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4)
2023(13354)
2022(11615)
2021(10758)
2020(9106)
2019(20610)
2018(20386)
2017(39106)
2016(21436)
2015(23842)
2014(23530)
2013(23417)
2012(21266)
2011(19208)
2010(18821)
2009(17219)
2008(16524)
2007(14215)
2006(12340)
2005(10503)
作者
(64516)
(53493)
(53324)
(50335)
(33932)
(25854)
(24014)
(21159)
(20357)
(18808)
(18191)
(18033)
(16869)
(16761)
(16479)
(16379)
(16331)
(16013)
(15274)
(15134)
(13630)
(12907)
(12831)
(12127)
(12047)
(11864)
(11755)
(11717)
(10858)
(10719)
学科
(81950)
经济(81855)
管理(64137)
(58250)
(47530)
企业(47530)
方法(40215)
数学(35047)
数学方法(34702)
(22655)
中国(21590)
(20330)
(20185)
业经(18159)
环境(17780)
地方(16563)
(15637)
贸易(15630)
农业(15613)
(15145)
(14488)
(13523)
技术(13388)
理论(13177)
(13037)
(13010)
财务(12950)
财务管理(12934)
企业财务(12274)
资源(11089)
机构
大学(306628)
学院(304448)
管理(122868)
(117127)
经济(114654)
理学(108116)
理学院(106910)
管理学(105018)
管理学院(104497)
研究(101996)
中国(72901)
科学(67981)
(65085)
(56306)
(52480)
业大(51883)
(50339)
研究所(48749)
中心(45596)
农业(44851)
财经(41955)
(41926)
北京(40684)
(39601)
师范(39126)
(38226)
(36770)
(34604)
经济学(34308)
商学(32171)
基金
项目(221369)
科学(172335)
基金(160677)
研究(154367)
(143009)
国家(141840)
科学基金(120684)
社会(97252)
社会科(92151)
社会科学(92125)
(86699)
基金项目(86593)
自然(81522)
自然科(79486)
自然科学(79462)
自然科学基金(78033)
(73421)
教育(69506)
资助(65472)
编号(61920)
重点(49288)
成果(47706)
(47569)
(46622)
(45729)
科研(43044)
创新(42655)
计划(42162)
课题(41655)
国家社会(40037)
期刊
(120618)
经济(120618)
研究(82733)
学报(56848)
中国(52570)
科学(49791)
(49267)
管理(41293)
大学(40999)
学学(38839)
(35394)
农业(34417)
教育(28315)
技术(23327)
业经(21005)
(20032)
金融(20032)
经济研究(19729)
财经(19008)
(17785)
图书(17428)
科技(16485)
资源(16434)
(16085)
问题(15772)
业大(15193)
(15072)
理论(14413)
商业(14250)
技术经济(14127)
共检索到420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文章用单位人和概念模型研究1957~2005年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与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相对状况。结果表明,2005年1个人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6~7个人的影响;1980年以前人口数量增长是影响资源环境的主导因素,1980年以来则是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贡献率先降后升,且1980年以后稳定在45%左右;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贡献率先升后降,并一直减至2005年的8.2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喜安  艾志国  朱宁  
文章研究"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人口的数量和老龄化的影响。人口政策的改变主要影响总和生育率,通过建立Leslie矩阵人口结构模型,预测我国未来不同年份各年龄人口数量。得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所增加的生育量,2015—2017年平均每年为192万,2018—2040年平均每年为29.2万,2041—2050年平均每年为48.69万人,人口在2022年达到人口峰值13.844亿人。"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基本不会改变我国老龄化趋势,但却能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耀臣  
一、引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两者的关联是人们所关心的。 本文作为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相关性量化研究的雏论,将从构成社会第一生产力的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华  肖腊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海玲  
以长沙市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预测模型的比较,选用灰色预测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对长沙市2007-2015年人口总数进行了预测,并针对长沙市人口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鸿  
研究目的:分析人口数量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对土地利用强度和环境的渐进影响。研究方法: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法。研究结果:人口数量增加和第一类农业技术进步将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类农业技术进步会减轻土地利用强度,有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结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第一类农业技术的进步,要高度重视第二类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盛仁  
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持续减少的态势,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了保证全免费、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如何因地制宜调配教育资源成为关键。文章通过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分析,并对有代表性的县级市宜城进行调研,以探讨合理有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健元  孙刚  李刚  
本文采用中美人口代际数量变化数据和中美股市、房市数据,论证了股市房市的价格变化与人口代际数量的巨大差异相关。美国因X一代人口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将导致资产价格趋于下跌的趋势。而中国代际人口结构呈"正金字塔"型,中国股市发展不会因人口数量的"前多后少"而形成股票资产的长期下跌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善余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amount of the urban population.The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ange of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in China.Then,the article analyses its effects on the data of the 5 th population census.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旭升  林桦  柳青云  
通过介绍世界邮轮市场、主要邮轮航线和邮轮的主要船型,运用灰色理论预测和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以及可支配收入与消费倾向的关系,对我国邮轮市场规模和潜在消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国内外邮轮市场的发展现状,找出我国邮轮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邮轮市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于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于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人口较快增长所形成的庞大规模,对以后人口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这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一时期官方人口统计中存在的漏报现象,对《清实录》中所载人口数字作了必要的校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耀岭   徐洋洋  
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昊雯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我国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胎虚拟、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生育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女性劳动参与率、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生育率的影响在不同模型中存在差异;继而以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生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经济决策,更关乎个体效用和价值选择;当平均受教育年限跨越门槛值时,其对生育率负向影响减弱;进一步通过对育龄妇女占人口总数比例进行预测,发现育龄妇女数量比例下降存在一个平台期,即人口生育存在窗口期。为此,提出建议,提出如下建议: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抓住窗口期,制定生育鼓励政策,促进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