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7)
2023(12488)
2022(10743)
2021(9988)
2020(8550)
2019(20150)
2018(19566)
2017(37093)
2016(19776)
2015(22481)
2014(22524)
2013(22276)
2012(20639)
2011(18656)
2010(18572)
2009(17356)
2008(16825)
2007(14554)
2006(12613)
2005(11289)
作者
(56150)
(47554)
(47302)
(45320)
(30228)
(22736)
(21786)
(18632)
(17950)
(16831)
(16258)
(15948)
(15089)
(14856)
(14801)
(14672)
(14235)
(14052)
(13683)
(13626)
(11699)
(11595)
(11425)
(11035)
(10843)
(10718)
(10369)
(10197)
(9623)
(9286)
学科
(103338)
经济(103252)
管理(55257)
(51956)
方法(43984)
(41493)
企业(41493)
数学(39590)
数学方法(39142)
中国(23921)
(22824)
地方(22418)
(22096)
(18999)
业经(18979)
(16147)
贸易(16141)
(15624)
农业(15602)
(14760)
地方经济(14142)
(13579)
财务(13536)
财务管理(13502)
(13403)
环境(13144)
企业财务(12773)
(12604)
金融(12601)
(12146)
机构
大学(285584)
学院(284541)
(129761)
经济(127398)
管理(111451)
研究(97800)
理学(96349)
理学院(95318)
管理学(93675)
管理学院(93133)
中国(73769)
(58575)
科学(57517)
(56501)
(48667)
中心(45942)
财经(45455)
(45087)
研究所(44169)
(41499)
(41290)
经济学(41261)
业大(40751)
经济学院(37021)
北京(36476)
(35552)
农业(35308)
师范(35213)
(34591)
财经大学(33694)
基金
项目(191013)
科学(151209)
基金(140730)
研究(137935)
(122190)
国家(121240)
科学基金(104841)
社会(90053)
社会科(85493)
社会科学(85471)
基金项目(74215)
(73940)
自然(67298)
自然科(65762)
自然科学(65744)
自然科学基金(64573)
教育(63019)
(61988)
资助(57936)
编号(55226)
成果(44082)
重点(43101)
(42694)
(41713)
(39353)
国家社会(38160)
科研(37145)
教育部(37005)
课题(36952)
创新(36937)
期刊
(140581)
经济(140581)
研究(84406)
中国(51326)
(45434)
学报(42275)
管理(40123)
科学(39737)
(39486)
大学(32297)
学学(30581)
技术(26709)
农业(26666)
(24220)
金融(24220)
经济研究(23906)
财经(22992)
教育(22766)
业经(20726)
(19919)
问题(18397)
统计(16872)
技术经济(16199)
(15189)
(14568)
(14384)
理论(13893)
决策(13497)
图书(13453)
世界(13367)
共检索到423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三林  吴华维  彭穗生  
过去30年,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对经济繁荣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将劳动年龄人口比率这一变量引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产出模型,通过产出的均衡条件来推导出实证模型。利用广东1987-2010年的数据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率对人均收入的弹性为5.2468,人口红利在此阶段对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正向作用。因此,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就要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一"资源"。而要充分挖掘人口红利,就应当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黎波  宋志红  宋志华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R&D投入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5年的R&D投入和GDP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ECM)及葛兰杰因果检验技术,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R&D投入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均衡关系;在我们所研究期间的短期内,R&D投入变动不是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本文给出的解释是: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跨技术和商业两个界面。R&D投入主要表现在技术领域,从技术扩展到商业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激励和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建峰  
笔者基于1987年~2010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与人员全时当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以及R&D投入变化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R&D财力和人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力资源投入在长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明显,而财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更显著;人力资源投入增长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动态冲击在大小和比例方面均大于财力资源增长率变动的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长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转而进入人口负债阶段;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年龄分布和就业分布的人口结构红利和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高等教育的收益不高,推广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直接支持作用有限。外部需求减少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产生冲击,新时代下这一因素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基于以上发现,为促进中国经济更有质量地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挖掘人口数量红利、收取就业结构红利、扩大人口质量红利、注意转向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良胜  宾江  
本文通过珠三角地区2000年至2010年常住和户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数据,分析珠三角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对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相应利用人口红利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倪超  
文章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构建理论模型,以53个国家和地区、196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增长与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总人口增长、少儿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负向关系;总体而言,这期间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中28.3%,其中20世纪八十年代人口转变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达到53.6%;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尹银  周俊山  
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转变带来的较轻人口负担,在中国现在的政策体制下,得到了充分利用,可以说人口红利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抚养比的加大在1990—2007年间甚至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带来了第二人口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蓉蓉  崔超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琳  盛秀婷  
笔者在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0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技术,以城市化为门槛变量,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三门槛效应。在城市化的任一门槛区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最后,笔者从城市化的视角就如何发挥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