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2)
2023(6570)
2022(5389)
2021(4756)
2020(3822)
2019(8530)
2018(7972)
2017(15335)
2016(8380)
2015(8884)
2014(8533)
2013(8484)
2012(7554)
2011(6668)
2010(6442)
2009(5832)
2008(5753)
2007(4739)
2006(4015)
2005(3215)
作者
(25776)
(21546)
(21497)
(20142)
(13725)
(10613)
(9571)
(8509)
(8282)
(7444)
(7356)
(7039)
(6846)
(6716)
(6677)
(6677)
(6441)
(6413)
(6304)
(5965)
(5518)
(5176)
(4958)
(4951)
(4817)
(4692)
(4590)
(4578)
(4371)
(4328)
学科
(35450)
经济(35397)
管理(22728)
(22248)
方法(15953)
(15155)
企业(15155)
数学(14849)
数学方法(14769)
中国(13567)
(11493)
(10329)
收入(8652)
农业(7861)
地方(7841)
(6999)
贸易(6999)
(6890)
城市(6854)
(6777)
业经(6744)
环境(6385)
人口(6365)
(5187)
城市经济(5103)
产业(4929)
技术(4889)
(4780)
财务(4777)
财务管理(4770)
机构
大学(121357)
学院(119848)
(52503)
经济(51529)
管理(46554)
研究(43202)
理学(41711)
理学院(41174)
管理学(40534)
管理学院(40325)
中国(29866)
科学(28093)
(26204)
(25143)
业大(22494)
(22152)
(21342)
农业(21093)
研究所(20637)
中心(18835)
财经(17991)
经济学(17237)
(16639)
经济学院(15874)
(15681)
(15403)
北京(15141)
农业大学(14831)
(14642)
师范(14379)
基金
项目(91582)
科学(72757)
基金(69988)
(64132)
国家(63623)
研究(58571)
科学基金(54389)
社会(41666)
社会科(39664)
社会科学(39653)
基金项目(38227)
自然(36986)
自然科(36238)
自然科学(36225)
自然科学基金(35591)
(34240)
(30132)
资助(26956)
教育(25439)
重点(20503)
编号(20217)
(19714)
(19363)
(19068)
计划(18657)
国家社会(18634)
科研(18040)
创新(17970)
教育部(16669)
人文(16110)
期刊
(48644)
经济(48644)
研究(33489)
学报(24285)
科学(22223)
(22072)
中国(18128)
大学(17578)
学学(17273)
农业(14646)
(14633)
管理(13908)
经济研究(9062)
问题(8728)
财经(8593)
(8095)
金融(8095)
业经(7902)
(7719)
(7375)
业大(6960)
城市(6875)
技术(6649)
(6512)
商业(6136)
资源(6116)
科技(6114)
农业大学(6052)
(5734)
统计(5535)
共检索到15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向华丽  张友业  
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及与之相对应的21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性别和户籍收入差异将分别缩小3%和增加2. 5%,教育收入回报率将增加0. 4%。为此,应为流动人口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使其获得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加快推进流动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和"就地市民化"进程;为流动人口增收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晔  
一、世贸组织成员地位对我国国内要素流动及收入分配的总体影响 通过将H—O定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大致得出中美协议对于我国要素流动及收入分配的总体影响。在短期内,由于资本的不可流动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资本报酬将会上升,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资本报酬则会下降。同时,在两部门中,劳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斯琪  赵彦云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辍学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为解决辍学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估计,根据不同匹配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辍学使得流动人口收入平均减少14.8%。同时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辍学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小。从长远来看,高辍学率会对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为降低辍学率,应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侯慧丽  
文章以公民权理论中的公民资格概念为基础,将城市的公共服务按照权利主体和内容分为工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和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并以此来考察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两种公共服务的供给差异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观察发现,城市提供的两种公共服务均对流动人口具有吸引力,获得了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更容易稳定;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获得工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越大,而获得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文章建议,在推进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应加快中小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动普惠的公共服务,以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城市化的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军  
文章利用中国2006~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基于全国、区域和城市规模层面考察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市流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且影响效应与城市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从公共服务质量类型来看,医疗服务质量的总体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城市的医疗服务质量、中部地区城市的环境服务质量和西部地区城市的文化服务质量均对人口流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万及以下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外来流动人口影响不显著,而200万以上人口城市依靠优良的医疗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吸引外来流动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军  
文章利用中国2006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基于全国、区域和城市规模层面考察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市流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且影响效应与城市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从公共服务质量类型来看,医疗服务质量的总体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城市的医疗服务质量、中部地区城市的环境服务质量和西部地区城市的文化服务质量均对人口流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万及以下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外来流动人口影响不显著,而200万以上人口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申萌   邢琳培  
