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5)
- 2023(2054)
- 2022(1796)
- 2021(1537)
- 2020(1328)
- 2019(2977)
- 2018(2896)
- 2017(5427)
- 2016(3059)
- 2015(3334)
- 2014(3208)
- 2013(3136)
- 2012(2736)
- 2011(2443)
- 2010(2438)
- 2009(2072)
- 2008(2053)
- 2007(1747)
- 2006(1531)
- 2005(1269)
- 学科
- 济(12054)
- 经济(12042)
- 业(6703)
- 方法(6629)
- 数学(6198)
- 管理(6176)
- 数学方法(6146)
- 人口(4864)
- 中国(4540)
- 农(4233)
- 企(4219)
- 企业(4219)
- 农业(3060)
- 学(2761)
- 业经(2494)
- 环境(2183)
- 地方(2141)
- 贸(2050)
- 贸易(2050)
- 国人(2006)
- 易(1979)
- 中国人(1957)
- 发(1764)
- 财(1701)
- 划(1668)
- 教育(1637)
- 理论(1626)
- 技术(1578)
- 产业(1537)
- 制(1537)
- 机构
- 大学(44691)
- 学院(43632)
- 济(18063)
- 经济(17751)
- 管理(16446)
- 研究(16280)
- 理学(14851)
- 理学院(14638)
- 管理学(14341)
- 管理学院(14257)
- 农(11063)
- 科学(10695)
- 中国(10589)
- 京(9238)
- 业大(9208)
- 农业(8921)
- 所(8787)
- 研究所(8204)
- 中心(7092)
- 财(6561)
- 农业大学(6434)
- 江(6264)
- 范(6182)
- 师范(6096)
- 经济学(5716)
- 财经(5701)
- 北京(5493)
- 院(5288)
- 经济学院(5272)
- 经(5239)
- 基金
- 项目(33176)
- 科学(26344)
- 基金(24678)
- 家(22418)
- 研究(22291)
- 国家(22229)
- 科学基金(18857)
- 社会(15100)
- 社会科(14357)
- 社会科学(14352)
- 基金项目(13438)
- 省(13272)
- 自然(12367)
- 自然科(12094)
- 自然科学(12091)
- 自然科学基金(11923)
- 划(11310)
- 教育(10511)
- 资助(9501)
- 编号(8395)
- 重点(7535)
- 发(7257)
- 部(7190)
- 创(6918)
- 计划(6705)
- 国家社会(6683)
- 创新(6447)
- 科研(6414)
- 成果(6408)
- 教育部(6067)
共检索到58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
1.依笔者管见,关于“人口素质”的研讨,涉及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其一是如何界定人口素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其二是如何建立一套衡量人口素质高低或强弱的指标体系。迄今为止,人口学界关于“人口素质”的研讨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概念论争的初级阶段。虽然我和许多人一样并不主张在“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澍卿
我国的人口素质研究起步虽晚,但方兴未艾,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口质量研究将成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集中精力研究人口素质的专家学者逐步多起来,这是人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数量多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矛盾,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人口质量低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往往认为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这反映在人口科学研究上,亦有类似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面临着人口生育失控,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苏苹,张洁芬
生命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而现在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在亿万年生命活动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是环境的改造者和利用者。所以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极其复杂的关系。长期以来,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自己所需要的具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环境;但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段成荣
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即将到来的第三次生育高峰使控制人口增长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大家极为关注。同时,对提高人口素质问题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伟略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对劳动者数量的要求日益减少,对劳动者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科学研究中,人口素质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在形成人口科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但这门学科的理论内容及体系还很不成熟。开拓和发展人口素质理论,建立完善的人口素质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桂芬 李真 黄少含
文章将人口迁移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合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验证,以探讨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户籍管制程度较低时,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较为有限;随着户籍管制程度逐渐提高,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当户籍管制程度高于某一门槛值之后,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因此,各地区应保持适当宽松的户籍管制水平,促进人口自由迁移,优化劳动要素配置,形成人口素质红利,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吴相陶在《山东人口》1988年第3期发表文章,对人口迁移与人口质量的变化作了分析,指出: (1)人口迁移对优生有重要的影响。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迁移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从而引起身体性状变化。环境能使身体性状朝有利方面变化,也能使身体性状朝不利方面变化。通过迁移选择有利环境,是人类发展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迁移有利于实现优生。伴随着迁移而发生过许多民族混合、民族杂交。人口迁移为人们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选择配偶提供了条件,避免近亲血缘婚姻所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钱金平
本文通过对“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和“ASHA”指标两种常用评价人口素质方法的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新的人口素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比上述两种方法更为全面、准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耿修林
人口素质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篇文章根据设计的社会发展与人口素质的评价体系,着重从数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的角度,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对1990-2007期间社会发展维度和人口素质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总人口素质整体上保持着较高程度的相关关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再生产、人口文化素质产生了正面影响,但与人口素质的体质与健康、社会秩序方面表现呈负相关等。
关键词:
人口素质 社会事业 社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玉花 杨桂花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三农”问题极其严重。农村不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现代化程度低,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形成“三农”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工农产品交换中的价格“剪刀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农村资金净流出)达2万多亿元,大约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还有二元结构政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建
本文从西部地区城乡信息服务均等的需求现状入手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揭示东西部城乡地区信息服务均等化与农业集群人口素质之间的显著相关.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米青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副主任沈益民说,控制人口数量是政府多年来的努力目标,但对人口素质问题人们却有所忽略。他说,我国人口素质仍然很低。目前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5年,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1/4。其中12至15岁的青少年中10.8%是文盲,15~19岁人口中,将近一半没有受过初中教育。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高达44%,小学文化程度占37.2%。在工业部门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8%,工人中的80%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另外,人口的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世箐 周炎炎
文章依据独立性、代表性和可测性原则,采取层次分析法逐级选取测评人口素质的指标,以专家意见法和因子分析分别对要素层和指标层进行赋权,构建人口素质测评的指标体系;以四川为例,通过收集2001—2012年相应指标的统计数据,对四川省近十多年的人口素质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研究,结果发现:四川省近十年来人口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人口身体素质提升较快,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增长相对平缓,同时省内各区域人口素质水平呈现明显差异。
关键词:
人口素质 测评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