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8)
- 2023(7220)
- 2022(5968)
- 2021(5607)
- 2020(4696)
- 2019(10917)
- 2018(10419)
- 2017(20131)
- 2016(10550)
- 2015(12324)
- 2014(11882)
- 2013(12190)
- 2012(11593)
- 2011(10573)
- 2010(10305)
- 2009(9519)
- 2008(9260)
- 2007(7911)
- 2006(6800)
- 2005(6255)
- 学科
- 济(57074)
- 经济(57020)
- 业(33516)
- 管理(31051)
- 方法(30508)
- 数学(28770)
- 数学方法(28688)
- 企(24285)
- 企业(24285)
- 中国(18438)
- 财(14879)
- 农(14583)
- 技术(13187)
- 贸(12929)
- 贸易(12923)
- 易(12695)
- 农业(10611)
- 收入(9199)
- 业经(8954)
- 制(8816)
- 融(8545)
- 金融(8545)
- 银(8039)
- 银行(8032)
- 出(7841)
- 行(7761)
- 技术管理(7670)
- 环境(7437)
- 地方(7307)
- 学(7096)
- 机构
- 大学(163036)
- 学院(158532)
- 济(84899)
- 经济(83923)
- 管理(62879)
- 研究(58866)
- 理学(55009)
- 理学院(54490)
- 管理学(54041)
- 管理学院(53723)
- 中国(45973)
- 财(35999)
- 京(34089)
- 科学(29797)
- 财经(29729)
- 经济学(29668)
- 所(28684)
- 经(27659)
- 经济学院(27161)
- 研究所(25937)
- 中心(25788)
- 财经大学(22611)
- 北京(22202)
- 农(21661)
- 院(20598)
- 江(20304)
- 业大(19375)
- 范(18798)
- 师范(18678)
- 经济管理(18145)
- 基金
- 项目(106953)
- 科学(87166)
- 基金(83470)
- 研究(80030)
- 家(72291)
- 国家(71801)
- 科学基金(62066)
- 社会(56929)
- 社会科(54404)
- 社会科学(54395)
- 基金项目(42754)
- 自然(36566)
- 教育(36298)
- 省(36180)
- 自然科(35825)
- 自然科学(35817)
- 自然科学基金(35289)
- 资助(35235)
- 划(31760)
- 编号(28774)
- 部(27123)
- 国家社会(26359)
- 中国(24290)
- 教育部(24255)
- 重点(24089)
- 成果(23368)
- 发(23112)
- 创(22865)
- 人文(22671)
- 创新(21649)
共检索到234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营
本文基于我国28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我国28个省份基尼系数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明显的增强趋势;人口规模与基尼系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说明人口红利的扩大能够降低基尼系数,通过人口红利的延续可以帮助国家(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技术进步与基尼系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能够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进而促进我国各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降低基尼系数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对基尼系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基尼系数扩大,教育水平提升能够降低基尼系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汉林 袁佳
文章从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收入分配的各个层面入手,通过数理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了贸易全球化、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金融深化、科技进步、教育水平等对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全球化短期内会加剧中国的收入差距,原因可归结为"人口红利陷阱",但长期内将有助于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也会扩大收入差距,而金融发展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劳动力由低阶部门向高阶部门的转移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过大。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收入分配 人口红利陷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兆萍 马婧
我国制造业尚处在"缺"核少"芯"和耗能较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细化研讨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49个国家1980-2015年的数据,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4个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跨越组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经济开放会显著提高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作用。其中,深度跨越组依靠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会明显增强技术投入、产出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效果,而陷入组却缺乏相应的显著性。因此,我国应当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增进国际经济交流,并通过调整技术投入结构与效率及重点培养科研人才等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兆萍 马婧
我国制造业尚处在"缺"核少"芯"和耗能较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细化研讨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49个国家1980-2015年的数据,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4个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跨越组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能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寇宏伟 陈璋
自中等收入陷阱一词被提出以来,其产生原因及跨越机制尚无确定性结论。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独特的技术进步过程进行重新阶段划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从转移性技术进步阶段向替代性技术进步阶段的过渡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时机,技术进步方式及需求规模的变化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就其跨越而言,首先本国需求规模的大小将决定其自主研发的激励,需求规模越大,自主研发激励越强。其次,即使本国需求规模大小足以支撑其自主研发,在人口均摊的前提下,只有自主研发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该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即自主研发强度对人均收入具有门限效应。根据我国2009年-2017年三十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及面板门限模型,本文实证部分证明了相关假说,且自主研发强度门限值为3.73%。当自主研发强度小于该值时,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世界权威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中国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选择走包容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包容性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红艳 汪涛
本文通过实证对比跨越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两类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突破1万美元期间经济社会方面的差异及演变过程,给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判断依据,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效率陷阱,发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主要有教育投入不足、失业率高、消费层次低、金融配置低及贫富差距过大等。同时,对中国落入陷阱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分析,并就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生产效率 发展新兴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朴馥永 黄阳华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生产率 经济转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天国
韩国在转型期的产业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部门与企业制度改革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结构改革,完成了经济转型。韩国作为从最贫穷国家发展成高收入国家的为数不多的案例,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供给面,调整资源配置机制,充分挖掘有效需求,为微观经济主题的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论证表明:(1)"中等收入陷阱"与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是相容的,因此,它是一个可以借助来分析特定阶段经济发展现象的有用概念;(2)大量国家的经验也证实,的确存在着在统计上的显著性,验证了在中等收入的特定阶段上,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表现出减速甚至增长停滞的趋势;(3)从人口转变、资源禀赋变化以及增长方式等一系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看,中国正面临着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国际经验和教训,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和深入体制和政府职能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减速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静
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凸显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其根源在于产业和需求结构不合理。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证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对中国顺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有积极作用,并提出结构调整策略。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需求结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金燕 祁翔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为了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本研究以20世纪60年代末的中等收入国家为样本,对其1965-1990年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只有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发生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初等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虽然都为正,但表现并不显著。这一结果也初步验证了一些研究者从教育投资战略视角对东亚四小龙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不同经济绩效所提出的解释。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制定正确的教育投资策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晶
导致一个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很多,包括技术、产业、收入等,增长的"极限","均值回归",社会矛盾等等。从拉美国家的经历,可得到如下教训:开放中没有制定合适的政策,城市化与工业化错位,民粹主义带来发展的波动。中国的改革在很多方面获得了效率的提升,下一步效率与竞争力的源泉在于重置社会存量资产:一是改革庞大的行政事业部门,释放生产性资源,为财政减压;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经济主体在资源选择和获取上的机会公平,削弱资本、技术的行政垄断力量,促进全社会资源的更加高效利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树洁
收入两极分化,是中国最致命的敌人。中国的社会结构很像拉美国家。收人不平等,已经变成了固化的问题,很难通过一般的改革得以改变。有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有1000万元流动资产的家庭有54万户,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只有0.1%。他们的总财富多达2.68万亿美元,超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津含
“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还是经济发展徘徊不前、落入长期停滞状态。文章在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中等收入陷阱”存在的情景和条件,并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国及有关经济体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