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5)
2023(12207)
2022(10691)
2021(9952)
2020(8389)
2019(19076)
2018(18822)
2017(36415)
2016(19906)
2015(21994)
2014(21669)
2013(21447)
2012(19376)
2011(17396)
2010(16926)
2009(15278)
2008(14778)
2007(12563)
2006(10681)
2005(8905)
作者
(59020)
(48963)
(48692)
(46043)
(31046)
(23689)
(21870)
(19403)
(18632)
(17147)
(16611)
(16396)
(15430)
(15203)
(15089)
(15062)
(14866)
(14650)
(13906)
(13755)
(12467)
(11856)
(11589)
(11161)
(11053)
(10799)
(10779)
(10687)
(9895)
(9790)
学科
(75468)
经济(75380)
管理(55260)
(53301)
(43506)
企业(43506)
方法(38226)
数学(33651)
数学方法(33326)
(20479)
中国(19850)
(18516)
(18035)
业经(16680)
地方(14720)
(14702)
贸易(14698)
(14273)
农业(14109)
技术(12604)
环境(12496)
(12036)
(12020)
财务(11977)
财务管理(11962)
理论(11900)
(11895)
企业财务(11336)
(10632)
(10369)
机构
大学(280668)
学院(277746)
管理(112682)
(107341)
经济(105107)
理学(99593)
理学院(98471)
管理学(96680)
管理学院(96203)
研究(93054)
中国(65820)
科学(61611)
(59303)
(51897)
业大(48212)
(47477)
(45644)
研究所(44163)
中心(41560)
农业(41367)
财经(38243)
(37458)
北京(36939)
(35532)
师范(35063)
(35001)
(33501)
经济学(31817)
(30831)
经济管理(29449)
基金
项目(204255)
科学(159171)
基金(148789)
研究(142351)
(132499)
国家(131427)
科学基金(111936)
社会(89437)
社会科(84730)
社会科学(84707)
基金项目(80351)
(79663)
自然(75978)
自然科(74210)
自然科学(74188)
自然科学基金(72864)
(67920)
教育(64503)
资助(60843)
编号(56729)
重点(45554)
(44145)
成果(43823)
(42769)
(42646)
科研(39850)
创新(39791)
计划(39170)
课题(38358)
教育部(37279)
期刊
(106971)
经济(106971)
研究(76829)
学报(52275)
科学(45884)
(45803)
中国(45743)
大学(38207)
管理(37807)
学学(36426)
(31972)
农业(31941)
教育(26154)
技术(21594)
(19261)
金融(19261)
业经(18468)
经济研究(17838)
财经(17538)
(16081)
科技(15439)
(14847)
业大(14462)
问题(14321)
(14053)
图书(13965)
理论(13366)
技术经济(13061)
资源(12480)
实践(12445)
共检索到377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刚  李树  陈屹立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单位2000和2005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大规模人口流动是导致中国犯罪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即便在考虑了人口流动的内生性后,这个发现依然稳健;人口流动性每提高1%大约将导致犯罪率上升3.6%,就样本区间内而言,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大约能够解释犯罪率增幅的20%;此外,人口流动对犯罪的上述影响主要由省际人口流动引起,省内人口流动对犯罪率提高的影响尚缺乏证据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刚  李树  
在理论上,教育同时具有犯罪预防效应和犯罪扩张效应,因此,教育对犯罪率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不同层次的教育对犯罪率的影响也并非是单调的。文章以中国2000~2008年的地区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总体的教育扩张显著降低了中国的犯罪率,这主要受益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且其犯罪预防效应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递增;但大学教育不仅未能降低中国的犯罪率,反而还显著促增了诈骗一类的高技能型犯罪。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何冰  
文章探讨了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对犯罪活动的影响及其发生作用的机制。研究基于中国产品层面的关税数据,构建差异性的地区贸易保护指标,衡量各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进而利用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贸易自由化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及潜在人口流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显著推升了犯罪率水平,且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入的省份,犯罪率提升程度越高,地区效应显著;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增加外来人口流入等渠道推升了犯罪活动。因而,中国在进一步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和由此产生的额外社会成本,更加注重流动人口权益的保障,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最小化贸易自由化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军  王瑜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福利对犯罪率的影响。采用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指标重新测度了社会福利。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开支显著地降低了犯罪率。社会福利人均支出每提高10%将使犯罪率下降1.1%~1.32%。影响犯罪率的其他因素,失业率、教育水平、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收入差距的作用均不明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军  王瑜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福利对犯罪率的影响。采用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指标重新测度了社会福利。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开支显著地降低了犯罪率。社会福利人均支出每提高10%将使犯罪率下降1.1%1.32%。影响犯罪率的其他因素,失业率、教育水平、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收入差距的作用均不明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济东  雷志春  饶映雪  
