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1)
2023(5925)
2022(4855)
2021(4130)
2020(3412)
2019(7625)
2018(7317)
2017(14858)
2016(7537)
2015(8375)
2014(8359)
2013(8556)
2012(8235)
2011(7549)
2010(7887)
2009(7439)
2008(7102)
2007(6492)
2006(6368)
2005(6040)
作者
(22370)
(18986)
(18803)
(17997)
(12093)
(8886)
(8489)
(7308)
(7260)
(6892)
(6807)
(6216)
(6162)
(6083)
(6002)
(5855)
(5551)
(5371)
(5355)
(4850)
(4796)
(4506)
(4502)
(4418)
(4356)
(4285)
(3926)
(3878)
(3762)
(3598)
学科
(60161)
经济(60121)
管理(20168)
(19150)
方法(17316)
地方(16282)
数学(15552)
数学方法(15496)
中国(14884)
(12866)
企业(12866)
地方经济(12320)
(11104)
业经(9679)
(9265)
农业(8972)
(8479)
(7829)
环境(7486)
(7234)
金融(7234)
经济学(7191)
(7152)
银行(7147)
(6903)
(6862)
(6795)
贸易(6789)
人口(6668)
(6520)
机构
大学(119756)
学院(119115)
(67492)
经济(66408)
研究(46350)
管理(43291)
理学(36366)
中国(36022)
理学院(35982)
管理学(35548)
管理学院(35322)
(28365)
(24649)
经济学(23573)
(23495)
科学(23490)
财经(22665)
经济学院(20943)
研究所(20808)
(20608)
中心(19717)
(18085)
财经大学(16665)
北京(16052)
(15923)
(14903)
(14272)
师范(14175)
社会(13959)
科学院(13908)
基金
项目(72027)
科学(57803)
基金(54364)
研究(53346)
(46429)
国家(46109)
科学基金(39955)
社会(38478)
社会科(36661)
社会科学(36650)
基金项目(27680)
(26228)
教育(23201)
自然(22928)
资助(22789)
自然科(22402)
自然科学(22399)
自然科学基金(22026)
(21549)
编号(19650)
(17486)
国家社会(17249)
(16562)
成果(16024)
重点(15998)
(15802)
经济(15664)
发展(15099)
(14902)
教育部(14876)
期刊
(82803)
经济(82803)
研究(43704)
中国(26412)
(21270)
管理(18136)
科学(15250)
经济研究(15149)
(13842)
学报(13820)
(13265)
金融(13265)
财经(12657)
大学(11382)
(11207)
学学(11115)
问题(10670)
技术(10591)
业经(10354)
农业(9032)
(8296)
技术经济(8282)
国际(7846)
世界(7767)
统计(7471)
经济问题(6731)
经济管理(6331)
(6218)
商业(5955)
教育(5953)
共检索到196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勇辉  罗理恒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失衡导致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劳动力要素迫切需要调整以推动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转型角度研究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配置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利用人口红利模型测算表明,目前中国人口红利呈逐步减弱趋势。基于199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1990-2000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2001-2013年,由于劳动力数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因素变化,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技术密集型第二产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由此说明,通过制度改革、市场配置等手段促进劳动力跨行业流动,引导劳动力流向技术密集型第二产业和第...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波  吴丽丽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情况下,劳动力年龄的人口规模、质量及其储蓄水平对未来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强化直接影响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春阳  马洪范  
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结论,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面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时代之问,为实现我国人口红利的可持续增长,进而支撑经济在战略机遇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应把握好四大关系:人口红利与教育结构的关系,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老龄人口与长寿经济的关系,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和实施八项政策对策,即人口政策解决总量问题,教育政策解决结构问题,老年政策解决存量问题,消费政策解决增量问题,投入政策解决质量问题,就业政策解决红利问题,科技政策解决动力问题,财政政策解决潜力问题。通过多个方面综合发力,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琳  车士义  
劳动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通过对1990-2009年的时序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劳动参与率在1990年代以来一直趋于下降。通过对劳动参与率、大学毛入学率、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而劳动参与率比重降低又降低了人口红利的作用力度;短期内大学扩招使得劳动参与率下降,长期内则提升劳动参与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延长退休年龄,改善国民整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升劳动参与率水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仲林  宋涛  刘建民  
人口红利期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崛起"的机会窗口。根据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的一种讨论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的面板数据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1世纪初从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红利目前才初现端倪,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尚未显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斌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同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资金、人才与技术,还要有市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保持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平衡。中国经济就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而言,在供给方面有三个优势:一是资金供给比较充分。与多数国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相对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同时也是2021年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中国经济建设不缺资金。二是人才供给比较充分。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和历练,中国目前有数量庞大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三是制度创新优势。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和创新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爽  王萱  
文章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省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不明显。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一是要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二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努力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在空间,四是要兼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婷  程豪  王科斌  
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新时代,中国人口红利需要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转型,合理引导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是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关键。通过构建一个两地区均衡模型,揭示出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理论机制。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就出现"不显著"拐点,且先于劳动力数量红利衰减;(2)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在1%的显著水平上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随着劳动力流动增强,其带来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3)从异质性检验发现,劳动力价格供给弹性越高或劳动力边际生产能力越高的地区,流入劳动力越多将越能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令国  王清  
本文从人力资本、储蓄与投资、制度创新三个层面研究了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通过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实现二次人口红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衰退;人力资本、储蓄率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初始人均GDP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说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条件收敛;人口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黄文彬  马银坡  史清华  
全国农民工增速的放缓导致城乡劳动力配置改善的速度下降,日益突显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如何通过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阻碍了经济增长,消除地区差异能增加33.51%的经济总产出;尽管降低除一线城市之外的落户门槛不利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但能增进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