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3)
- 2023(7240)
- 2022(5635)
- 2021(5253)
- 2020(4228)
- 2019(9722)
- 2018(9615)
- 2017(18376)
- 2016(9871)
- 2015(11134)
- 2014(10984)
- 2013(10819)
- 2012(9840)
- 2011(8930)
- 2010(8756)
- 2009(8082)
- 2008(7965)
- 2007(6812)
- 2006(6185)
- 2005(6026)
- 学科
- 济(48754)
- 经济(48711)
- 管理(23454)
- 业(23300)
- 中国(19182)
- 方法(18898)
- 数学(17223)
- 数学方法(17155)
- 企(16806)
- 企业(16806)
- 农(13520)
- 贸(10831)
- 贸易(10824)
- 易(10652)
- 业经(10190)
- 制(9973)
- 财(9840)
- 农业(8709)
- 学(8403)
- 地方(8374)
- 产业(8321)
- 发(8068)
- 体(7918)
- 银(7795)
- 银行(7785)
- 行(7576)
- 融(7461)
- 金融(7461)
- 结构(6890)
- 发展(6741)
- 机构
- 大学(144787)
- 学院(141280)
- 济(71791)
- 经济(70869)
- 研究(57530)
- 管理(50398)
- 中国(44789)
- 理学(43280)
- 理学院(42760)
- 管理学(42162)
- 管理学院(41900)
- 京(31702)
- 科学(31693)
- 财(30326)
- 所(28945)
- 研究所(26452)
- 经济学(25148)
- 财经(24732)
- 中心(24054)
- 经(22902)
- 经济学院(22698)
- 农(22057)
- 北京(20750)
- 院(20597)
- 江(19134)
- 范(18587)
- 财经大学(18586)
- 师范(18405)
- 业大(17862)
- 科学院(17656)
- 基金
- 项目(94079)
- 科学(75917)
- 基金(72301)
- 研究(69203)
- 家(63784)
- 国家(63366)
- 科学基金(53781)
- 社会(48471)
- 社会科(46144)
- 社会科学(46135)
- 基金项目(37016)
- 省(32141)
- 自然(31966)
- 自然科(31303)
- 自然科学(31295)
- 自然科学基金(30813)
- 教育(30768)
- 资助(29711)
- 划(28410)
- 编号(25245)
- 部(22780)
- 国家社会(22375)
- 中国(22175)
- 重点(21931)
- 发(21500)
- 成果(21075)
- 教育部(19818)
- 创(18887)
- 人文(18342)
- 大学(18053)
共检索到216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韦吉飞
人口红利揭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老龄化将越来越严重。由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大,人口红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人口负债。因此,正视中国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问题,是一件迫在眉睫且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老龄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东民
西方"印度因人口红利将超越中国"说,无限夸大老龄化问题,将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最终变成了"人口红利"。文章评论这一思潮依据的若干西方研究,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增长27%由人口红利贡献的国内研究存在严重瑕疵。分析指出,因"未富先老"中国老龄化效应必远弱于西方。迄今西方老龄化与增生失业而非劳动力短缺相伴随,这是经济转型期我国应真正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从多方面看,随经济规模扩大,我国人口问题滞后效应明显进入充分展现期,人口政策如转向鼓励增加人口,将会是一次重大失误。
关键词:
人口红利 老龄化 人口增长滞后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晟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很快转变为"人口负债",在我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储蓄率、国际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我国开放经济体系正面临着储蓄与经常账户"双盈余"问题,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和双缺口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影响国际收支的路径,进而探讨对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国际收支 传导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
第三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资料是考察我国人口再生产以及安排好十亿人口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数据之一。对于历史上我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口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的部分,利用这次人口年龄结构资料作回顾性的估计推算,并进行一些修正和补缺也具有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十亿人口在同一时点统计出的年龄结构,必然具有它的世界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付秀彬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引入标准消费人概念和变量,有效地解决了消费函数中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分析问题。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函数得到检验通过,可以用于对中国总体消费规律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战超
本文描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特征,分析了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原因,并针对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敦贤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出现的 ,具有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大等特征。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和老龄化加速交织的情况下 ,给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难度。面对老龄化的挑战 ,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改善供给结构 ,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朱南军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人的国家,这将给养老、护理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曲海波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目前还缺乏专门的研究,只有一些没有经过实证研究的假说或者简单的推论。本文从中国人口实际出发,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生育、死亡和初始年龄结构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生育率下降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在本世纪内,死亡率下降没有使中国人口老龄化,而使其年轻化了;到21世纪20年代,死亡率下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玉周
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以及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使得人口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极其复杂.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口对能源消费会产生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将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3个指标引入扩展的STIRPAT模型.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GMM法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前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等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均具有显著影响.老年抚养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暂时不显著.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影响会逐步显现;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与能源消费反方向变动;前期能源消费对当期能源消费存...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能源消费 面板数据 GMM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文章将欧洲发达国家与中国历经的人口实践进行比较,探讨西方人口转变理论的不足,进而提出人口转变的方向及完成与否的判别标准。文章在构建年龄结构转化理论的基础上,严格区分了相对过剩人口与相对适宜人口,指出未完成年龄结构转化过程的发展中国家与相对基本完成年龄结构转化过程的发达国家人口状况的区别,从而论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化的日趋合理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毛中根 孙武福 洪涛
老龄化对老龄人口自身消费将产生影响;老龄化通过影响储蓄率、劳动供给、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将间接作用于消费需求。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收入越低的地方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比较显示:人口老龄化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老年负担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较微弱。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中部、西部、东部;老年负担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领 张余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持续多年,储蓄率持续波动上升,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探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78-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宏观上储蓄率与少年儿童扶养比和老年人口扶养比成负相关,这与生命周期假说吻合;而对各个地区的研究分析发现少年儿童扶养比与储蓄率成负相关,老年人口扶养比与储蓄率成正相关,这与生命周期假说不相一致。由此引出中国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储蓄率 生命周期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