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4)
- 2023(6217)
- 2022(5176)
- 2021(4687)
- 2020(3870)
- 2019(8788)
- 2018(8337)
- 2017(15549)
- 2016(8513)
- 2015(8931)
- 2014(8392)
- 2013(8274)
- 2012(7528)
- 2011(6672)
- 2010(6453)
- 2009(5892)
- 2008(5697)
- 2007(4720)
- 2006(4063)
- 2005(3404)
- 学科
- 济(33226)
- 经济(33179)
- 管理(22125)
- 业(21914)
- 企(15598)
- 企业(15598)
- 方法(14831)
- 数学(13692)
- 数学方法(13609)
- 农(10633)
- 中国(10243)
- 地方(8445)
- 财(8370)
- 农业(7560)
- 学(7362)
- 贸(7225)
- 贸易(7225)
- 易(6961)
- 业经(6882)
- 人口(6310)
- 环境(5849)
- 制(5559)
- 技术(5093)
- 务(4856)
- 财务(4854)
- 财务管理(4849)
- 企业财务(4622)
- 划(4401)
- 产业(4378)
- 融(4157)
- 机构
- 大学(118112)
- 学院(115718)
- 济(47839)
- 经济(47069)
- 管理(44682)
- 研究(42414)
- 理学(39822)
- 理学院(39295)
- 管理学(38548)
- 管理学院(38364)
- 中国(30180)
- 科学(28392)
- 农(27836)
- 京(27761)
- 业大(23669)
- 农业(22281)
- 所(22097)
- 研究所(20632)
- 中心(19479)
- 财(19257)
- 北京(17508)
- 财经(16197)
- 江(15830)
- 农业大学(15522)
- 院(15167)
- 经(14977)
- 经济学(14943)
- 范(14410)
- 师范(14128)
- 经济学院(13789)
- 基金
- 项目(88771)
- 科学(69797)
- 基金(66546)
- 家(61172)
- 国家(60639)
- 研究(56987)
- 科学基金(51414)
- 社会(38836)
- 社会科(36866)
- 社会科学(36855)
- 基金项目(36443)
- 自然(35622)
- 自然科(34828)
- 自然科学(34814)
- 自然科学基金(34237)
- 省(33131)
- 划(29939)
- 资助(25889)
- 教育(25235)
- 编号(20266)
- 重点(20142)
- 发(19210)
- 部(19051)
- 计划(18703)
- 创(18633)
- 科研(17607)
- 创新(17493)
- 国家社会(16654)
- 科技(16340)
- 业(15930)
共检索到159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颖 吴昊
基于婚姻登记业务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近8年来北京市初婚人群的平均初婚年龄: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05岁,且在时序上基本保持稳定;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6.21岁,但在时序上具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区分人口流迁类型的分析显示,迁移人口(京户非京籍)的初婚年龄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对总体的平均初婚年龄起到拉升作用;男性流动人口(非京户)的初婚年龄接近迁移人口,也推高了总体的平均初婚年龄,而女性流动人口的作用则相反。此外,由于跨户籍通婚比例的性别差异,女性本地人口(京户京籍)受到一定的婚姻挤压,同时受择偶梯度和男性"年龄向下婚"习惯的影响,从长期看北京本地女性的初婚年龄很可能会进一步推迟。
关键词:
平均初婚年龄 人口流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然而,这个“大”到底有多大?中国人口的婚嫁年龄发生过怎样的变化?过去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15岁以上人口进行了婚姻状况方面的全面调查,用电子计算机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鉴塘
婚姻是制约人口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未婚、初婚、再婚、丧偶、离婚、婚龄等的变化,无不影响到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等方面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研究妇女生育模式变化时,首先考察她们婚姻状况的变化,并非偶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雪 何瑞
以北京市1985一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于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的影响,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估计,结论表明:少年儿童抚养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储蓄正相关;GDP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老年抚养比与储蓄负相关。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对北京市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做出预测,针对预测的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其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影响,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国平 李汉东
一定时期的人口初婚年龄分布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婚姻选择行为的影响。文章首先提出了随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初婚年龄分布模型,并建立了年龄别初婚率统计方法,然后对中国自1985年以来的初婚年龄分布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城乡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初婚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2)初婚年龄分布的延迟效应存在从城市、镇、乡村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接受大学教育的男女人口与其他教育程度人口相比,其初婚模式相似,但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才多多
一、资料来源及说明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育年龄是描述女性婚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人口出生的重要参数。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仅到1982年上半年)使中国第一次获得这方面的完整准确的资料。1987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及1988年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纯 曹广忠
通过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发现:北京市老年人口呈圈层式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老龄型家庭最多;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自然加龄和非老年人口外迁是造成中心区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年龄结构年轻化的外来人口迁入近郊也成为导致中心区老龄化水平相对更高的因素之一。提出了新建社区户型多样化、完善基层社区的老年福利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北京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刚
本文以某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对北京市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所进行的抽样调查为依据,通过对未来北京市居民年龄结构的演进分析及相关年龄组人群的消费结构分析等,推导出了居民储蓄率相对于年龄结构的M型变化图,并推论出:北京市居民在2020年以前,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居民储蓄率的负面影响将会显现,北京市居民储蓄率将开始下降,并定量地估算了从2005年到2050年北京市居民储蓄率各年的上升和下降幅度。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民储蓄 消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雪梅
目前,尽管大家都在使用“流动人口”这个名词,但每个人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这一概念在使用时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并不统一。只有弄清楚流动人口的定义,分析与研究才能顺利进行。 迁移人口是指既改变了居住地又改变了户籍所在地的人口,而流动人口一般指不改变户籍关系但改变了居住地的人口,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在于户籍是否改变。现在,流动人口定义中“不改变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启富 马立平
通过2007年问卷调查,可以分析北京市城镇居民幸福状况及其与2006年相比的发展变化,并且重点从年龄别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状况及其幸福观。数据表明,北京居民幸福程度较高,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中青年幸福,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幸福,居民最关注身心健康,年轻人比较关注物质条件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
关键词:
居民生活 幸福指数 年龄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扬 刘慧 金凤君 汤青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县域尺度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京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中心四城区老龄人口比重较高,近郊区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市平均水平低,远郊区老年人口比重又有所回升;同时,北京地区老年人口各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中心老城区呈现不断增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盛鸽 宣丹萍
本文利用生命表理论、联合国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模型及年龄移算法,预测得到北京市老年人口峰值期为2037年。根据北京市1978—2010年户籍人口数据,建立预测值满足老年人口峰值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设定市际净迁移人数及低、中、高三种总和生育率的方案下,利用模型预测北京市2011—2050年的户籍总人数、老年人数以及老龄化系数。预测结果表明:在低、中、高三种方案下,总人数分别在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1377万人、1389万人和1397万人,老年人数均在2037年达到峰值242万人,在预测期内老龄化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50年依次为21.25%、20.25%和19.82%。最后,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应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心
介绍了迁居原因的分类体系。依托2008年对北京全境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数据,描述了北京居民迁居原因的总体分布特征、时间变动特征和空间模式特征。
关键词:
迁居 原因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