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8)
2023(9111)
2022(7632)
2021(7280)
2020(5869)
2019(13707)
2018(13008)
2017(25244)
2016(13640)
2015(14881)
2014(14989)
2013(14677)
2012(13771)
2011(12141)
2010(12439)
2009(11279)
2008(11673)
2007(10249)
2006(9194)
2005(8308)
作者
(37394)
(31381)
(31018)
(29854)
(20196)
(15091)
(14272)
(11951)
(11626)
(11578)
(10595)
(10321)
(10160)
(10112)
(10008)
(9498)
(9271)
(9230)
(9014)
(8888)
(7711)
(7700)
(7448)
(7152)
(7024)
(6953)
(6922)
(6788)
(6323)
(6296)
学科
(52952)
经济(52897)
管理(41788)
(39437)
(31020)
企业(31020)
(28668)
(24361)
贸易(24352)
(23766)
方法(22774)
数学(20102)
数学方法(19851)
中国(17398)
(16659)
(15034)
地方(14351)
财政(13702)
(13657)
财务(13639)
财务管理(13589)
(13113)
企业财务(12879)
(11268)
农业(10510)
业经(10330)
(10242)
出口(10237)
出口贸易(10237)
(9964)
机构
学院(188878)
大学(187154)
(86402)
经济(84744)
管理(69420)
研究(67295)
理学(59350)
理学院(58682)
管理学(57796)
管理学院(57432)
中国(51351)
(48343)
(38378)
科学(37704)
财经(34543)
(34258)
(31295)
研究所(30377)
中心(30357)
(29328)
(29257)
经济学(27910)
经济学院(25483)
财经大学(25248)
业大(24609)
(24427)
北京(24034)
(23621)
师范(23433)
(22899)
基金
项目(122323)
科学(96463)
研究(91297)
基金(90075)
(78149)
国家(77499)
科学基金(65903)
社会(59499)
社会科(56617)
社会科学(56604)
基金项目(46258)
(45774)
教育(41707)
自然(41040)
自然科(40151)
自然科学(40141)
自然科学基金(39429)
(38767)
资助(38001)
编号(36210)
成果(30538)
(28489)
重点(27559)
(26828)
(26283)
课题(25477)
国家社会(25332)
(25001)
教育部(24806)
人文(24041)
期刊
(93544)
经济(93544)
研究(63152)
(40794)
中国(38041)
学报(27061)
(26751)
科学(24984)
管理(24741)
大学(21263)
(21126)
金融(21126)
学学(20240)
(18379)
农业(18145)
教育(17747)
财经(17379)
经济研究(17350)
国际(15576)
(14915)
业经(14552)
问题(13899)
技术(13879)
世界(10020)
(9310)
财会(8965)
会计(8858)
商业(8662)
统计(8576)
(8561)
共检索到297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慧珺  傅春杨  龚六堂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人口迁移成本和贸易成本的多地区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地区性财政政策对经济产出和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单个地区支出政策对产出和福利的影响可以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禀赋、再配置调节、转移支付等多个渠道。地区生产性政府支出对产出和福利的影响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渠道产生,而社会保障性支出的影响则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渠道产生,且主要影响福利水平。支出政策乘数的方向和强弱具有较强的地区异质性。在单个地区生产性支出增加对总产出的边际影响中,约23%是对其他地区的负向溢出效应,而社会保障性支出增加对整体福利的边际影响中,约15%表现为对其他地区的正向溢出,跨地区贸易和人口流动机制的引入是弹性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反事实估计表明,城市群政策将给城市群外的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虹吸效应,但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居民效用产生正向溢出效果。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多地区财政政策配置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提供了理论证据,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栗玉香  
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决策权配置格局影响着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的决策行为选择与公共教育财政资金的流向,决定着财政支出公共性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分析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揭示公共教育财政资金配置问题。本文在分析有关拥有决策权的“人”(政府即组成政府的人)及影响决策的“人”的认识假设的基础上,认为政府单一公共权力的使用及公共事务决策不可能真正保证符合公共利益,因而需要有更广泛的利益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在对现实决策权配置格局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公共教育财政需要的、新的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的决策权配置格局;最后指出了实现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的决策权配置新格局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春杨   周慧珺   龚六堂  
本文构建包含异质性个体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在居民自主选择居住地与劳动供给时间的情况下给出了政府最优的土地配置和财政政策规则。研究发现,政府会根据目标函数中福利和产出的权重、各个地区的人均产出等变量及人口流动摩擦程度等参数制定各地区土地配置的总体规划。当人口流动摩擦较小或对于产出的关注程度较高时,对于高收入地区,政府应当将更多土地配置到住宅用地上。最优的财政政策组合可以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征税和对非房地产企业的补贴来实现,且对非房地产企业的政策总是优于房地产企业。由于住宅用地相对工业用地的价差内生于土地配置,当政府使用其最优政策时,可以得到住宅用地的价格将内生高于工业用地价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义博  刘文忻  
本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尝试将人口流动因素和财政因素综合纳入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之中。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1996~2006年的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和1995年、2002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运用宏观计量分析和微观统计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相关假说。研究发现,城市化和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单位工作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政府在科教文卫和转移性支出方面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政府对经济参与程度的提高和国有单位就业比重的增加均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些发现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守印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优化配置是科学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直接基础。其纵向配置并非简单地与政府间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责任的配置格局一一对称 ,且公共经济责任的纵向配置也需进行多层细分。本文以政府间公共经济责权的合理配置为前提 ,借鉴国外有益的公共经济理论与实践 ,阐发了实现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优化配置的 4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1 0个方面财政支出责任在中国五级政府之间实现优化配置的具体设想及其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楠楠  段义德  
