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9)
- 2023(10473)
- 2022(8576)
- 2021(8074)
- 2020(6805)
- 2019(15517)
- 2018(15187)
- 2017(30036)
- 2016(15722)
- 2015(17237)
- 2014(16818)
- 2013(16473)
- 2012(14837)
- 2011(13166)
- 2010(12722)
- 2009(11261)
- 2008(10410)
- 2007(8896)
- 2006(7485)
- 2005(6118)
- 学科
- 济(67262)
- 经济(67182)
- 业(51341)
- 农(45936)
- 管理(41275)
- 方法(31118)
- 农业(30456)
- 企(30428)
- 企业(30428)
- 数学(28791)
- 数学方法(28442)
- 业经(18486)
- 中国(17837)
- 财(15654)
- 制(12894)
- 地方(12588)
- 贸(11031)
- 贸易(11026)
- 易(10807)
- 发(10702)
- 环境(10516)
- 人口(10350)
- 农业经济(10243)
- 技术(9983)
- 策(9742)
- 学(9600)
- 务(9390)
- 财务(9359)
- 财务管理(9336)
- 体(9277)
- 机构
- 学院(211320)
- 大学(207206)
- 济(93784)
- 经济(92292)
- 管理(88540)
- 理学(78448)
- 理学院(77761)
- 管理学(76496)
- 管理学院(76101)
- 研究(65183)
- 农(51519)
- 中国(51029)
- 京(40258)
- 农业(39328)
- 财(38918)
- 科学(37858)
- 业大(37228)
- 中心(33231)
- 财经(32305)
- 所(30519)
- 经(29960)
- 江(29306)
- 经济学(28894)
- 研究所(27782)
- 经济管理(26816)
- 经济学院(26419)
- 范(25125)
- 师范(24900)
- 农业大学(24701)
- 财经大学(24120)
- 基金
- 项目(154791)
- 科学(124599)
- 基金(116165)
- 研究(114406)
- 家(100266)
- 国家(99376)
- 科学基金(87811)
- 社会(76800)
- 社会科(72673)
- 社会科学(72657)
- 基金项目(62170)
- 省(60605)
- 自然(55690)
- 自然科(54481)
- 自然科学(54472)
- 自然科学基金(53501)
- 教育(51132)
- 划(49533)
- 编号(46380)
- 资助(46049)
- 部(35252)
- 成果(34420)
- 发(33811)
- 重点(33746)
- 国家社会(33071)
- 创(32909)
- 农(31328)
- 创新(30773)
- 人文(30653)
- 教育部(30561)
- 期刊
- 济(96771)
- 经济(96771)
- 研究(56137)
- 农(55612)
- 农业(38001)
- 中国(37716)
- 学报(30789)
- 科学(29916)
- 财(28219)
- 管理(26789)
- 大学(25449)
- 学学(24347)
- 业经(23139)
- 融(20405)
- 金融(20405)
- 技术(18516)
- 业(17332)
- 财经(14843)
- 教育(14810)
- 问题(14352)
- 农村(13589)
- 村(13589)
- 农业经济(13478)
- 经济研究(13394)
- 经(12735)
- 版(11442)
- 世界(11225)
- 统计(10884)
- 经济问题(10630)
- 技术经济(10323)
共检索到294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同贵
以往有关迁移流动影响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个盲点,即缺少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的分析。在弥补这个盲点后,分别通过泊松回归与Heckman二阶段模型再次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泊松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村本地人口的0.855倍,乡城流动人口的曾生子女数为农村本地人口的0.840倍,两类流动人口的累计生育率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Heckman二阶段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的曾生子女数相比分别减少了0.237个与0.268个。因此,人口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确实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同贵
以往有关迁移流动影响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个盲点,即缺少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的分析。在弥补这个盲点后,分别通过泊松回归与Heckman二阶段模型再次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泊松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村本地人口的0.855倍,乡城流动人口的曾生子女数为农村本地人口的0.840倍,两类流动人口的累计生育率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Heckman二阶段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的曾生子女数相比分别减少了0.237个与0.268个。因此,人口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确实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本文借助有序结果模型探究了户籍身份转换对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因素确实导致了城乡居民健康权益可及性方面的差异,与农业流动人口相比,"农转非"居民的健康权益可及性显著较高。进一步的实证结果显示,户籍身份由农业转为"非农"使得农业流动人口获取健康权益的概率提高了8.6%,该结论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法后依然稳定。此外,从户籍转换机制来看,"竞争型"的户籍转换对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提升效应大于"非竞争型"的户籍转换。在收入水平方面,户籍身份转换对低收入水平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提升效应最大,而对中、高收入水平的农业流动人口影响较小。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户口性质转变仅是农业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第一步,相关配套福利政策的调整才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着力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钦 刘国恩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估计中国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医保受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医保受益水平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流动人口的医保报销水平显著低于本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较低的医保受益水平抑制了其对正规医疗的选择,同时医保制度对流动人口医疗负担的降低作用显著小于本地户籍人口。究其原因,户籍制度挂钩的医保"属地"管理制度与流动人口"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使其医保不适用可能性显著高于本地户籍人口,从而导致医保受益水平偏低。因此,突破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弊端,建立适应流动人口需求的医保制度是切实提高流动人口实际医疗保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谭雅峰
