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0)
- 2023(7446)
- 2022(6288)
- 2021(5648)
- 2020(4935)
- 2019(11061)
- 2018(10886)
- 2017(21447)
- 2016(11621)
- 2015(12576)
- 2014(12630)
- 2013(12250)
- 2012(11162)
- 2011(10037)
- 2010(10211)
- 2009(9824)
- 2008(9794)
- 2007(8943)
- 2006(7829)
- 2005(7502)
- 学科
- 济(45060)
- 经济(44968)
- 管理(38166)
- 业(37021)
- 企(29966)
- 企业(29966)
- 方法(20592)
- 数学(18462)
- 数学方法(18264)
- 制(17111)
- 财(16755)
- 中国(15820)
- 银(11665)
- 银行(11650)
- 险(11416)
- 保险(11325)
- 行(11047)
- 农(11009)
- 体(10949)
- 务(10625)
- 财务(10598)
- 财务管理(10570)
- 融(10180)
- 金融(10178)
- 企业财务(10118)
- 业经(10078)
- 体制(9702)
- 学(8361)
- 度(7772)
- 制度(7741)
- 机构
- 大学(166049)
- 学院(163183)
- 济(72744)
- 经济(71324)
- 管理(63253)
- 研究(55274)
- 理学(53706)
- 理学院(53123)
- 管理学(52284)
- 管理学院(51956)
- 中国(47180)
- 财(40040)
- 京(34423)
- 财经(30850)
- 科学(30381)
- 经(28068)
- 所(27459)
- 中心(25443)
- 江(24939)
- 研究所(24406)
- 经济学(24336)
- 财经大学(23281)
- 农(23027)
- 经济学院(21964)
- 北京(21925)
- 业大(21050)
- 院(20217)
- 州(19087)
- 范(18281)
- 师范(18049)
- 基金
- 项目(106999)
- 科学(85896)
- 基金(81285)
- 研究(77458)
- 家(70273)
- 国家(69729)
- 科学基金(60863)
- 社会(52965)
- 社会科(50278)
- 社会科学(50268)
- 基金项目(42195)
- 省(39625)
- 自然(38545)
- 自然科(37681)
- 自然科学(37670)
- 自然科学基金(37057)
- 教育(35346)
- 资助(34001)
- 划(33640)
- 编号(29159)
- 制(25820)
- 部(25081)
- 成果(24287)
- 重点(24249)
- 国家社会(22903)
- 教育部(22172)
- 创(21838)
- 发(21642)
- 人文(21172)
- 创新(20748)
共检索到252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宋铮
近年来 ,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为了解释这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可以把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之基本特征的叠代模型。我们进而发现 ,人口老龄化一般说来会激励居民增加储蓄。由于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自然结果 ,它很可能是造成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倾向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中的数值模拟结果为上述判断提供了一些依据。最后 ,我们对中国的黄金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基于多种原因 ,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储蓄率并不是社会最优储蓄率的体现 ,降低储蓄率很可能成为一个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消费倾向 居民储蓄 养老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卢翠平 吴文洋
"全面两孩"政策导致人口结构转变,引起养老保险支付以及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本文选取199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和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会使得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增加了居民的储蓄;(2)居民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越多储蓄越多;(3)"全面两孩"政策对居民储蓄具有抑制性效果,会降低居民的储蓄率;(4)养老保险参保率与居民储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在参加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养老储蓄。因此,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明确养老保险预期,并适当提高社会养老金的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领 张余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持续多年,储蓄率持续波动上升,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探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78-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宏观上储蓄率与少年儿童扶养比和老年人口扶养比成负相关,这与生命周期假说吻合;而对各个地区的研究分析发现少年儿童扶养比与储蓄率成负相关,老年人口扶养比与储蓄率成正相关,这与生命周期假说不相一致。由此引出中国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储蓄率 生命周期假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储蓄率关系 抚养负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麒麟 赖小琼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财政影响 储蓄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姚健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理论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参保家庭储蓄率及消费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7年构成的短期面板数据,利用准实验方法(DID和PSMDID)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度并轨改革通过改变家庭养老金收入预期和提高家庭未来养老风险,显著提升了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家庭的储蓄率,降低了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但改革的储蓄与消费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性。在消费类型方面,改革主要减少了参保家庭的食品及在外就餐、衣着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异质性分析方面,此改革对低财富、女性户主、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户主年龄为40岁~50岁和西部省份等家庭的影响更大。替换改革年份、替换实验组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安慰剂检验,以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上述结论。鉴于此,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应使实施的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做好改革的事前预测及事后评估。同时,在深化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逐步弱化个人账户作用,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春 邱长溶
本文通过两期叠代模型构造福利经济学个人效用函数,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推导个人最优自愿性储蓄率。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混合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变量纳入模型,并模拟测算最优储蓄率的解。文中选取了中国城镇居民1989~2003年的储蓄、工资样本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情况,发现城镇居民储蓄率偏高。除了失业担忧和购房等原因,文章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尚未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由此提出一个有效的储蓄分流途径是让更多的职工加入养老保险计划,增进个人一生的效用,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效用函数 最优储蓄率 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本文首先利用孤波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前期生育率的高峰和低谷必会转化为当下的出生波、教育波、就业波、老龄波等一系列社会孤波,对储蓄率、教育投资率、养老支出等经济变量造成深远影响。然后建立了一个包含养老储蓄、家庭教育投资、代际转移支付和预期寿命内生化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当前生育率水平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家庭教育投资率、养老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非单调性的。理性行为人对子女"投资品"属性的认可程度超过"消费品"属性,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率和养老储蓄率居高不下
关键词:
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 孤立波 教育投资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在一波"婴儿潮"发生后,社会中人口年龄结构将渐次呈"金字塔形"、"橄榄形"和"倒金字塔形"分布,人口抚育比也随即发生改变,并进一步传递到国民储蓄上。实证显示了人口抚育比与国民储蓄率间的负相关关系。然而,在单独对中部地区的研究中却发现,两者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劳动力供给可能不是外生的,当个体发现其家庭抚育负担较重时,他们可能会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以提高收入和储蓄。
关键词:
人口抚育比 总储蓄率 面板GLS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媛 盖骁敏
使用1995—2016年省级城镇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老龄化加剧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大;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养老金占工资比例上升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会减少储蓄率;在职人员参保率上升,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对储蓄率有降低作用,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变为增加作用。因此,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积极开发老年市场,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继续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养老金并减少养老保险缴费,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储蓄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关昕宇
2008年以来,辽阳市人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加速特点,与此同时,居民储蓄率先升后降、逐级下行。调查显示,劳动人口占比下降是居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负担加重,居民储蓄率将延续下降走势。居民储蓄率下降导致投资增速回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然不可持续。建议引导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使储蓄、投资、消费更好地匹配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范叙春 朱保华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逐步增长是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两个典型特征,而年龄阶段不同,个人的收入、消费与储蓄行为也不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选定相关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文章使用我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增长和年龄结构改变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结论表明,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提高了我国国民储蓄率;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幼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而老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增加国民储蓄率;在考虑时间效应时,幼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增加国民储蓄率,而老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对此,文章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通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我们发现所得到的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关键词:
预期寿命 生命周期 年龄结构 储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