在中国不完善的教育分流机制下,每一次升学转换对子女的最终教育成就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教育的代际流动性。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2013),通过线性固定效应与Mare升学转换模型,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实际影响,并具体识别基础教育财政支出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关键结点。结果表明,基础教育财政支出可以显著降低父代教育传递、家庭城乡背景对子女升学的影响,促进教育代际流动性。其中,初中升高中阶段是财政支出对教育代际流动性促进作用发挥的关键阶段。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公共支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投入,并适当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旭光  何宗樾  
本文将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教育政策变量纳入实证模型进行评估,着重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通过改善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缩小不同家庭背景的子代在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上的差异,进而改善代际流动性。基准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进而削弱了子代初始禀赋不均等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提高了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相对贫困的家庭能够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中获益更多,这意味着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改善收入的不均等状况。此外,本文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楠楠  段义德  
在中国不完善的教育分流机制下,每一次升学转换对子女的最终教育成就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教育的代际流动性。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2013),通过线性固定效应与Mare升学转换模型,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实际影响,并具体识别基础教育财政支出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关键结点。结果表明,基础教育财政支出可以显著降低父代教育传递、家庭城乡背景对子女升学的影响,促进教育代际流动性。其中,初中升高中阶段是财政支出对教育代际流动性促进作用发挥的关键阶段。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公共支出在基础教育阶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平  
本文通过模型演绎的形式分析当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它对投资支出以及国际实际利率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世界各国的投资支出负向变动。这是由于财政支出会造成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动,而世界各国对实际利率水平变化的反应是非对称性的,所以投资支出的变动有所差别。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下述因素:一是政府财政支出倾向对消费支出倾向的替代程度;二是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大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文骏  
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工具,财政支出无法改变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初次收入分配不公,而贸易开放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又将扭曲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财政支出、贸易开放均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2)任何预算结构、支出类别的财政支出均无法显著影响贸易开放规模,这表明财政支出无法通过影响贸易开放规模来间接影响其收入分配效应;(3)贸易开放将显著抑制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以及不同类别的财政总支出规模,这表明贸易开放能够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来间接影响其收入分配效应。因此,贸易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伟贤  踪家峰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利用空间和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就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省的地方财政总支出及其主要构成部分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外商直接投资限制了政府部门规模,降低了总支出水平及其主要构成部分的支出水平,支持效率假说的推断;贸易开放度扩张了政府部门规模,提高了总支出水平及其主要构成部分的支出水平,支持补偿假说的推断。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峰  
在考虑地区贸易开放度差异的情况下,通过构建省际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会因地区贸易开放度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限特征。其中,位于低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显著,此时"李嘉图等价"成立;位于中等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呈现"双重发散"效应,财政支出扩张能够有效改善贸易差额;而位于高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存在"双重赤字"关联,财政支出扩张会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研究发现,各地区的门限效应还受制于财政支出结构,转移性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要明显强于购买性支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继瑞  祝志勇  
我国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市场自主性增长因素增强,但市场自主性增长机制还不完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承担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社会保障显性或隐性债务等任务为主,大力提高财政政策的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伍文中  
特别是随着地方政府独立经济地位的加强,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吸引外来投资和优秀人才,一旦这些行为被其他同级地方政府之间攀比和效仿,势必演化为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公开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将对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产生引导和制约作用。因此,文章将通过地方政府这种财政支出竞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人口流动的规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晓军  王开元  李泓桥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生产网络的一般均衡模型,探讨财政支出通过如何进行部门配置使得财政支出政策最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理论分析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渠道包括:(1)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2)财政支出调整产业结构的影响,(3)财政支出调整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结构的影响;其中后两者会受到财政支出的部门配置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生产网络结构对于财政支出的部门配置的作用发挥影响很大,尤其需要注意产业之间的关联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进一步使用我国数据模拟发现,与财政支出在总消费中占比的直接影响相比,财政支出调整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结构的影响效果较大。本文将财政行为引入生产网络框架,从中观层面对财政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一个新的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