基于2014—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环境规制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平均收入下降约8%。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负面效应在东西部地区、污染行业和低技能劳动力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降低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劳动时长和劳动生产率,对其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农业流动人口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不同,使用分组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其收入分布的影响,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中间收入水平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而提高了收入位于最高分位数上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尤济红   梁浚强  
新型城镇化注重“人的城镇化”,如何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发展是其关键任务之一,但鲜有文献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来考察新型城镇化效应。通过合并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因城市规模呈现差异化,中小规模试点城市的流动人口收入获得显著提升,平均效应为3.9%,而试点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收入则无显著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效应分别从劳动力需求端的地方产业扶持,以及劳动力供给端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有利于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在异质性方面,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效应在东西部城市群内的小城市效果更明显,高学历和以雇员身份从事第二产业的流动人口收入提升相对更多。此外,新型城镇化的收入提升效应并非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劳动力自选择的结果,因此,其作用是实质性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港  
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指一个人在总体收入分配中的位置在多大程度上由他上一代人的位置所决定,或说子辈收入对父辈收入的弹性的大小。本文利用1988年和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资料,建立了城镇居民子女收入对家长(父亲或母亲)收入的回归方程,得到了1988 年和1995 年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384和0.424。按父母收入高低的居民分组显示,虽然1995年低收入组父母收入对子女收入的影响比1988年有所下降,但高收入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宗益  杜鹏  汪锋  
使用深圳市和重庆市两座城市2005年7月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差距群体分解方法对两市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虽然深圳市的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于重庆市,但一些代表个人身份的特征,如城市户籍、民族等因素,在深圳市城市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却明显小于重庆市。在两座城市,就业行业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就业行业与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投入,强化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防止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出现和扩大,对于防范中国经济由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风险意义重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银坡  陈体标  史清华  
人口流动,获得就业机会是基础保障,提高就业收入是根本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是实现人口跨区域流动并且提高就业收入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3—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就业行业、就业单位到就业收入以及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分布等方面,对一线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动做了独立研究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样本调查期间流动人口收入增长趋势明显;对个体而言,跨区域流动,高中及以下受教育者的主要动机是获取就业机会,大专及以上受教育者则主要是收入驱动;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流动距离对就业收入具有"乘数效应",流动范围越广,就业收入越高,这是流动人口就业收入呈现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增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促进流动人口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将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与分位数回归法,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创业收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且相比于高收入阶层的创业者,数字金融对发展型中等收入创业者的收入提高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资金约束、促进创业领域转换、扩大雇佣规模和增强风险偏好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调节效应分析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更深的社会融入程度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更好发挥数字金融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增收的效果。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资金约束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维兰  
文章基于CHIP的微观数据评估了刘易斯转折前后的最低工资调整和其他因素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刘易斯转折前最低工资对流动人口中在正规部门就业劳动者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刘易斯转折后,即使在政府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这一影响也是趋于消失的。因此,最低工资的政策效应受到市场劳动力供需的影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一政策将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逐步失去效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箐  徐滨昕  
本文研究了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工作技能培训、抚育子女数这些影响因素对新老两代流动人口收入都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收入主要受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培训、性别和家庭负担的因素影响。本文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提高其收入的具体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