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7)
2023(17448)
2022(14896)
2021(13690)
2020(11437)
2019(25855)
2018(25569)
2017(49017)
2016(26603)
2015(29533)
2014(29363)
2013(29255)
2012(27218)
2011(24951)
2010(24956)
2009(22961)
2008(22222)
2007(19621)
2006(17526)
2005(15663)
作者
(80131)
(66705)
(66317)
(62863)
(42543)
(32036)
(29815)
(26183)
(25497)
(23809)
(22791)
(22524)
(21425)
(21131)
(20564)
(20557)
(19813)
(19698)
(19152)
(18974)
(16836)
(16494)
(16138)
(15299)
(15072)
(14807)
(14775)
(14546)
(13528)
(13065)
学科
(126044)
经济(125920)
管理(74115)
(71227)
(56630)
企业(56630)
方法(50580)
数学(44154)
数学方法(43783)
中国(33592)
(30999)
地方(29959)
(26279)
业经(26099)
(26068)
农业(21504)
(21149)
贸易(21136)
(20369)
(19973)
环境(18541)
(17848)
金融(17847)
(17698)
银行(17629)
技术(17492)
地方经济(17286)
(17224)
(16942)
理论(16820)
机构
大学(387742)
学院(385265)
(163023)
经济(159764)
管理(149153)
研究(137989)
理学(128915)
理学院(127435)
管理学(125338)
管理学院(124665)
中国(101484)
科学(85283)
(83348)
(71660)
(70817)
(68671)
研究所(64518)
中心(60924)
业大(60228)
财经(57632)
(56310)
农业(53903)
北京(53101)
(52448)
(50636)
师范(50047)
经济学(49901)
(49440)
(45578)
经济学院(44824)
基金
项目(262260)
科学(205257)
基金(190254)
研究(187386)
(167781)
国家(166383)
科学基金(141592)
社会(119739)
社会科(113557)
社会科学(113529)
(102091)
基金项目(101084)
自然(92537)
自然科(90354)
自然科学(90332)
自然科学基金(88740)
(86309)
教育(85035)
资助(78411)
编号(74493)
成果(59880)
(59489)
重点(59014)
(57478)
(54143)
课题(51888)
创新(50564)
科研(50082)
国家社会(49516)
教育部(49039)
期刊
(183410)
经济(183410)
研究(117833)
中国(74557)
学报(65639)
(62219)
科学(59089)
管理(55091)
(51839)
大学(48841)
学学(46358)
农业(42731)
教育(39288)
(35205)
金融(35205)
技术(32274)
经济研究(30427)
业经(29252)
财经(28834)
(24748)
问题(23767)
(21788)
技术经济(19958)
科技(19060)
图书(18459)
商业(18017)
理论(17966)
(17815)
(17625)
现代(17039)
共检索到574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春文  武赫  
人口红利理论对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吉林省为案例检验了这一理论的适用性。首先对吉林省建国以来的人口结构进行分析,以社会抚养比为指标对吉林省人口红利状况进行判断,并利用人口增长预测(CPPS)软件对吉林省人口红利进行预测。以1993~2011年数据为基础,构建VAR模型分析人口红利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了吉林省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且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友群  潘琦  
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大量流入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广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后人口红利"期,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雨  钟水映  任静儒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方向是人口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依赖生育政策来延续所谓"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雨  钟水映  任静儒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淑清  
文章利用宁夏各年统计年鉴以及走访相关部门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宁夏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描述性分析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相关计量模型,重点就宁夏人口转变对储蓄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薛斯  邓力源  
本文对人口负担减轻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进行扩展,从人口的生产性提高的角度将人口红利分解为人口负担减轻所追加的额外生产性所带来的数量型红利,人口质量结构优化所带来的质量型人口红利和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配置优化形成的结构型人口红利,利用中国1952年-2009年的长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力供给充沛使得人口负担减轻,高学历劳动力相对增加引起人口质量结构的优化,以及劳动力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引起人口的产业结构配置优化。上述结果提升了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的优化对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度达到4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处在历史拐点,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区间,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是保持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后续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坚持供给侧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人口红利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增长相契合,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更为积极的改革政策取向,挖掘和释放潜在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激励,可以促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正确把握我国人口结构状态,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逐步向改革红利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琳  盛秀婷  
笔者在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0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技术,以城市化为门槛变量,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三门槛效应。在城市化的任一门槛区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最后,笔者从城市化的视角就如何发挥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洋  王雅彤  钱强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人口红利、贸易自由化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它们互为因果关系,其中人口红利的劳动力数量结构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人口红利的劳资匹配效应及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一直表现为正向促进。同时,研究还发现:劳动力数量结构效应是贸易自由化的格兰杰原因,即人口红利能够促进对外贸易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减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大晖  
为明晰未来十年我国消费服务类行业发展的前景和特征,从而为确定消费服务类公司估值的参数提供依据,本文以人口红利为切入点,探讨了人口红利对国民经济和消费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人口红利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其作用能否成为显性结果还要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因素的影响。同时,本文分析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投资与人口转变的关系,结合消费者的教育、城市化、消费倾向等特征变化,指出了未来消费服务类行业公司的发展趋势和公司估值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令国  
人口红利问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期,但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口红利的实现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时差性,结构性的人口红利正在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东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是继续实行劳动力转移获得第一次人口红利。因此,应实行地区差别化的政策,形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级差梯度,即东部地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农业现代化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而针对不同年龄劳动力进行培训、给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营造归属感则是缓解"民工荒"的长久之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倪超  
文章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构建理论模型,以53个国家和地区、196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增长与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总人口增长、少儿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负向关系;总体而言,这期间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中28.3%,其中20世纪八十年代人口转变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达到53.6%;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霓  
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何时到来的讨论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从二元经济视角、人口转变视角、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库兹涅茨转折点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是否存在大幅度下降及农业工资率是否存在大幅度上升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进入刘易斯拐点;虽然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转变优于经济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只要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就会抵消人口红利拐点到来的负面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健  
文章以我国省际1995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以此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实际利率水平与工资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但参数估计值较小。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降低了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3)压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表现。文章认为,我国目前处于"低工资"向"高工资"转变的过渡时期。消费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是未来政策的主要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