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0)
- 2023(13099)
- 2022(11458)
- 2021(10499)
- 2020(8811)
- 2019(20378)
- 2018(20148)
- 2017(39995)
- 2016(21235)
- 2015(23764)
- 2014(23799)
- 2013(23916)
- 2012(22095)
- 2011(20007)
- 2010(19914)
- 2009(18443)
- 2008(17621)
- 2007(15468)
- 2006(13697)
- 2005(12065)
- 学科
- 济(109264)
- 经济(109159)
- 管理(60978)
- 业(57033)
- 方法(46086)
- 企(45976)
- 企业(45976)
- 数学(40861)
- 数学方法(40537)
- 地方(25004)
- 中国(24837)
- 农(24148)
- 财(22101)
- 学(20913)
- 业经(20565)
- 农业(16940)
- 贸(15551)
- 贸易(15543)
- 制(15407)
- 地方经济(15009)
- 易(14908)
- 环境(14735)
- 和(14227)
- 理论(13864)
- 务(13579)
- 财务(13520)
- 财务管理(13495)
- 融(13335)
- 金融(13332)
- 企业财务(12841)
- 机构
- 大学(310400)
- 学院(306973)
- 济(135138)
- 经济(132523)
- 管理(124286)
- 理学(108111)
- 理学院(106924)
- 管理学(105277)
- 研究(104750)
- 管理学院(104722)
- 中国(76691)
- 京(65779)
- 科学(61889)
- 财(59388)
- 所(51642)
- 财经(48473)
- 中心(46961)
- 研究所(46885)
- 农(44783)
- 经(44176)
- 江(43562)
- 业大(43389)
- 经济学(42255)
- 北京(41776)
- 范(39502)
- 师范(39199)
- 经济学院(37974)
- 院(37696)
- 财经大学(36163)
- 州(35477)
- 基金
- 项目(210385)
- 科学(166362)
- 基金(154852)
- 研究(154274)
- 家(133515)
- 国家(132440)
- 科学基金(114998)
- 社会(99942)
- 社会科(94824)
- 社会科学(94800)
- 基金项目(82506)
- 省(79776)
- 自然(73884)
- 自然科(72168)
- 自然科学(72154)
- 自然科学基金(70876)
- 教育(69709)
- 划(67260)
- 资助(64459)
- 编号(61791)
- 成果(49597)
- 部(47176)
- 重点(46184)
- 发(45027)
- 创(42910)
- 课题(41841)
- 国家社会(41505)
- 教育部(41124)
- 人文(40346)
- 创新(40051)
- 期刊
- 济(149423)
- 经济(149423)
- 研究(96430)
- 中国(53893)
- 管理(45211)
- 学报(45059)
- 财(43673)
- 科学(42994)
- 农(39866)
- 大学(34584)
- 学学(32817)
- 教育(28310)
- 农业(27617)
- 融(26682)
- 金融(26682)
- 技术(26229)
- 经济研究(25100)
- 财经(24575)
- 业经(21912)
- 经(20978)
- 问题(19436)
- 技术经济(16774)
- 理论(15762)
- 图书(14545)
- 统计(14270)
- 实践(14080)
- 践(14080)
- 现代(13947)
- 商业(13616)
- 贸(13519)
共检索到450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晓阳 林恬竹 张琦
文章选取2000~2013年面板数据,并基于经济收敛模型及其衍生模型,考察重庆市及其五大功能区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重庆市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动,且相互抑制;经济增长对人口流动的抑制明显小于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人口稀疏的地区靠人口流动推动经济增长,人口稠密的地区则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此,文章认为,政府有必要对人口流动进行合理调控与适度监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松 王钊 曹峥林
研究目的:探讨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应及其位序。研究方法:利用重庆市截面数据,在White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1)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农业经济、农民增收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不同;(2)整体来看,互换模式对农业经济的效应显著为正,且边际影响系数最大,土地入股模式的边际影响系数最小;(3)除出租模式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外,其余模式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均为负;(4)由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的差异,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应也存在"空间分异"。研究结论:重庆市在选择土地流转模式时,应突出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而不应该全...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流转模式 经济效应 位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捷锦 黄志亮 周兵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在重庆市经济增长中贡献并不明显;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第一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最小;说明了加快重庆市传统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文传浩 黄磊 兰秀娟 李春艳
将技术创新分解为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成果三个层面,采用1997—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和C—D函数,对技术创新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已十分明显,但其地位尚不牢固,投资和要素驱动仍是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技术创新人才和投入是技术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技术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进和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重庆经济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洪铭 张宗益
本文基于1997~2009年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OLS方法对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具体为:GDP增长率的变动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变动率就会增加0.865个百分点。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涵养税源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文章主要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变动速度K值系数,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产业结构相关理论提出了重庆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国平 祝伽伽
文章基于1985年—2004年重庆市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重庆市经济增长(GDP)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滞后期不同,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也不相同。最后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重庆市的情况提出了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小艳
本文主要运用灰色关联理论,从产出结构、投资结构及劳动力结构三方面,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结论;最后本文就今后重庆市产业结构合理的变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崇举 陈新力 刘幼昕
教育消费成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消费。本文从重庆市学生教育支出入手,通过大样本抽样,对学生教育消费总量和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在阐明重庆市学生教育消费基本特征的同时,论证了教育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是宏观经济决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基本教育支出 扩展教育支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磊 程莉
本文利用重庆市1990~2014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重庆市的技术创新、政府投入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政府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然而三者之间却未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与政府科技投入不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技术创新与政府科技投入,尤其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微弱。鉴于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引进高级人才、紧抓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以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以提升重庆市的技术创新水平,保障重庆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政府投入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成奎 齐兴辉 王宙翔
基于重庆市被设立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政策试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对重庆市民生性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显著提高了重庆市民生性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城乡均等化指数较未改革状态下提高了3. 6%。这表明,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及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是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小洲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排污量、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三个角度考查分析了重庆市经济规模扩张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重庆市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经济规模扩张与环境极不协调,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环境质量出现恶化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是重庆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婕 文传浩
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研究可从金融资本结构的划分开始,将金融市场划分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三个维度,利用计量经济工具,考察重庆1993-2010年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存在方向调整效应,金融资本中不同纬度对经济的贡献不同,信贷对区域经济具有至少2年的时滞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鞍钢 刘生龙 马振国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洪常 方浩
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使用2005~2013年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污染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构建生活污染排放经济计量综合模型,去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活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重庆市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经济规模扩大、经济结构优化、政府努力程度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扩大等因素导致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提高,从而降低生活二氧化硫排放;与此同时,这些因素的增加却会导致人们对生活资料的消费量增加,随之带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问题。
关键词:
生活污染 经济发展 重庆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