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0)
2023(4911)
2022(4168)
2021(3512)
2020(2850)
2019(6601)
2018(6381)
2017(12485)
2016(6414)
2015(7090)
2014(7303)
2013(7619)
2012(7288)
2011(6886)
2010(7140)
2009(6763)
2008(6409)
2007(5717)
2006(5509)
2005(5243)
作者
(19606)
(16669)
(16520)
(15936)
(10732)
(7815)
(7514)
(6396)
(6321)
(6047)
(6039)
(5470)
(5463)
(5378)
(5332)
(5215)
(4895)
(4741)
(4666)
(4338)
(4272)
(4014)
(4013)
(3944)
(3927)
(3799)
(3595)
(3414)
(3376)
(3191)
学科
(55116)
经济(55081)
管理(17020)
地方(15542)
方法(14934)
(14122)
数学(13021)
数学方法(12927)
中国(12051)
地方经济(12012)
(10303)
企业(10303)
(9669)
业经(8756)
(8383)
经济学(6945)
(6793)
农业(6454)
环境(6327)
(6088)
(6032)
金融(6032)
(5903)
(5659)
产业(5315)
(5259)
(5032)
贸易(5028)
(5013)
银行(5006)
机构
大学(105000)
学院(103089)
(57973)
经济(57032)
研究(43011)
管理(36938)
中国(31981)
理学(31284)
理学院(30875)
管理学(30441)
管理学院(30235)
(24535)
科学(22479)
(22227)
(22029)
经济学(19808)
研究所(19761)
财经(19233)
中心(17752)
经济学院(17479)
(17434)
(15604)
(14780)
北京(14482)
财经大学(14115)
(13435)
师范(13344)
科学院(13190)
(13165)
社会(12507)
基金
项目(61638)
科学(49076)
基金(46234)
研究(45457)
(39691)
国家(39389)
科学基金(33724)
社会(32326)
社会科(30690)
社会科学(30681)
基金项目(23640)
(22224)
教育(19552)
自然(19512)
资助(19085)
自然科(19025)
自然科学(19022)
自然科学基金(18706)
(18444)
编号(16800)
(15120)
国家社会(14270)
(14096)
成果(14084)
重点(14029)
(13897)
经济(13768)
发展(12820)
(12658)
教育部(12488)
期刊
(73677)
经济(73677)
研究(39457)
中国(20683)
(18201)
管理(16382)
科学(13623)
经济研究(13171)
学报(12498)
(11828)
财经(10329)
大学(9914)
(9802)
金融(9802)
技术(9510)
学学(9456)
(9168)
问题(9100)
业经(8410)
农业(7840)
技术经济(7401)
统计(6959)
(6785)
世界(6689)
教育(6472)
国际(6214)
经济问题(5839)
经济学(5826)
(5713)
经济管理(5595)
共检索到172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军  张华峰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人口机会窗口及人口红利的概念已逐渐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人口红利的测算及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并对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辽  
现有的研究中忽视了人口红利与结构红利具有的内在联系,结果主观的拆分了劳动力投入增加和劳动力部门间转移对经济的增长效应,并在研究过程中对二者的增长路径和传导机制模糊化处理,也就出现了研究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本文通过在模型中同时引入人口红利和结构红利增长效应的代理变量,对我国四大经济板块进行误差修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红利的产出效应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资本积累效应在各个地区均不显著;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行业,空间)流动带来的增长效应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效果较明显,其他地区甚至是负作用。资本要素(行业,空间)转移作用不明显,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甚至出现抑制作用。土地要素的形态(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淑清  
文章利用宁夏各年统计年鉴以及走访相关部门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宁夏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描述性分析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相关计量模型,重点就宁夏人口转变对储蓄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令国  
人口红利问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期,但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口红利的实现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时差性,结构性的人口红利正在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东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是继续实行劳动力转移获得第一次人口红利。因此,应实行地区差别化的政策,形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级差梯度,即东部地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农业现代化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而针对不同年龄劳动力进行培训、给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营造归属感则是缓解"民工荒"的长久之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由二元模式向一元模式转变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刘易斯拐点问题。文章对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异象给出了一个理论说明,解释了"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人力资本差异。本文还指出中国三十多年来之所以能通过高投资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充裕的人口红利,近几年,"民工荒"使得从表面上看人口红利行将消失,但是实际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潜在的巨额人口红利,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将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的措施,并指出短期内在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琳  车士义  
劳动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通过对1990-2009年的时序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劳动参与率在1990年代以来一直趋于下降。通过对劳动参与率、大学毛入学率、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而劳动参与率比重降低又降低了人口红利的作用力度;短期内大学扩招使得劳动参与率下降,长期内则提升劳动参与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延长退休年龄,改善国民整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升劳动参与率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区人口红利出现并且日趋显著,这是否会对所在地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由于劳动力流动、地区间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客观存在,人口红利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是否会外溢?本文利用1990~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是:人口红利的显著增加促进了省域经济增长;从区域来看,人口红利对东、中、西的省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彼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存在显著的人口红利外溢,但中、西部的外溢效应不显著;从区际来看,东、中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其他区域之间均不显著。本文同时还发现,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