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3)
2023(6772)
2022(5014)
2021(4503)
2020(3719)
2019(8159)
2018(8283)
2017(15825)
2016(8919)
2015(10226)
2014(10266)
2013(9858)
2012(8884)
2011(8027)
2010(8388)
2009(7822)
2008(7963)
2007(7616)
2006(7041)
2005(6834)
作者
(25744)
(21175)
(21090)
(20348)
(13685)
(10114)
(9719)
(8091)
(8067)
(7790)
(7228)
(7052)
(7016)
(6846)
(6729)
(6665)
(6335)
(6236)
(6077)
(6068)
(5427)
(5245)
(5215)
(4869)
(4824)
(4824)
(4817)
(4769)
(4290)
(4276)
学科
(37362)
经济(37306)
(26371)
管理(24966)
(21220)
企业(21220)
中国(15583)
(13378)
业经(10930)
地方(10809)
方法(10159)
(9521)
农业(8967)
(8126)
数学(7744)
数学方法(7615)
(7509)
银行(7502)
(7443)
(7203)
(6997)
(6614)
(6609)
贸易(6607)
(6393)
(6351)
金融(6350)
理论(6259)
发展(6256)
(6241)
机构
学院(125570)
大学(125124)
(52689)
经济(51162)
研究(47501)
管理(45889)
理学(37804)
理学院(37329)
中国(37082)
管理学(36700)
管理学院(36425)
(27907)
科学(26067)
(24899)
(24130)
(22394)
中心(21984)
研究所(21346)
(19850)
(18811)
财经(18807)
师范(18677)
北京(18022)
(17602)
(17035)
(16868)
经济学(15622)
(15535)
业大(15516)
农业(15023)
基金
项目(75568)
科学(59975)
研究(58467)
基金(53990)
(46272)
国家(45808)
科学基金(39284)
社会(37628)
社会科(35544)
社会科学(35536)
(29500)
基金项目(27448)
教育(26945)
编号(25002)
(24742)
自然(23510)
自然科(22992)
自然科学(22988)
自然科学基金(22607)
成果(21932)
资助(21745)
课题(18131)
(17404)
重点(17239)
(16427)
国家社会(15440)
(15330)
(15209)
(14937)
项目编号(14843)
期刊
(67613)
经济(67613)
研究(44301)
中国(31869)
(20453)
管理(20206)
(18813)
教育(18633)
科学(17511)
学报(16307)
(16265)
金融(16265)
农业(13064)
大学(13017)
学学(11701)
业经(11658)
技术(11107)
经济研究(10220)
财经(9467)
问题(9227)
图书(8652)
(8279)
(7647)
国际(7302)
(6876)
现代(6872)
(6806)
论坛(6806)
书馆(6714)
图书馆(6714)
共检索到213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俊  尹茂林  陈笛  
作为一个发展相对均衡、独立的地理单元,山东省人口城镇化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山东省人口流动性较低,本地城镇化特征显著;人口与经济分布空间错位,但流动人口向发达地区的集聚加速;人口向高等级城镇集聚特征显著,县域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人口城乡流动趋缓,省内城镇化格局趋于均衡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个方面的发展思路:非均衡发展,引导人口向优势地区集聚;因地制宜,塑造多样化的城镇化空间形态;纵向集聚,构建合理有序的城镇层级体系;夯实基础,培育县级单元为城镇化载体;统筹联动,建立一体化的区域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传开  张凡  宁越敏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兰永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山东城镇地区就业现状,认为城乡就业问题集中在城镇地区,城镇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二元化特征显著。利用弹性法和构成法分别预测了2008-2020年城镇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在"十三五"中后期山东省劳动力供求矛盾有望缓解。最后提出了解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张朋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采用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甘肃省城镇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了甘肃省城镇化的长期趋势,揭示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集聚的过程。研究发现在2022年左右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2030年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这对于甘肃省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宝棣  王成新  崔学刚  
分别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三个维度及其相关关系出发,构建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选取山东省2006、2013年截面数据,运用均方差赋权法、耦合度分析法、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分级法,比较分析了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程度及其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山东省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快提高,但当前仍是以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的初级阶段,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增大,但整体耦合水平仍然不高,处于中水平耦合阶段,趋于协调发展。各地市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且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程度比较高,多数地市处在中高水平耦合阶段;鲁西南各地市的发展水平、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与东部各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卫忠  
就地城镇化以县市域中小城镇为主要载体,可成为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理想之地,并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与一体化。就地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传承文化传统、建设生态文明等系列重要举措,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上产生系统性转变,并可处理好"现代性"与"乡愁"的生活方式失衡问题。就地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土地规模的扩张,而是有序推进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本尚且薄弱和社会资本尚未充分构建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就地转移和城镇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栋  罗静  郭洋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质量和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2009年~2015年山东省17地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评价.建立空间统计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分异、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在青岛、济南两个核心城市的带动下,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表现出区域间不协调的空间格局,城镇化规模集聚性优于质量,山东半岛城镇化规模集聚性强.3)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整体协调性较高,随时间推移逐步提升并且表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富喜  孙海燕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东优西劣;基础设施指数则表现出典型的"两高两低"特征,由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而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方式指数三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城镇化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大体呈"┣"型分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洪祥  
本文首先区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城镇化质量的差别,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是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等更深层次的考察。笔者以山东省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宏观层面,运用判断城镇化质量的三个宏观判据,总体上判断了全省城镇化质量所处的基本阶段;在微观层面,通过建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各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据此分析了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刚  肖锐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会导致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过快的土地城镇化会额外增加城镇用地需求,侵蚀耕地和生态用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问题及原因,并从促进城市中心人口集聚、倡导紧凑式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月振  温志广  
实施城镇化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在论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的基础上 ,从解决城镇化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刚  程必定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匡远配,何忠伟,刘志雄  
本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的复合方法,对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和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对未来17年的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朱志胜  
文章利用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化及趋势演变,并就城镇化格局的合理性及变动成因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大城市主导的快速推进阶段,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持续;但城镇化的速度会由于中国农村可流动人口减少而有所减缓。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格局由分散趋向集中。城镇人口集中趋向东部沿海省区、典型城市群以及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齐普夫指数测算结果证实了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的中国城镇化格局由分散化向集中化的转变,目前中国城镇化格局正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但七大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口流动尤其是跨省跨地区的人口流动是引致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动的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遥  
我国当前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61亿,未来将望继续增加。流动人口构成中大部分为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他们的城镇化状态与发展趋势是我国推进健康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课题。鉴于当前流动人口的城镇化转型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或矛盾,针对源于农村的流动人口城镇化问题,分析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属性、城镇化特征和可能趋势,进而提出在健康城镇化的语境下流动人口的城镇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