本文采用中国199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信息化对中国犯罪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既改变了传统犯罪的结构、形式和方法,又催生了大量新型网络犯罪,造成中国的犯罪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犯罪率的增加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伴生性,故不能完全消除犯罪,只能控制影响犯罪发生的要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梁甄桥  李志  丁从明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国有企业下岗改革是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成本。基于199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果识别。研究发现,下岗职工人数越多的省份,其后经历了更高的犯罪水平。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衡量偏误和遗漏变量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既为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补充了实证注脚,也为当下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见解——改革在为大多数人创造经济福利的同时,也应为“改革受损者群体”建立保障机制,以缓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晔  
通过成本—收益理论分析表明,政府增加民生支出可以增加犯罪的机会成本,减少从事非法活动的时间,降低犯罪率。基于1998年—2012年间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民生支出与犯罪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民生支出的增加可以显著地降低犯罪率。这一发现表明:现阶段我国民生支出的弱化可能是犯罪率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因而,更多地关注民生状况,不断地提高民生支出水平,将是我国治理犯罪的一个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建军  刘立佳  徐吟川  
文章基于全国227个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等多种计量方法检验了低保救助制度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低保享受人数每增加1%,犯罪率将会减少0.065%,且运用检察院批捕率作为犯罪率的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稳健。(2)东部地区低保救助制度对犯罪率的影响显著低于其他地区。贫困城市中低保救助制度减少犯罪率的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少数民族聚居城市中低保救助制度对犯罪率的影响与其他城市没有显著区别。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完善低保救助制度能够提升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严小兵  
收入差距和流动人口是影响犯罪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基于OLS模型,在假设地域空间为均质的前提下分析其对犯罪率的影响,但现实世界的空间单元往往难以满足"均质"的假设,多数表现为"空间异质"。以OLS计量空间异质会造成计量结果出现偏差,同时无法了解不同空间单元的不同影响。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将空间结构嵌入线性回归模型中,很好的解决了空间异质的计量问题。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2008年中国大陆省域单元犯罪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犯罪率的影响因素表现出空间非平稳性,流动人口与犯罪率显著相关,但各个省份相关程度并不相同,影响关系随空间位置变化而变化;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计量精度和拟合度比OLS模型有大幅提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安  魏建  
运用1981年~2006年中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中伤害犯罪与财产诈骗犯罪的数据,检验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伤害、财产诈骗两类犯罪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收入差距扩大初期犯罪率加速上升,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二是犯罪防御行为对犯罪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验证。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张家平  
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往多是基于线性模型开展的。而在实际中由于受诸多其他因素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动态的非线性效应。本文使用我国1981—2012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STR模型对此问题开展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两者存在的正向非线性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阶段变化特征。具体主要分为七个阶段,即1986年之前的平衡I期、1986—1993年间的急剧波动I期、1993—1998年间的平衡II期、1998—1999年间的上升期、1999—2002年间的平衡III期、2002—2008年间的急剧波动II期和2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士炜;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城市与乡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社会犯罪率水平,尤其是刑事犯罪率也不断攀升。基于中国1986—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发现:不管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刑事犯罪率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社会刑事犯罪率水平越高。此外,乡村流动人口率、失业率、城市人口密度与破案率对刑事犯罪率也存在影响。因此,中央与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养老保险与劳动力市场制度,降低城市准入门槛,缩小城乡与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同时,要重视犯罪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意降低社会犯罪率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关凤利  李勇  刘飞  
现有关于FDI区位选择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各种负面因素对FDI的影响,而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理论假说:一个区域内的犯罪活动会对FDI的流入产生负面影响,并会影响FDI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犯罪率越高的地方,FDI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越低。采用基于中国198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无法推翻上述理论假说。本文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春良  史晋川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犯罪参与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文献。收入差距扩大,非法市场工资率上升,犯罪的机会成本下降,激励犯罪分子在非法活动中配置更多时间,也让更多人符合进入犯罪市场的"门槛条件",犯罪率上升。经验研究方面,早期研究大多基于发达国家的截面数据,控制变量较少,结论的稳健性倍受质疑;近年来的研究开始重视发展中国家样本,得出较为稳健的收入差距与犯罪的关系,但结论并不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