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9)
2023(2187)
2022(1809)
2021(1691)
2020(1286)
2019(3204)
2018(3124)
2017(5602)
2016(3273)
2015(3734)
2014(3765)
2013(3342)
2012(3011)
2011(2863)
2010(2989)
2009(2631)
2008(2840)
2007(2484)
2006(2225)
2005(2074)
作者
(8784)
(7341)
(7328)
(6896)
(4856)
(3616)
(3261)
(2867)
(2806)
(2749)
(2467)
(2457)
(2379)
(2373)
(2348)
(2344)
(2126)
(2125)
(2111)
(2109)
(1994)
(1798)
(1770)
(1735)
(1665)
(1665)
(1614)
(1582)
(1570)
(1496)
学科
(12026)
经济(12001)
管理(7197)
(6758)
理论(6737)
(6065)
企业(6065)
方法(5747)
中国(5346)
人口(4564)
教学(4424)
数学(4137)
(4109)
数学方法(4034)
教育(3911)
研究(3218)
学法(3125)
教学法(3125)
学理(2878)
学理论(2878)
业经(2836)
(2755)
(2598)
(2124)
(2112)
国人(2019)
中国人(1961)
(1919)
农业(1916)
经济学(1816)
机构
大学(49206)
学院(47719)
(18598)
经济(18122)
研究(16378)
管理(16187)
理学(14190)
理学院(14016)
管理学(13678)
管理学院(13595)
中国(10831)
(10584)
(9095)
科学(8974)
(8136)
(7899)
师范(7844)
财经(7496)
研究所(7342)
(7032)
(6836)
北京(6788)
经济学(6706)
中心(6601)
师范大学(6292)
经济学院(5970)
技术(5895)
(5754)
(5716)
财经大学(5674)
基金
项目(29932)
研究(23935)
科学(23544)
基金(20833)
(17710)
国家(17532)
科学基金(15266)
社会(14642)
社会科(13712)
社会科学(13710)
教育(13288)
(11901)
编号(10614)
基金项目(10497)
(9893)
成果(9252)
自然(9170)
自然科(8984)
自然科学(8981)
自然科学基金(8846)
资助(8792)
课题(7970)
重点(7166)
(6898)
(6773)
(6428)
大学(6383)
教育部(6360)
(6338)
项目编号(6186)
期刊
(19811)
经济(19811)
研究(17091)
教育(12771)
中国(11239)
(6948)
科学(6748)
学报(6599)
管理(6023)
大学(5458)
学学(4963)
技术(4882)
(4720)
财经(4216)
职业(4074)
(3727)
经济研究(3252)
人口(3241)
农业(3177)
(2637)
金融(2637)
问题(2605)
技术教育(2434)
职业技术(2434)
职业技术教育(2434)
业经(2377)
(2137)
(2126)
论坛(2126)
统计(2098)
共检索到71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姚引妹  
作者认为传统的人口总抚养比既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也与法律规定不符。一是夸大了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二是抹杀了不同年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从而缩小了实际劳动年龄人口的真实负担,据此提出的中国人口红利期及劳动年龄人口供给的正确性令人质疑。文章提出了两种修正方法,以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偏差。一是对劳动年龄人口口径的修正,认为考虑初次就业与退休年龄的劳动年龄人口(19~58岁)最接近中国现实;二是引入有效生产者、消费者和人口支持比概念,对人口抚养比的假设进行修正,使人口支持比更加符合现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存在严重偏离 ,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偏离的主要因素 ,老年抚养比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应当对老年抚养比偏离必须有一清晰认识 ,扭转长期以来用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分析相关问题的习惯作法 ,走出多年来以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的误区 ,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涛  陈功  宋新明  郑晓瑛  
作者认为"人口红利"的存在与否,并不单由人口年龄结构决定,还受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就业结构、生产与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于是作者在对人口抚养比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引入"标准消费人口"的概念,对不同年龄结构人口的消费状况进行统一,同时考虑不同产业的劳动人口就业率和产业之间的产出差异,并将标准化后的抚养比称为"社会抚养比"。研究发现,标准化后的实际抚养比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蓬勃  朱飞菲  
文章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从长期人口结构变化视角分析了抚养压力对消费信贷的理论影响机制,采用我国31个省市2004—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抚养率和少年抚养率对消费信贷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鲍思顿,顾宝昌,罗华  
上海、北京和天津市在20世纪都经历了生育率急剧下降和预期寿命大幅度上升。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这些变化形成并将继续形成大量的老年人口。文章分析了这三大城市及中国的老年人口状况和未来的增长趋势,并就中国及这三个城市的人口趋势对老年抚养的影响进行讨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William H.Gates  王虎  
微软成功没多久,当我儿子的名字开始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时,从《财富》杂志的记者到当地杂货店的收银员,人人都会问我:"你是怎样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的?有什么秘诀吗?"那时我心里想的是:"哦,这当然是个秘密……因为就连我也不知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苏立君  梁俊尚  
本文从理论上解决了复杂劳动还原难题,并将之应用于考察价格偏离价值量的测算。与现有的理论研究的视角不同,本文认为技能形成过程与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性质不同,是两个独立的过程。本文将这一思想体现在还原模型中,修正了置盐的模型。此外,本文将"工资品作为货币背后不变的价值尺度",来避免基于"新解释"在总量层面定义的"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所造成的理论困难,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价格偏离价值量的计算公式,可作为经验研究的新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代志新  杜鹏  董隽含  
