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8)
- 2023(12088)
- 2022(9854)
- 2021(9264)
- 2020(7451)
- 2019(16869)
- 2018(16230)
- 2017(31188)
- 2016(16600)
- 2015(18079)
- 2014(17518)
- 2013(17800)
- 2012(16516)
- 2011(15129)
- 2010(14978)
- 2009(13896)
- 2008(13618)
- 2007(12050)
- 2006(10577)
- 2005(9223)
- 学科
- 济(80469)
- 经济(80392)
- 业(51234)
- 农(50042)
- 管理(37921)
- 农业(33166)
- 方法(30383)
- 企(28343)
- 企业(28343)
- 数学(27722)
- 数学方法(27604)
- 中国(23891)
- 业经(22763)
- 贸(16694)
- 贸易(16688)
- 易(16364)
- 地方(16243)
- 制(15379)
- 财(15371)
- 学(13573)
- 发(13415)
- 产业(12645)
- 农业经济(12517)
- 技术(11787)
- 体(11638)
- 银(11599)
- 银行(11562)
- 行(11191)
- 发展(11032)
- 展(11026)
- 机构
- 学院(244185)
- 大学(240946)
- 济(116395)
- 经济(114811)
- 管理(92743)
- 研究(90811)
- 理学(81570)
- 理学院(80685)
- 管理学(79644)
- 管理学院(79223)
- 中国(70110)
- 农(64825)
- 科学(54001)
- 农业(50035)
- 京(49822)
- 所(46077)
- 财(45590)
- 业大(44576)
- 研究所(42385)
- 中心(40733)
- 财经(37396)
- 经济学(37099)
- 经(34487)
- 经济学院(33770)
- 江(33639)
- 农业大学(31426)
- 院(31101)
- 北京(31071)
- 科学院(30007)
- 范(29397)
- 基金
- 项目(170852)
- 科学(135774)
- 基金(128121)
- 研究(121872)
- 家(114186)
- 国家(113194)
- 科学基金(95787)
- 社会(83896)
- 社会科(79505)
- 社会科学(79489)
- 基金项目(68306)
- 省(65239)
- 自然(59747)
- 自然科(58410)
- 自然科学(58391)
- 自然科学基金(57443)
- 划(54626)
- 教育(51806)
- 资助(50519)
- 编号(46013)
- 发(39785)
- 部(39133)
- 重点(38492)
- 国家社会(36908)
- 农(36741)
- 创(36108)
- 成果(34992)
- 创新(33876)
- 教育部(32940)
- 中国(32797)
- 期刊
- 济(128549)
- 经济(128549)
- 研究(70403)
- 农(69190)
- 农业(47221)
- 中国(46332)
- 学报(43404)
- 科学(41265)
- 大学(33423)
- 学学(32542)
- 财(30451)
- 管理(28786)
- 业经(27500)
- 融(24578)
- 金融(24578)
- 业(22346)
- 经济研究(20621)
- 问题(18967)
- 财经(18507)
- 技术(16320)
- 世界(16313)
- 经(16162)
- 农业经济(14948)
- 农村(14457)
- 村(14457)
- 版(14367)
- 贸(13728)
- 教育(13266)
- 经济问题(12966)
- 业大(12776)
共检索到35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晶晶
文章将农村产业结构分为三个层次,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了人口流动对各层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论是:人口流动与农村各层次产业结构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与第三层次产业结构的相关度最高;与第一层次产业结构相关度次之;与第二层次产业结构的相关度最小。在人口流动的作用下,农村第一层次产业中的经济作物比重提高,第二层次产业中的农林牧渔四业共存并按需发展,第三层次产业中的二、三产业比重增加。总之,使农村各层次产业结构得到全面的优化升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宏宇
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了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也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农村的影响长远来看是双向的,但是近期来看是单向的,尤其从教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于带动农村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农村 产业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城市化是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农村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与载体。由哈尔滨商业大学郭振教授等同志集体创作的《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一书,针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作者对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成果。该书的特点如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沈春明 刘霖 董萍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持续下降,重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总供给突出表现为结构性过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农村产业间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以及树立农村产业是产业中重要链条的产业整体观等原则,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途径,从而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 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筱青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艳敏
本文在分析农村民生消费变化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对外开放、城市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民生消费的影响机制: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民生消费影响的要素报酬增加效应强于农村移民的生产抑制效应,城市化进程提升了民生消费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报酬效应和面向农村需求的供给效应促进了农村民生消费规模扩张和民生消费结构的改善;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促进了农村民生消费规模扩大但并未改善其消费结构。并基于此,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民生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生消费 对外开放 城市化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曼苹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深化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农村实现小康水平的关键步骤。 在社会物质生产中,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主体,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人口为基点,根据人口的各种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陶然 孔德华 曹广忠
本文基于课题组2009年进行的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个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农村到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特别是研究了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选择的个体、家庭和城市因素。本文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性别和年龄、流动人口的工作类型、流动人口家庭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和城市公办学校的教育政策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的选择都有显著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并未观测到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均收入对其子女就学地选择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就学地 户籍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鸿源 陈煜红 叶贵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青梅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势,这些特征和趋势造就了"民工荒"的局面。本文基于农村居民绝对收入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这两个视角分析其对劳动力的转移与回流的影响,并交代了回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最后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回流 民工荒 收入 产业结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含琳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人口增长性压力逐步降低,但与此同时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并逐渐取代增长性压力而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农村人口流动不但对计划生育工作,而且对社会稳定;不但对城市发展,而且对农村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优化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化解人口流动性压力的基础。要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模式为目标,以育龄人口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张爽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关键词:
公共信任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市场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凯 路江涌 白重恩
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间六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第一,分析期内农户呈现出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这使得持久收入不均等程度显著小于年度不均等,1995年以后虽然有较大的年度收入不均等,但持久收入不均等较小;第二,分析期内农村收入流动始终大于同期城市收入流动;第三,在1986—1990年间,农民平均收入较高省份的收入流动程度较大,而在1995—2001年间,各省收入流动差异并不明显;第四,农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收敛的趋势,同时,教育水平提高、外出打工,都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持久收入差距 收入收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冲 王磊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全国和分区域数据比较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反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老年抚养比对粮食生产虽然有正向影响,但分区域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粮食生产的负向作用仅在西部得到体现。该结论印证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村人口变动 粮食生产 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香丽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高等教育 流动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