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
2023(1838)
2022(1574)
2021(1407)
2020(1175)
2019(2739)
2018(2847)
2017(5303)
2016(2944)
2015(3180)
2014(3336)
2013(3374)
2012(3014)
2011(2861)
2010(2855)
2009(2565)
2008(2632)
2007(2307)
2006(2051)
2005(1983)
作者
(8652)
(7166)
(7159)
(6891)
(4693)
(3433)
(3426)
(2860)
(2837)
(2717)
(2498)
(2472)
(2354)
(2344)
(2318)
(2305)
(2195)
(2104)
(2103)
(2032)
(1789)
(1782)
(1775)
(1766)
(1704)
(1670)
(1594)
(1563)
(1507)
(1451)
学科
(11837)
经济(11820)
管理(7170)
(6570)
中国(6093)
(5411)
企业(5411)
方法(5281)
人口(4396)
数学(4320)
数学方法(4206)
(3679)
(2891)
(2874)
金融(2874)
(2716)
(2676)
银行(2673)
业经(2651)
理论(2616)
(2589)
农业(2120)
(2098)
地方(2032)
国人(2007)
中国人(1954)
(1869)
(1862)
财务(1849)
财务管理(1843)
机构
大学(44223)
学院(40765)
研究(17303)
(16857)
经济(16453)
管理(15372)
理学(13381)
理学院(13185)
中国(12894)
管理学(12742)
管理学院(12667)
科学(10305)
(10159)
(9519)
研究所(8530)
(8170)
中心(7543)
北京(6944)
(6706)
师范(6638)
财经(6568)
(6302)
(6018)
(6014)
(5978)
师范大学(5661)
经济学(5440)
业大(5271)
财经大学(5016)
经济学院(4938)
基金
项目(27395)
科学(21623)
基金(20361)
研究(19419)
(18056)
国家(17919)
科学基金(15103)
社会(12170)
社会科(11460)
社会科学(11456)
基金项目(10318)
自然(10109)
自然科(9851)
自然科学(9850)
自然科学基金(9654)
(9456)
教育(8985)
(8883)
资助(8780)
编号(7457)
成果(6616)
重点(6330)
(6303)
(5654)
科研(5418)
教育部(5409)
课题(5218)
(5179)
大学(5156)
国家社会(5131)
期刊
(18386)
经济(18386)
研究(14727)
中国(9918)
科学(6791)
学报(6070)
管理(6028)
教育(5602)
(5454)
大学(4588)
(4450)
学学(4059)
统计(3775)
技术(3611)
人口(3411)
(3353)
金融(3353)
农业(3026)
(2965)
图书(2960)
经济研究(2904)
决策(2855)
资源(2461)
财经(2442)
技术经济(2115)
书馆(2098)
图书馆(2098)
(2095)
问题(2000)
业经(1932)
共检索到64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桂华  
人口统计分析模型和双系统估计量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目前提供普查净误差估计值的两个基本方法,未来可能使用三系统估计量做这项工作。采用文献解读法、拓展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抽样估计法综述这三个估计量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及模型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分析模型适合于提供年轻孩子组的实际人数估计值,但行政记录系统与人口普查对种族分类的不一致影响其估计的精度及与其他来源数据的可比性;双系统估计量要求两个系统独立,否则估计的净误差内含系统性偏差;三系统估计量不要求系统之间独立,同时利用了人口普查及人口行政记录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桂华  
人口普查误差,即普查登记人数与"人口数真值"之差,也叫净误差,实际上是普查遗漏人数抵消普查错误计数人数的结果。净误差掩盖了人口普查中所发生的错误计数和遗漏这两个方面错误的真实情况。美国普查局决定,在2010年人口普查的事后质量检查中,除了像以往一样继续估计净误差之外,还将估计错误计数人数和遗漏人数。这是对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检查工作的一项重大改进。本文在解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估计错误计数人数和遗漏人数的途径、数据准备以及抽样估计的有关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桂华   黄艳华   吴笛   刘誉环  
本文在对双系统估计量进行从理论到实践解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抽样登记和人口移动的双系统估计量,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采用文献解读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模型法,研究捕获-再捕获模型与双系统估计量的数量逻辑关系,事后计数调查的抽样设计,双系统估计量的性质、构成元素的选择,以及均方误差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不能忽视事后计数调查时点与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之间的人口移动;在选择双系统估计量时,要在获取数据便利程度和估计精度两方面综合权衡比较;在计算总体的双系统估计量抽样方差时,应同时计算各同质人口层的抽样方差和协方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全面系统地论证双系统估计量的构造原理,从数据上比较事后计数调查三种人口构成法下双系统估计量精度,为我国人口普查误差估计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桂华  Robert McCaa  Lara Cleveland  
本文针对作为当今人口普查质量评估领域主流方法的双系统估计量因受独立性不满足困扰而有偏估计总体人数的问题,明确提出了用三系统估计量替代双系统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三系统估计量指的是依据对同一时点上同一总体的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之后的质量评估调查和人口行政记录系统这三个不同途径获得的三份人口登记数据来估计总体人数所使用的估计量。为实现上述目标,采用实地调研、数理模型、抽样估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三系统估计量的构建、三系统估计量应用操作等问题。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桂华  余鲁  丁杨  
评估普查计数的完整性已经成为五年或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评估通常采取质量评估调查的方式。该调查建立在双系统估计量基础上。考虑到普查登记质量及人口移动因素,这三份人口登记名单可提供7个总体指标。由于质量评估调查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所以这些总体指标要用样本来构造其估计量。基于复杂抽样方法形成的双系统估计量没有现成的方差公式计算其方差。通常使用分层刀切方差估计量近似计算双系统估计量的方差。这需要计算第一步所有样本抽样单位的复制权数。本文将对双系统估计量构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阐述,深入解析其中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为基础理论研究做出贡献,另外也将探讨基于双系统估计量的合成估计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桂华  Robert McCaa  Lara Cleveland  
