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8)
- 2023(6270)
- 2022(5231)
- 2021(4453)
- 2020(3725)
- 2019(8348)
- 2018(8036)
- 2017(15827)
- 2016(8426)
- 2015(9302)
- 2014(9227)
- 2013(9349)
- 2012(8861)
- 2011(8047)
- 2010(8303)
- 2009(7731)
- 2008(7211)
- 2007(6549)
- 2006(6201)
- 2005(5725)
- 学科
- 济(62471)
- 经济(62436)
- 管理(20344)
- 业(19884)
- 方法(19858)
- 数学(18233)
- 数学方法(18133)
- 地方(16338)
- 中国(14449)
- 农(12742)
- 企(12491)
- 企业(12491)
- 地方经济(12305)
- 学(10497)
- 业经(9989)
- 农业(9959)
- 财(7670)
- 环境(7515)
- 经济学(7078)
- 人口(7057)
- 发(6642)
- 产业(6483)
- 贸(6473)
- 贸易(6468)
- 制(6460)
- 劳(6188)
- 劳动(6170)
- 易(6155)
- 融(5896)
- 金融(5896)
- 机构
- 大学(130649)
- 学院(130335)
- 济(70074)
- 经济(69030)
- 研究(50821)
- 管理(46803)
- 理学(40370)
- 理学院(39875)
- 管理学(39283)
- 管理学院(39032)
- 中国(36533)
- 科学(28489)
- 财(27698)
- 京(26555)
- 所(26235)
- 经济学(24009)
- 研究所(23716)
- 财经(22487)
- 农(22338)
- 经济学院(21365)
- 中心(21318)
- 经(20427)
- 江(19560)
- 业大(18605)
- 农业(17346)
- 院(17281)
- 北京(16680)
- 财经大学(16510)
- 范(16227)
- 师范(16064)
- 基金
- 项目(84156)
- 科学(67003)
- 基金(63026)
- 研究(59838)
- 家(55289)
- 国家(54868)
- 科学基金(46730)
- 社会(42633)
- 社会科(40545)
- 社会科学(40535)
- 基金项目(32804)
- 省(31993)
- 自然(27960)
- 自然科(27306)
- 自然科学(27298)
- 自然科学基金(26853)
- 划(26498)
- 教育(26352)
- 资助(25707)
- 编号(21929)
- 发(20080)
- 重点(19146)
- 国家社会(19033)
- 部(18777)
- 成果(17697)
- 创(16678)
- 发展(16627)
- 济(16482)
- 展(16424)
- 教育部(16387)
共检索到203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波 吴丽丽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情况下,劳动力年龄的人口规模、质量及其储蓄水平对未来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强化直接影响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人口特征 抚养比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1980~201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持续快速增长,不断降低的人口抚养比使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最终使中国物质资本得到了快速积累;而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又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供给。与此同时,随着总和生育率的不断降低,父母能够为"有限"的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投入,从而带动了人力资本的快速上升。可以说,上述供给侧生产要素的变化是由人口转变带来的一系列内生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勇辉 罗理恒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失衡导致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劳动力要素迫切需要调整以推动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转型角度研究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配置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利用人口红利模型测算表明,目前中国人口红利呈逐步减弱趋势。基于199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1990-2000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2001-2013年,由于劳动力数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因素变化,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技术密集型第二产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由此说明,通过制度改革、市场配置等手段促进劳动力跨行业流动,引导劳动力流向技术密集型第二产业和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琳 车士义
劳动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通过对1990-2009年的时序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劳动参与率在1990年代以来一直趋于下降。通过对劳动参与率、大学毛入学率、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而劳动参与率比重降低又降低了人口红利的作用力度;短期内大学扩招使得劳动参与率下降,长期内则提升劳动参与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延长退休年龄,改善国民整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升劳动参与率水平。
关键词:
劳动参与率 大学扩招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婷 程豪 王科斌
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新时代,中国人口红利需要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转型,合理引导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是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关键。通过构建一个两地区均衡模型,揭示出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理论机制。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就出现"不显著"拐点,且先于劳动力数量红利衰减;(2)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在1%的显著水平上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随着劳动力流动增强,其带来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3)从异质性检验发现,劳动力价格供给弹性越高或劳动力边际生产能力越高的地区,流入劳动力越多将越能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桂芬 李真 黄少含
文章将人口迁移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合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验证,以探讨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户籍管制程度较低时,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较为有限;随着户籍管制程度逐渐提高,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当户籍管制程度高于某一门槛值之后,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因此,各地区应保持适当宽松的户籍管制水平,促进人口自由迁移,优化劳动要素配置,形成人口素质红利,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爽 王萱
文章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省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不明显。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一是要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二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努力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在空间,四是要兼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LMDI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明阳 冯玉广
劳动力素质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的研究一直在社会学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以Tsallis广义熵为目标函数,用最大熵方法测算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关键词:
民主程度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新永 张卫华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通过数学模型测算出,广西"十三五"潜在经济增长在8.5%左右,适度区间为7.5%~9.5%,应从深化改革、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广西区“十三五”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桂芬 黎涵
本文首先在内生人口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口迁移变量,将劳动力结构内生化,探讨人口迁移是如何通过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其次,在上述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15年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迁移通过改变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配置,在数量上,改善了地区之间劳动力供需量上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在质量上,重塑了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使得各地区劳动力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