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2)
- 2023(9899)
- 2022(8939)
- 2021(8673)
- 2020(7131)
- 2019(16862)
- 2018(16809)
- 2017(32399)
- 2016(17852)
- 2015(20184)
- 2014(20266)
- 2013(20108)
- 2012(18372)
- 2011(16408)
- 2010(16344)
- 2009(14950)
- 2008(14585)
- 2007(12583)
- 2006(11168)
- 2005(9833)
- 学科
- 济(68814)
- 经济(68724)
- 管理(51285)
- 业(48922)
- 企(41252)
- 企业(41252)
- 方法(32275)
- 数学(27373)
- 数学方法(27002)
- 中国(19476)
- 农(19025)
- 财(17286)
- 业经(15900)
- 学(15859)
- 地方(14699)
- 贸(13043)
- 贸易(13035)
- 制(12917)
- 农业(12673)
- 易(12646)
- 理论(12494)
- 和(11988)
- 务(11123)
- 财务(11057)
- 财务管理(11031)
- 环境(10922)
- 技术(10805)
- 企业财务(10430)
- 银(10233)
- 教育(10222)
- 机构
- 大学(251937)
- 学院(249921)
- 管理(102901)
- 济(96100)
- 经济(93817)
- 理学(89159)
- 理学院(88169)
- 管理学(86635)
- 管理学院(86199)
- 研究(83298)
- 中国(61760)
- 京(54524)
- 科学(52669)
- 财(43607)
- 所(42320)
- 农(38646)
- 研究所(38395)
- 中心(37451)
- 业大(37388)
- 江(35778)
- 北京(35035)
- 财经(35018)
- 范(34062)
- 师范(33811)
- 经(31765)
- 院(30272)
- 农业(30038)
- 州(29780)
- 师范大学(27362)
- 经济学(27273)
- 基金
- 项目(172540)
- 科学(135080)
- 研究(127686)
- 基金(124150)
- 家(107516)
- 国家(106567)
- 科学基金(91576)
- 社会(78366)
- 社会科(74067)
- 社会科学(74045)
- 省(67298)
- 基金项目(66731)
- 自然(60174)
- 自然科(58728)
- 自然科学(58717)
- 教育(58035)
- 自然科学基金(57627)
- 划(56719)
- 编号(53286)
- 资助(51130)
- 成果(43574)
- 重点(37968)
- 部(37532)
- 发(36211)
- 课题(36136)
- 创(35532)
- 创新(32953)
- 项目编号(32944)
- 科研(32742)
- 教育部(32179)
- 期刊
- 济(106513)
- 经济(106513)
- 研究(75847)
- 中国(45571)
- 学报(38735)
- 管理(37440)
- 科学(36652)
- 农(35344)
- 财(31934)
- 教育(29648)
- 大学(29063)
- 学学(27035)
- 农业(24762)
- 技术(21364)
- 融(20235)
- 金融(20235)
- 业经(17779)
- 财经(16305)
- 经济研究(15629)
- 图书(15247)
- 问题(14221)
- 经(13767)
- 理论(13603)
- 实践(12621)
- 践(12621)
- 科技(12512)
- 业(12065)
- 技术经济(12012)
- 现代(11591)
- 资源(11104)
共检索到364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在人口承载力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人口承载力的争论、质疑甚至否定。文章分析了人口承载力演变的过程和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认为目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人口承载力研究理论假设的局限,从而导致了人口承载力的定量模型难以得到实证检验;人口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导致承载力结果难以精确测定;受到研究范式的局限,由概念的不精确和歧义导致了可操作性差。最后指出,人口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人口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这些困难而作为放弃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借口;人口承载力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摆脱生物承载力的研究模式,从一种固定不变的环境和不变的生活模式等解脱出来,从动态的变化的角度来研究人口承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永胜
本文着重探讨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性质和必须考虑的因素,并提出考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对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基本看法。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基本性质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和人口正常繁衍的前提下,在其所占有的土地上能够负担的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国宏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也就是生存空间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历来受学术界的注目。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主持了一项大型的发展中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研究,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也主持了一项大型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相应地还有一系列有关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和人口承载力问题的探讨。本文从中国人地关系变化的角度介入这一讨论,分析中国远期的土地资源是否超载的问题。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人地比率 人口承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卫东
本文通过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理论阐释,提出土地上产生的任何一种物质对于人类需要的短缺或过量,而又无法替代或消除,都可以形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障碍,成为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的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可以通过资源、环境和生产三大途径进行,其中生产途径最重要,土地生产力的准确计算是关键。
关键词:
土地人口承载力 土地生产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德成
森林承载力研究是协调人口、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探讨森林承载力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沿海防护林森林资源为对象,以人均消耗木材、薪柴、水果、干果等四项实物指标作为经济指标,以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多少作为环境指标,用现有的资料,综合地、动态地分析山东沿海地区的森林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预测山东沿海防护林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水平条件下的森林承载力,并探讨提高山东沿海地区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和森林环境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关键词:
森林承载力 人口 环境 资源 沿海防护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海玲 杜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人口的不断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天津市人口规模也会不断扩张,因此,科学预测未来天津市人口增长规模,合理确定适度人口数量,使得经济、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等控制在最优人口承载力范围之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用系统工程中的可能-满意度方法,通过构建天津市人口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可能度和满意度函数,对天津市当前和未来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在尚可接受的情况下,所有因素中水资源对人口承载力的约束最强,而经济对人口承载力的约束最弱。
关键词:
可能-满意度 人口承载力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海霞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该文分析了山西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统计模型计算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经济人口容量必将高于自然人口容量。因此,山西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的承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吴玉麟,李新运,张晓青,王忠山
本文在定性、定量分析各种食物生产现状、预测未来产出总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活标准人均所需食物消费量,模拟测算出不同方案下黄河三角洲人口承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平
本文建立了矿产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模型,并对现有资源和预测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确定了2000年、2010年的矿产资源人口承载数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琼 杨可晗 买英
本文根据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计算模型 ,确定在不同生活水平要求下塔里木灌区适当的人口规模 ,为塔里木灌区农业资源的合理适度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塔里木灌区 土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传国 方创琳 全华
承载力概念经历了从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到绿洲承载力的演进过程 ,绿洲承载力是人类对干旱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响应与变化的结果。文中以全新的视角对绿洲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与评价 ,指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日趋完善将为深入揭示绿洲本质 ,定量研究干旱区绿洲开辟有效途径。绿洲水资源承载力是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核心。由水、土资源等单要素承载力向综合承载力方向转变是今后绿洲承载力研究的趋势。绿洲承载力方法研究将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 ,模式化、模型化日益完善。绿洲承载力研究面临新的机遇 ,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研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绿洲承载力 理论 方法 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丽 方创琳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承载力及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①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②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④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针对这些不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为: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城市群开放系统承载力研究;②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特征;③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④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⑤充分发挥复杂系统方法、GIS、RS等先进技术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生态较脆弱的旅游目的地出现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各国对旅游地生态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极大关注。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提出与发展,成为协调景区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地生态环境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文章综述了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观点,并从内涵入手,系统地对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定义、特征、分类、系统组成及影响因子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中的不足,并就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展望,为完善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旅游承载力 研究进展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