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6)
2023(14200)
2022(12346)
2021(11809)
2020(9838)
2019(23034)
2018(23328)
2017(45582)
2016(24723)
2015(28170)
2014(28436)
2013(28287)
2012(25767)
2011(23287)
2010(23771)
2009(22005)
2008(21531)
2007(19247)
2006(17151)
2005(15038)
作者
(72161)
(60057)
(59708)
(56796)
(37841)
(28788)
(26914)
(23706)
(22673)
(21422)
(20244)
(20061)
(18865)
(18837)
(18344)
(18215)
(17859)
(17590)
(17112)
(17022)
(14933)
(14892)
(14591)
(13931)
(13620)
(13425)
(13412)
(13200)
(12195)
(11899)
学科
(103973)
经济(103860)
(73859)
管理(66625)
(51523)
(51373)
企业(51373)
方法(47518)
数学(42256)
数学方法(41579)
农业(34178)
中国(29834)
业经(26529)
(23835)
(20638)
地方(20421)
(20065)
(18244)
贸易(18233)
(17797)
理论(16229)
(15877)
银行(15837)
技术(15364)
(15141)
(14929)
(14812)
(14591)
环境(14549)
(14077)
机构
学院(359861)
大学(357625)
管理(144756)
(144593)
经济(141476)
理学(126115)
理学院(124812)
管理学(122429)
管理学院(121799)
研究(117008)
中国(89071)
(75883)
(72431)
科学(72355)
(64429)
(58976)
业大(58534)
农业(55498)
中心(53849)
研究所(53503)
(51944)
财经(51854)
北京(47995)
(47133)
(46914)
师范(46545)
(42316)
经济学(42072)
(41205)
经济管理(39560)
基金
项目(242251)
科学(190348)
研究(179335)
基金(174988)
(151585)
国家(150237)
科学基金(129165)
社会(112074)
社会科(105820)
社会科学(105789)
(95268)
基金项目(93095)
自然(83531)
教育(81965)
自然科(81580)
自然科学(81565)
自然科学基金(80072)
(79169)
编号(75700)
资助(72697)
成果(61136)
(53680)
重点(53332)
(51832)
课题(50853)
(49695)
创新(46234)
教育部(45761)
科研(45723)
国家社会(45314)
期刊
(160787)
经济(160787)
研究(104228)
(73529)
中国(68958)
学报(55869)
科学(53061)
农业(50131)
管理(49534)
(45463)
大学(43371)
学学(41166)
教育(38657)
(32967)
金融(32967)
业经(31717)
技术(31678)
财经(24367)
经济研究(23593)
(23262)
问题(22758)
(20630)
(18396)
技术经济(18033)
理论(17725)
图书(17272)
科技(17209)
统计(16724)
现代(16522)
实践(16283)
共检索到522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小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立金  
本文利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发现转移的结果是引起了城市失业率的提高,说明目前向城市转移这一途径的潜力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传岩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劲松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黄蔡芬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蒋序怀  胡广  
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状态,但将逐步进入后人口红利期。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红利在总量与结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矛盾;基础教育水平虽然整体提高,但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的根本原因。政府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模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等方式,同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达到增加人口红利的目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宿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