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2)
2023(3636)
2022(3064)
2021(2858)
2020(2345)
2019(5243)
2018(5201)
2017(9793)
2016(5471)
2015(6079)
2014(6111)
2013(5970)
2012(5642)
2011(5104)
2010(5397)
2009(5141)
2008(5425)
2007(4851)
2006(4543)
2005(4433)
作者
(15022)
(12506)
(12225)
(12072)
(8276)
(6172)
(5547)
(4868)
(4708)
(4672)
(4321)
(4206)
(4142)
(4037)
(4031)
(4001)
(3753)
(3648)
(3604)
(3372)
(3350)
(3011)
(2976)
(2935)
(2831)
(2820)
(2790)
(2727)
(2517)
(2472)
学科
(22397)
经济(22344)
管理(17359)
(16244)
(14516)
企业(14516)
方法(9139)
(8874)
中国(8475)
数学(6966)
数学方法(6853)
(6285)
(6059)
(5857)
理论(5723)
(5689)
财务(5682)
财务管理(5665)
企业财务(5521)
业经(5488)
(5048)
银行(5045)
人口(4833)
(4778)
(4637)
金融(4637)
农业(4057)
教育(4037)
地方(4001)
(3916)
机构
大学(81324)
学院(78259)
(33945)
经济(33166)
管理(28872)
研究(27991)
理学(23966)
理学院(23714)
中国(23682)
管理学(23406)
管理学院(23244)
(20487)
(17341)
财经(15324)
科学(14223)
(14084)
(13904)
中心(13342)
(13250)
研究所(12227)
财经大学(11535)
经济学(11487)
北京(11434)
(11066)
师范(10987)
(10444)
经济学院(10238)
(9712)
(9452)
人民(9148)
基金
项目(45530)
科学(36582)
研究(35667)
基金(34263)
(28995)
国家(28713)
科学基金(25104)
社会(23974)
社会科(22641)
社会科学(22637)
基金项目(17027)
教育(16838)
(16129)
自然(14747)
资助(14625)
自然科(14390)
自然科学(14385)
编号(14193)
自然科学基金(14172)
(13890)
成果(13380)
(11009)
重点(10335)
国家社会(10305)
课题(10146)
(10133)
教育部(9989)
人文(9468)
(9360)
(9239)
期刊
(40348)
经济(40348)
研究(30576)
中国(18460)
(16942)
(11975)
金融(11975)
教育(11576)
管理(11418)
学报(10134)
科学(9990)
(9014)
财经(8608)
大学(8406)
学学(7533)
(7428)
经济研究(6342)
技术(5669)
农业(5497)
问题(5276)
业经(5091)
图书(4868)
(4183)
世界(4147)
理论(4040)
会计(3913)
书馆(3905)
图书馆(3905)
财会(3640)
人口(3555)
共检索到131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  
本文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概念、由来与数量界定进行了必要的理论阐述,构建了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判别标准,对法国、日本与中国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演变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期刊] 征信  [作者]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课题组  徐诺金  姜再勇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诺金  
从广义上讲,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是指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与负面效应。按照人口学理论,一个完整的人口转变过程会经历三个不同年龄段人口快速增长时期:首先是少儿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其次是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时期;最后是老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文章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的判别标准,研究与分析了中国生育率究竟应稳定在怎样的水平上,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与区域生育政策调整等相关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生育率演变历史的考察与分析,对生育观念转变与稳定低生育水平二者间的关系、中国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用一个含中青年人对幼年人抚养和对老年人赡养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较重要的是:①快速的生育率下降对储蓄率没有大的正影响(储蓄率只在人口转变时期小幅度上升);②幼年-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比老年-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小得多;③快速的生育率下降虽然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它同时引起人均消费永久性提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在明确人口机会窗口和人口红利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以静止人口年龄结构为标准,以临界劳动年龄人口和临界就业人口为依据,定量分析"额外"就业劳动年龄人口所形成的人口红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机会窗口在1982~1990年之间开启。与临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相比,2015年前后16~64岁"额外"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9 077.78万人的峰值。在人口机会窗口开启的条件下,中国劳动就业人口产生红利。与临界劳动就业人口规模相比,2010年前后16~64岁"额外"劳动就业人口达到14 346.66万人的峰值。2010~2015年人口红利开始下降,但2015年仍然有高达1.1亿人以上的"额外"就业人口红利,占实际就业人口的18.17%。在不同临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条件下,不同平均预期就业时间直接影响临界就业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由此产生16~64岁"额外"劳动年龄人口与"额外"劳动就业人口之间的差距。除了劳动年龄人口因受教育年限提高而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外,年龄别就业率下降、提前退休或退出劳动力市场都会影响人口红利的获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代盛  邓力源  
人口红利问题发端于"人口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命题,长期以来,对人口红利的研究集中于人口总量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方面,较大程度地忽略了人口年龄结构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供给和需求这一结构性视角,对人口年龄结构极具生产性的人口红利最新理论进行回顾和评述,认为开拓供给和需求相结合的综合性人口红利测度模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动态模型的研制等将是人口红利理论未来研究的重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都阳  侯东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颖  邓博文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从老龄化的双向进程,即预期寿命以及抚养比两个角度考察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控制了抚养比与人均收入的交互效应,使用从1960年起已经进入老龄化的1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结论表明,预期寿命和人均收入、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且这种关系受老年抚养比与人均收入增长之间交互相应的影响。人均收入增长越快,老龄抚养比上升对储蓄的负面影响则越大,这显示在收入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中,老年抚养比下降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颖  邓博文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从老龄化的双向进程,即预期寿命以及抚养比两个角度考察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控制了抚养比与人均收入的交互效应,使用从1960年起已经进入老龄化的1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结论表明,预期寿命和人均收入、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且这种关系受老年抚养比与人均收入增长之间交互相应的影响。人均收入增长越快,老龄抚养比上升对储蓄的负面影响则越大,这显示在收入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中,老年抚养比下降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效应比在收入增长较慢的经济体中更大。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有待未来研究进一步的考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唐代盛  
人口安全(PopulationSecurity)是我国的基础安全,是国家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的基本条件。分析人口安全的理论内涵及其生成背景,对人口安全的性质、人口安全在人口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进行阐释,从和谐社会的内涵中阐释人口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树立人口风险意识等人口安全的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顾和军  吕林杰  
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增加包括女性在内的适龄人口的劳动参与是缓解当前人口红利降低的重要手段。提高生育率则是缓解未来人口红利下降的重要手段。然而,适龄女性在生育和工作之间可能面临着权衡取舍,类似的社会在当前人口红利和未来人口红利之间也会面临着权衡取舍。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别从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和生育对女性劳动参与行为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并对上述行为改变的人口红利效应进行评述,指出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高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文章全面总结了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奇迹的积极作用。基本经验为:快速人口转变创造的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的劳动力以及低抚养负担,叠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的人力资本,形成了人口机会窗口;改革开放战略指导下的适合基本国情的经济社会政策,如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创建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就业创业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男女平等参与、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是收获人口红利的政策保障;和平稳定和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总之,人口机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条件的有机组合和匹配使得我国成为成功收获人口红利并创造经济奇迹的典范国家。
[期刊] 改革  [作者] 厉以宁  
在经济转型阶段,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新机遇,出现了"城归"这一群体。在中国,"农民工"将成为一个经济史上的新名词。今天的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的革命,其主力就是农民。中国人力资源的潜力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上最大的"新人口红利"正在中国涌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