户籍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制度安排,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持续塑造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中国的户籍制度由来已久。在这一制度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为主的庞大流动人口群体。基于中国当前的户籍制度现状,文章借助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4和2016三年形成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并将其与不同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相匹配,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落户门槛对流动人口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落户门槛每提高一个单位,家庭创业的概率降低5.3%。在变换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出生地特征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重新进行估计后,文章的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机制检验结果发现,城市落户门槛降低了社会信任水平,从而抑制了流动人口家庭的创业决策。此外,文章的估计结果还表明,相比低收入家庭和户主学历较低的家庭,高收入家庭和户主学历更高的家庭更易受到城市落户门槛的影响。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有关创业影响因素的文献,所得到的结论有助于各级政府科学把握户籍改革的方向以及激发地区创业活力的着力点。
关键词:
户籍制度 落户门槛 流动人口 创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翠迎 汪润泉
该文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实证考察了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就业人口城市消费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该文比较了有无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就业人员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大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提升作用;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低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且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受到其自身收入水平的制约,当收入较低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当收入较高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 流动人口 消费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场主力时,歧视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职业分割的视角考察了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年龄群组间呈现U形特征,这主要缘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源自于城镇流动人口的工资优惠,70后—85后的中生代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内工资优惠较小,年龄较大的70前和年龄较小的90后、95后群组获得的工资优惠较大,而城镇流动人口职业进入优惠的年龄趋势也是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越年轻的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进入优惠越小,这表明当前户籍歧视更多地表现为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就业优惠。据此,文章建议应注重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和形式变化,更多采用竞争性的差异化措施吸引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户籍歧视 职业分割 年龄差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天成 温思美
利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t模型与Heckman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不同户籍类型下流动人口就业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内部就业分化差异显著,城镇流动人口比城乡流动人口有更高概率进入高收入岗位;技术进步强化了这种户籍歧视,同时存在高技能偏向性,使得城镇流动人口的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比城乡流动人口更容易进入高收入岗位,但是在低技能群体中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歧视 技能劳动力 就业分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娟 赵心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小英 于海燕 俞林伟
社区环境是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温州2017年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模型,分析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提高社区安全感、降低社区社会失序状况和改善社区服务设施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在不同的健康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社区环境的影响更多与个人主观的身体健康感知有关,与慢性病患病率等客观健康指标的关联较小;而社区环境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则相对较为稳定,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上。社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存在人群异质性,与本地居民相比,社区环境与流动人口的健康有更为密切的关联。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改进流动人口社区环境和健康状况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支持政策。
关键词:
社区环境 流动人口 健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吴瑞君
使用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收入差异,揭示了导致二者收入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作用,导致流动人口的收入回报率高于户籍人口、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回报率高于高端劳动力市场;教育、经验、吃苦耐劳等因素是低端市场劳动力的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重要原因;经验是流动人口在高端劳动力市场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收入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之间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大潮形成了社会变革与城乡变迁中最令人瞩目的人口现象,但是在生育率研究方面,人口流动的影响到底如何仍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样本数据,对流动人口进行了识别,并通过计算和比较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在生育率水平与孩次和年龄模式方面以及户籍性质方面的差别,表明人口流动极为显著地降低了农业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并进而在全国层面产生了降低生育率的显著影响。因此,流动人口不仅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贡献,而且还在降低生育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当破除流动人口就是"超生游击队"的陈旧观念,并认识到人口流动实际上是生育率降低的有力促进因素之一。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育水平 户籍性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东虹
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老年流动群体出发,考察了不同户籍以及流动原因老年群体的长期居留意愿。分析结果显示,养老型、务工型、保姆型以及其他型老年人的长期居留意愿依次降低;与城—城流动的老年人相比,乡—城流动的老年人长期居留意愿较低;两者的交互作用显示,相较于流动原因,户籍对于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更为明显。分样本估计则进一步发现,户籍以及流动原因对于老年人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流动人口内部的异质性及其所带来的需求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