教育部(9241)
人文(9204)
社科(8955)
(8954)
(8928)
期刊
(35755)
经济(35755)
研究(21949)
(13445)
中国(13296)
(11555)
科学(10778)
学报(10162)
农业(9219)
大学(8404)
学学(8170)
管理(8159)
经济研究(6359)
业经(6348)
财经(6119)
(5926)
金融(5926)
(5385)
问题(4976)
技术(4294)
统计(4043)
(3867)
人口(3775)
(3540)
农业经济(3461)
教育(3430)
(3418)
世界(3364)
社会(3342)
技术经济(3270)
共检索到98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伟同  张旭  
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如何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事实,提出利用人口城镇化破解人口红利衰减的增长难题,并基于人口红利衰减及稳增长的双重约束,探讨了合理的人口城乡迁移速度。实证研究表明:为弥补人口红利衰减带来的经济增长阻力,中国人口城镇化速度需年均提高3.53%,即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两个百分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桂芬  李真  黄少含  
文章将人口迁移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合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验证,以探讨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户籍管制程度较低时,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较为有限;随着户籍管制程度逐渐提高,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当户籍管制程度高于某一门槛值之后,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因此,各地区应保持适当宽松的户籍管制水平,促进人口自由迁移,优化劳动要素配置,形成人口素质红利,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彦立  
人口红利概述人口红利译自"Demographic DiviDenD",最早由mason在其1997年发表的文章"population anD the asian economic miracle"中被提出。翌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现状》(unFpa1998)中正式使用该词,并逐渐成为经济学和人口学的术语。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带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上升,并且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的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海波  王罗汉  
文章梳理了2000年-2017年以来关于人口红利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定义出发,通过厘清对概念理解的误区,重新审视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现人口红利作为"人口机遇窗口"和经济增长的条件,通过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以及储蓄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机遇窗口期在不断收缩,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教育和技能水平,创造人力资本红利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倪超  
文章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构建理论模型,以53个国家和地区、196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增长与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总人口增长、少儿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负向关系;总体而言,这期间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中28.3%,其中20世纪八十年代人口转变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达到53.6%;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卫平  
人口红利变动和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红利、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率较低时,总抚养比下降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时,总抚养比上升直至人口红利消失并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还与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来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车士义  郭琳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第三是制度变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人口红利的影响也较显著,但是其对经济增长解释力度较小。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投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制度变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辽  
现有的研究中忽视了人口红利与结构红利具有的内在联系,结果主观的拆分了劳动力投入增加和劳动力部门间转移对经济的增长效应,并在研究过程中对二者的增长路径和传导机制模糊化处理,也就出现了研究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本文通过在模型中同时引入人口红利和结构红利增长效应的代理变量,对我国四大经济板块进行误差修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红利的产出效应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资本积累效应在各个地区均不显著;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行业,空间)流动带来的增长效应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效果较明显,其他地区甚至是负作用。资本要素(行业,空间)转移作用不明显,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甚至出现抑制作用。土地要素的形态(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