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3)
- 2023(4144)
- 2022(3714)
- 2021(3492)
- 2020(2847)
- 2019(7020)
- 2018(7056)
- 2017(12957)
- 2016(7347)
- 2015(8321)
- 2014(8165)
- 2013(8180)
- 2012(7609)
- 2011(6708)
- 2010(6509)
- 2009(5956)
- 2008(5612)
- 2007(4893)
- 2006(4277)
- 2005(3699)
- 学科
- 济(29680)
- 经济(29654)
- 管理(16588)
- 业(15944)
- 方法(12044)
- 企(12009)
- 企业(12009)
- 地方(11580)
- 数学(10676)
- 数学方法(10516)
- 农(9464)
- 中国(8491)
- 农业(6724)
- 业经(6463)
- 学(5725)
- 环境(5130)
- 财(4997)
- 地方经济(4972)
- 人口(4956)
- 和(4632)
- 制(4626)
- 贸(4618)
- 贸易(4612)
- 易(4353)
- 理论(3977)
- 划(3789)
- 技术(3626)
- 城市(3594)
- 资源(3565)
- 土地(3529)
- 机构
- 学院(95001)
- 大学(94837)
- 管理(37257)
- 济(34953)
- 经济(34013)
- 研究(33464)
- 理学(31803)
- 理学院(31352)
- 管理学(30758)
- 管理学院(30578)
- 中国(25081)
- 科学(22146)
- 京(21769)
- 农(16843)
- 所(16788)
- 中心(16547)
- 江(15698)
- 研究所(15346)
- 业大(15281)
- 范(15099)
- 师范(15000)
- 财(14892)
- 州(14759)
- 北京(13660)
- 农业(13011)
- 院(12659)
- 师范大学(12244)
- 财经(11722)
- 省(11613)
- 经(10495)
- 基金
- 项目(68728)
- 科学(53560)
- 研究(50445)
- 基金(47644)
- 家(41210)
- 国家(40799)
- 科学基金(35227)
- 社会(31136)
- 社会科(29313)
- 社会科学(29300)
- 省(28579)
- 基金项目(26156)
- 划(23879)
- 自然(22914)
- 教育(22416)
- 自然科(22334)
- 自然科学(22327)
- 自然科学基金(21879)
- 编号(20935)
- 资助(19025)
- 成果(16499)
- 发(15451)
- 重点(15209)
- 课题(15092)
- 部(14133)
- 创(13684)
- 科研(12748)
- 创新(12747)
- 计划(12668)
- 规划(12383)
共检索到14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志娟 陈宇晟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离散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测算出包含经济、资源、生态三个子系统的综合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且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通过与兰州市实际承载人口的对比,得出兰州市人口承载力的状况。
关键词:
离散系数 熵值法 人口承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6年兰州市和全国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年,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逐年提高,但2009—2016年兰州市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对2016年西部9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排序,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排名处于最低水平。
关键词:
兰州市 基础设施 承载力 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鹏 丁生喜
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的6个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结合分层构权模型,根据人口经济活动支撑力、资源供给支持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综合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四个方面对这些地区1999~2013年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评价和分析,为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与途径。指数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果洛州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逐年提高,综合承载力指数均值从1999年的-0.1968上升到2013年的0.390 527。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贵军 朱永明 张蓬涛 傅海利
该文以石家庄市为例,在对该区域耕地资源及人口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耕地资源现实粮食生产潜力和可承载的人口数量进行了评价。石家庄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评价以2009年为基础年,对2009年及以前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以2015、2020、2030年为目标年,确定不同的营养标准,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法相结合对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进行了预测,继而对该区域预测目标年的人口承载能力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耕地资源 人口承载力 预测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高伟 韩美 刘莉 赵小萱 于佳
根据郑州市2003—2011年的相关统计资料,选取15项指标建立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5项指标中选出影响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的2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的贡献率并结合主成分各因子的得分,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1年郑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有所回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各种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施行,郑州市的水资源还有一定的承载力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耕地-粮食-人口"这一思路而展开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从土地功能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的新体系:基于土地粮食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建设用地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土地经济关系视角的人口承载力。首次将土地经济关系引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利用不同土地类型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进行人口测算,可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社会下人口承载的实际状态。以攀枝花市、六盘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仅从本区域评价结果来看,原有传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能力在此次评价中并不构成最大限制因素,而是建设用地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利华 陈钢 徐晓新 刘会武
对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传统上以粮食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研究并不适合单一城市(城区)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本文构建以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承载力为中心的城市承载力模型,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城市承载力进行了案例研究,测算了海淀区未来的城市人口承载力,为海淀区通过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来提升城市人口承载力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城市(城区)进行人口承载力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案例。
关键词:
人口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案例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平星 孙伟
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开展人口规模预测研究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以无锡市区为例,核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不同时间阶段经济合理人口规模,分析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与经济合理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解析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锡市区人口仍将稳步增加,外来人口仍将是常住人口增量的主体,但增速趋缓;2015、2020年经济合理人口分别约为404万和434万人,逐渐超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所确定的402万人的合理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引起的就业人口的需求增长是导致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手段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Fuller
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为基础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水量支撑、水质限定和水生态稳定三方面特征,从而实现了足迹方法对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效表征。然而,如何界定水产品、水资源和水污染足迹以及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太湖流域上游湖州市为例,探讨了在考虑或不考虑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求并集法或求平均值法进行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反映出湖州市人们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需求超出了当地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水产品供给、水量支撑和水质保障三方面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兴瑶 夏军 李法虎 刘洪禄 马明 王翠哲 李荣新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特点,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进行了界定;利用GIS技术的网格剖分法建立了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数据库;提出了基于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数据库,实现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通州区内部水资源承载力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致,由城区到远郊,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渐减弱趋势,伴随城区不断发展,影响范围的扩大,预测通州区到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子刚 郑瑜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洪 谷树忠 姚予龙
区域资源承载力是判定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判断区域人口是否超载的重要依据。该文以我国典型喀斯特地区毕节市为例,采用常规趋势法测算了地区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据此提出了资源承载力规制的理念,并讨论了以资源承载力为手段对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规制的基本路径。水资源是毕节市人口扩张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须以承载力为依据和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制,实行以水管人的制度、生态移民、健康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是毕节市资源承载力规制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耀辉 马惠兰
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即要提供充足的粮食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塔吉克斯坦粮食自给率很低,粮食消费主要依赖进口。本文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线性回归模型及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测算了塔吉克斯坦土地人口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耕地少,人口超载严重,粮食短缺严重,粮食安全保障低。在耕地供给约束下,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应是解决粮食短缺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牟雪洁 王夏晖 饶胜 张箫 朱振肖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必须在生态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因此,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研究与生态承载力评价密不可分。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探索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费的生态承载力概念、评价指标和方法,并以延庆区为案例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延庆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承载状况差异较大,其中,除植物油外的食物供给服务、水资源供给服务、释氧服务、COD和SO_2净化服务均处于盈余状态;氨氮净化、NO_x净化、烟粉尘净化服务和碳固定服务均处于超载状态。(2)在不考虑食物供给服务指标的情况下,仅4个乡镇未超载,其余乡镇均为超载状态,且严重超载的乡镇多位于人口密集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平原地区。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给 消费 生态承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