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数据,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行分析。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且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未来将加速推进,走向老龄社会和超老龄社会,养老负担也将随之不断加重。同时,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都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质量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将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与年龄指标相结合、以人力资源总量替代人口数量估算的老年抚养比低于传统计算方式下的老年抚养比,且其提升速度也相对较慢,这意味着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可能不会如以往预期的那样加速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需要用更加全面和适当的指标来衡量,以明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江亦曼,陈明立,李芸莉,曹建伟,徐景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子城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家庭人口抚养负担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抚养负担的增加会降低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倾向,并降低家庭在风险资产尤其是股票资产上的配置,而且少儿抚养比相对于老年抚养比具有更大的负向影响。家庭人口抚养负担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此外,本文发现家庭资产的积累、家庭收入的增加、风险偏好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会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并投资风险资产。经营个体工商业和购买自有住房则会"挤出"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投资,而年龄则呈现非线性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涌平  
趋于更替水平时内在抚养系数的变化和相应的人口生育方针与政策李涌平自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由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2.6,下降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2.3。最近的38万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1991年中国的总和生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娜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未涉及实际汇率,原因是满足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汇率对经济影响为中性。但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实际汇率的内生性通常难以成立,2008年"罗德里克新论"即"低估有利于经济增长"观点的提出,引发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大讨论,对该问题的研究难点在于二者复杂的作用机理尚未理清。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归纳和分析试图梳理出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当一国施行外部导向型政策、贸易品部门弱小以及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时,实际汇率低估通过促进贸易品部门发展提升整个经济体的资本要素积累、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可能引发经济结构变革,从供给层面提升经济增速。但实际汇率低估促进经济增长只在发展中国家的特定发展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宏瑾  蔡键  
根据泰勒规则所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对中国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估计,并以此考察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偏离程度。结果表明:中国的利率调控幅度小于物价变化程度,货币政策并不满足通货膨胀稳定的泰勒原理;在考虑货币供应、名义汇率等因素后,中国的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1%-7.4%之间;货币市场事后实际利率长期低于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货币市场利率存在明显的负利率缺口,这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不是最优的。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货币政策逐渐转向价格型调控,中国利率政策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以确保经济金融平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娜  
汇率是目前国际矛盾升级的核心因素之一,实际汇率偏离测算方法不一,偏离在中长期能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尚无定论。通过厘清以往研究中用"宾大效应"替代"巴萨效应"测算实际汇率偏离时存在的偏差,以1950—2017年期间全球182个经济体为研究样本,检验发现不同测算方法得到的实际汇率偏离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发现经"巴萨效应"调整后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实际汇率每贬值10%,经济增长由0.17%(经"宾大效应"调整检验结果)提升至0.93%,说明以往研究中二者的简单替代将会减弱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外,两种效应均显示1990年之后实际汇率偏离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关系,意味着近20年来实际汇率低估的促增长效应不复存在,印证了中国努力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正确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杰远  
一般而言,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某一个时代的教育水平往往通过受教育者达成的基本素质和创造力来判识,这一鉴别的过程和结果也从另一个角度验示其国民受教育偏离的程度。对受教育者所达成的基本素质和创造力的表现有许多复杂的要素,其核心表征当属语言文化与数学的习得、传承与创新,原因有二:一是受教育者个体及群体的基本素养以及社会人文与理性由此发端而衍生;二是如同哲学家所言,语言文化和数学是科学创造的一对翅膀。任何国家民族在任何时代的科学探求以语言文化和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