本文针对作为当今人口普查质量评估领域主流方法的双系统估计量因受独立性不满足困扰而有偏估计总体人数的问题,明确提出了用三系统估计量替代双系统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三系统估计量指的是依据对同一时点上同一总体的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之后的质量评估调查和人口行政记录系统这三个不同途径获得的三份人口登记数据来估计总体人数所使用的估计量。为实现上述目标,采用实地调研、数理模型、抽样估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三系统估计量的构建、三系统估计量应用操作等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三系统估计量能够有效地摆脱双系统估计量的独立性约束从而解决估计量偏误的问题;将三系统估计量应用于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三个人口登记系统定格在统一的标准时点、人口在三个登记系统等概率分层、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样本对三系统估计量再估计等实践方面的问题;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三系统估计量可以较好地实现人口等概率分层目标,但尚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在这一问题上有着相当大的研究空间。建议我国在未来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应用三系统估计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桂华  杜艾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史龙梅   贾银平  
无论是使用完全基于行政记录获取人口统计信息的“完全模式”,还是综合使用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等数据源的“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落脚于提高人口统计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实现这一最终目的需要一个分析、监测、评估数据的质量评估框架。基于此,本文对“完全模式”“组合模式”两种人口普查模式数据质量评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与评估,以期为我国“行政记录”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桂华  
所有进行人口普查的国家都关心普查数据的质量及其覆盖误差。人口学家和统计学家创立了评估普查数据质量和估计普查遗漏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利用独立于普查本身的信息,另外一些方法则使用普查信息。如果各国普查模式和行政记录数据质量存在差异,就没有适合于所有国家的评估方法。本文概述了美国、南非和加拿大使用的方法。无论哪种评估方法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以及既定的适用范围和必备的条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史龙梅   贾银平  
无论是使用完全基于行政记录获取人口统计信息的“完全模式”,还是综合使用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等数据源的“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落脚于提高人口统计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实现这一最终目的需要一个分析、监测、评估数据的质量评估框架。基于此,本文对“完全模式”“组合模式”两种人口普查模式数据质量评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与评估,以期为我国“行政记录”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桂华  丁宣浩  陈义安  杨炜明  
本文研究用来估计人口普查覆盖误差的双系统估计量、普查错误计数估计量、普查遗漏估计量,以及它们的抽样方差估计量。采用文献解读与数理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在于,提出精度高的普查遗漏估计量,厘清了估计普查净误差两种公式的数量等价关系及其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土耳其1990年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资料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990年土耳其全国人口普查净误差率为6.5%,普查遗漏率为9.4%,普查错误计数率为2.9%。研究对我国未来人口普查质量评估方案的制订有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桂华  武洁  安军  
文章针对目前许多国家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工作中,估计人口普查中多报人口所用估计量存在的缺陷,构造多报比率估计量替代现行的估计量。文章用指标体系梳理与抽样估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厘清普查多报估计所需人口普查登记的人口状态指标,并构建这些指标的平衡关系,然后讨论如何依据样本数据建立新的估计量,以及估计其方差。最后,文章利用中国某地区64个社区及行政村"六普"复查和19个样本调查小区的资料,演示人口普查的多报比率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量的计算过程,从而有助于对该估计量的理解,以期在中国2020年人口普查的质量评估中推广应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桂华  漆莉  迟璐婕  
研究目标:用完整遗漏估计量替代目前使用的未匹配遗漏估计量、逆记录检查遗漏估计量和平衡推算遗漏估计量。研究方法:采取文献解读、成果借鉴和移植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完整遗漏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研究发现:人口普查遗漏估计不只是要提供遗漏估计值,还要揭示遗漏的原因及其遗漏者的特征;构造普查遗漏估计量,既要包括登记在事后计数调查人口名单而未登记在普查名单的单重遗漏人口,还要包括同时遗漏于这两项调查名单的双重遗漏人口。研究创新:提出完整遗漏估计量。研究价值:完整遗漏估计量有望应用于中国2030年普查遗漏估计,开创世界人口普查遗漏估计应用完整遗漏估计量的先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  
本文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粗略分析后发现 ,官方公布的人口总数与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未成年人口数量过低 ,由此估计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 ,令人难以置信。文章在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后 ,对目前中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红艳  徐岚  李睿  
文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利用人口分析技术和与历史数据、行政记录资料比较等方法,从人口的年龄、性别、生育、死亡、总规模、教育以及长表的代表性等多方面对六普的主要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客观地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普查登记的分年龄数据准确性差异较大,0~9岁低年龄人口存在漏报,20~45岁人口有重有漏,其余年龄组完整性较高;分性别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妇女生育水平明显偏低;死亡人口数据漏报较为严重;分教育数据与教育部门的行政记录吻合度较高;长表的主要数据结构代表性较好。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的漏登率大幅降低,普查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