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3)
- 2023(10207)
- 2022(8570)
- 2021(7853)
- 2020(6222)
- 2019(14247)
- 2018(14003)
- 2017(26154)
- 2016(13766)
- 2015(15701)
- 2014(15548)
- 2013(15854)
- 2012(15463)
- 2011(14622)
- 2010(14763)
- 2009(13656)
- 2008(13343)
- 2007(11779)
- 2006(11045)
- 2005(10517)
- 学科
- 济(86986)
- 经济(86912)
- 管理(32745)
- 业(30872)
- 中国(27686)
- 方法(25684)
- 地方(24539)
- 数学(22901)
- 数学方法(22810)
- 企(21116)
- 企业(21116)
- 农(19676)
- 业经(16372)
- 地方经济(15627)
- 贸(15583)
- 贸易(15569)
- 学(15237)
- 易(15058)
- 农业(13639)
- 发(13332)
- 融(13171)
- 金融(13171)
- 制(13110)
- 银(12783)
- 银行(12764)
- 环境(12706)
- 行(12599)
- 财(12053)
- 和(9881)
- 发展(9869)
- 机构
- 大学(211868)
- 学院(211019)
- 济(107311)
- 经济(105561)
- 研究(89499)
- 管理(72701)
- 中国(69410)
- 理学(60518)
- 理学院(59660)
- 管理学(58953)
- 管理学院(58541)
- 科学(50069)
- 京(47621)
- 所(46742)
- 财(45390)
- 研究所(42058)
- 中心(37657)
- 经济学(35771)
- 财经(35429)
- 农(33704)
- 经(32322)
- 经济学院(31931)
- 北京(31908)
- 院(31606)
- 江(31539)
- 范(29525)
- 师范(29290)
- 科学院(28363)
- 财经大学(26166)
- 业大(26071)
- 基金
- 项目(130789)
- 科学(103830)
- 研究(97282)
- 基金(96311)
- 家(84435)
- 国家(83775)
- 科学基金(70120)
- 社会(65897)
- 社会科(62643)
- 社会科学(62633)
- 基金项目(49290)
- 省(47616)
- 教育(42419)
- 划(41214)
- 自然(41186)
- 自然科(40192)
- 自然科学(40182)
- 资助(40029)
- 自然科学基金(39484)
- 编号(36735)
- 发(35677)
- 重点(30529)
- 成果(30463)
- 部(30199)
- 发展(29781)
- 展(29324)
- 国家社会(29025)
- 中国(28389)
- 课题(27199)
- 创(26319)
- 期刊
- 济(131189)
- 经济(131189)
- 研究(76434)
- 中国(49005)
- 农(32550)
- 财(31803)
- 科学(30955)
- 管理(29964)
- 学报(29862)
- 融(24572)
- 金融(24572)
- 经济研究(22991)
- 大学(22873)
- 农业(22648)
- 学学(21487)
- 教育(20615)
- 财经(19112)
- 业经(18671)
- 技术(17795)
- 问题(17269)
- 经(16850)
- 贸(15886)
- 世界(15402)
- 国际(14888)
- 业(12769)
- 技术经济(12288)
- 资源(11183)
- 经济问题(10795)
- 统计(10550)
- 经济管理(9859)
共检索到351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友群 潘琦
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大量流入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广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后人口红利"期,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人口红利效应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雨 钟水映 任静儒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方向是人口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依赖生育政策来延续所谓"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雨 钟水映 任静儒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春文 武赫
人口红利理论对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吉林省为案例检验了这一理论的适用性。首先对吉林省建国以来的人口结构进行分析,以社会抚养比为指标对吉林省人口红利状况进行判断,并利用人口增长预测(CPPS)软件对吉林省人口红利进行预测。以1993~2011年数据为基础,构建VAR模型分析人口红利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了吉林省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且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霓
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何时到来的讨论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从二元经济视角、人口转变视角、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库兹涅茨转折点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是否存在大幅度下降及农业工资率是否存在大幅度上升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进入刘易斯拐点;虽然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转变优于经济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只要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就会抵消人口红利拐点到来的负面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制度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制度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聂亮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吕晓红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了FDI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忽视了FDI质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应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从FDI质量的视角,实证考察了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总体而言,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分地区的层面来看,沿海和内陆两个地区的FDI质量提升均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且沿海地区FDI质量的作用强度显著大于内陆地区。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应充分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契机,在关注FDI数量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其质量的提升,籍此助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FDI质量 经济发展方式 FMOLS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书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包含创新驱动、市场主导、结构均衡、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和以人为本6个子系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度体系,对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对进程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从分类情况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先型和良好型省份比重较低,而缓慢型和滞后型省份比重较高;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进程优于中部、西部地区;从障碍子系统识别结果看,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和结构均衡3个子系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子系统。本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新时代 测度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吕晓红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了FDI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忽视了FDI质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应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从FDI质量的视角,实证考察了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总体而言,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分地区的层面来看,沿海和内陆两个地区的FDI质量提升均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且沿海地区FDI质量的作用强度显著大于内陆地区。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应充分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契机,在关注FDI数量
关键词:
FDI质量 经济发展方式 FMOLS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治兵 舒莉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肖文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探讨了现代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了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转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启发读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具体层面,全方位分析总结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理论发展、经验积累、实践策略应用等课题。该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观点前沿、治学严谨,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该书在研究上体现了三大特色: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处在历史拐点,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区间,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是保持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后续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坚持供给侧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人口红利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增长相契合,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更为积极的改革政策取向,挖掘和释放潜在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激励,可以促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正确把握我国人口结构状态,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逐步向改革红利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人口红利 改革红利 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素芹
本文首先构建了反映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评价。然后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OLS、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着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效果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1.4314%;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亦具有正面的影响,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0.682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