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0)
- 2023(16974)
- 2022(14081)
- 2021(12906)
- 2020(10921)
- 2019(24179)
- 2018(23694)
- 2017(45411)
- 2016(24031)
- 2015(25899)
- 2014(25336)
- 2013(24934)
- 2012(22004)
- 2011(19386)
- 2010(18991)
- 2009(17640)
- 2008(17102)
- 2007(14900)
- 2006(12629)
- 2005(10869)
- 学科
- 济(101788)
- 经济(101681)
- 业(93412)
- 管理(84077)
- 企(82910)
- 企业(82910)
- 方法(46936)
- 数学(38161)
- 数学方法(37733)
- 农(31713)
- 业经(31208)
- 财(29974)
- 中国(24987)
- 农业(22920)
- 务(22037)
- 财务(21997)
- 财务管理(21973)
- 技术(21797)
- 企业财务(20856)
- 地方(20764)
- 环境(18412)
- 制(18093)
- 和(17955)
- 划(17948)
- 贸(17290)
- 贸易(17279)
- 理论(17162)
- 学(16832)
- 易(16812)
- 策(15532)
- 机构
- 学院(335606)
- 大学(329562)
- 济(139633)
- 管理(138780)
- 经济(137196)
- 理学(121388)
- 理学院(120158)
- 管理学(118310)
- 管理学院(117685)
- 研究(104285)
- 中国(80833)
- 京(67287)
- 科学(65088)
- 财(61483)
- 农(58926)
- 业大(52357)
- 所(50661)
- 财经(50386)
- 中心(49703)
- 江(48723)
- 农业(46520)
- 研究所(46424)
- 经(46079)
- 经济学(42291)
- 北京(40736)
- 范(39261)
- 师范(38751)
- 州(38570)
- 经济学院(38501)
- 院(38171)
- 基金
- 项目(238770)
- 科学(191444)
- 基金(177087)
- 研究(170378)
- 家(155579)
- 国家(154262)
- 科学基金(134994)
- 社会(112656)
- 社会科(107070)
- 社会科学(107049)
- 基金项目(94843)
- 省(94570)
- 自然(88786)
- 自然科(86793)
- 自然科学(86770)
- 自然科学基金(85274)
- 划(78862)
- 教育(76761)
- 资助(69741)
- 编号(66025)
- 创(54838)
- 重点(53698)
- 发(52185)
- 部(51810)
- 创新(50524)
- 成果(49343)
- 国家社会(47624)
- 业(47529)
- 科研(46182)
- 教育部(44629)
- 期刊
- 济(147071)
- 经济(147071)
- 研究(87851)
- 中国(58128)
- 管理(54418)
- 农(53055)
- 学报(51023)
- 科学(50014)
- 财(49458)
- 大学(39420)
- 学学(38017)
- 农业(36726)
- 技术(30614)
- 业经(27605)
- 融(27053)
- 金融(27053)
- 教育(25439)
- 财经(24403)
- 经济研究(22930)
- 业(22040)
- 经(21102)
- 问题(19533)
- 技术经济(18408)
- 科技(17640)
- 商业(16504)
- 资源(16130)
- 版(16115)
- 现代(16036)
- 策(15557)
- 统计(15219)
共检索到470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智敏 乔芳琦 陈翀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智敏 陈翀
创业是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应对就业创造、产业升级等挑战的关键手段,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人口跨区域流动,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流动人口与创业生态系统共同影响城市创业的理论模型,并基于497份中国城市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多样性特征对城市创业具有相反的作用,其中,规模维度负向影响城市创业,而多样性维度正向影响城市创业;创业生态系统的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创业文化和金融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中介作用,而政府规模、交通设施、互联网和人力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而且流动人口的不同维度特征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并不一致。为提升城市创业水平,各城市政府应该升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结构;优化财政支出政策,树立有为政府目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环境;优化市场和文化环境,丰富创业机会来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明灿 徐明霞 张琳潇
文章梳理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资源配置、中介服务水平、知识共享能力和政府政策四种影响因素为着力点,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的优化机制,即基于生态观的资源共享机制、基于协同观的服务共享机制、基于知识观的价值共创机制、基于政策观的系统演化机制,以此助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绩效 优化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瑛 舒元 郑贵辉 刘攀 徐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源泉。创新创业需要教育的投入和研究的跟进,更需要服务的提升。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生态系统的构建。"众创、众筹、众扶、众包"是构筑这一生态系统的着力点和发展源。"四众"并非是个割裂的概念,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个融合的闭环。唯有通过"创新—创业—产业"的全链条战略,方能够做到"创客—创业者—企业家—产业家"的全链条培育。如何进行全链条的培育,中大创新谷的启示是要把握和运用好政府、市场、企业三种力量,这将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创新力的释放,又将为社会持续地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四众 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高峰
开发学生的市场意识,形成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驱动力。为学生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大学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工场"。整合多方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地方本科院校因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等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师范学院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金兰
当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我们经常说要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说出去以后要有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一个很重要的步子,高等教育在这其中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人才培养理论,理念上要更新;第二个是路径设计,即应该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毅 杜朝运
大学创新创业存在供需结构错配现象,表现为大学创新创业脱离区域经济的发展;教师注重常规教学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升。建议教师要身体力行创办企业,构建学科交叉与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大学生应立足创新提高创业质量,通过创业实现创新的商业价值;创新创业要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转变,成为国家创造扩散知识的中心和高效供给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娥 张宝文 秦鹤
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娥 张宝文 秦鹤
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长伟 王艳伟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给出了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对策建议:统一认识,确保创新创业意识植根人心;互联共享,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强化融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贯穿始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发展,建立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韵捷 梁静鑫 王明亮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体现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推动情境、组织等元素嵌入人才培育与创新价值创造过程的有效结构,如何提高对其治理水平业已成为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释放高校创新势能的核心问题。将组织治理作为切入视点,围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治理在建构意义、组织机构、系统运转等方面面临的困境,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以国内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G大学为例,基于质性数据编码分析,探索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为促进其成为真正的可持续价值共创系统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高校管理者是治理体系的主导主体,生态系统组织层次、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是治理体系的关键部分,根据治理对象与治理背景的差异可综合运用契约机制、考核机制、错位发展机制、利益关联机制、情感传递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基于此,提炼出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治理体系的理论模型,总结出案例高校重视治理体系主导主体的领导功能、满足相关行动者的社会情感需要、汲取学校或学科特色发展的智慧以及强调各类组织创新资源的生产等四大方面实践经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和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新常态。创新创业和人才创新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更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人才创新研究成为当前高校的研究重点。姚远、冉玉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一书提出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以教育为载体,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各方主体的冲突与矛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锦 梁海霞 杜海东
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应区域创新创业载体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设计运营效率评价体系,通过对广东省珠海市15家经认定的市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对象开展实证调研。结果发现,区域创新创业载体的运营效率处于达标水平,但是需要重视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各要素的系统动态建设成效。从投入产出的对比来说,无效或低效的产出主要体现在在孵企业绩效、毕业企业绩效和政策落地绩效等方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封雪韵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审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发现其所涉及的各参与群体、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类似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该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类生物群落及其所存在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共同构成。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群落主体组织之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各群落主体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要素间也存在彼此促进的关系。文章最后从提升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角度提出保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平稳高效运行的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构成 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葛宏翔
生态系统建设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也是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可靠路径之一。本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经验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