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5)
2023(10002)
2022(8990)
2021(8675)
2020(7268)
2019(16988)
2018(17000)
2017(32770)
2016(17945)
2015(20295)
2014(20446)
2013(19998)
2012(18112)
2011(16279)
2010(16111)
2009(14661)
2008(14292)
2007(12362)
2006(10692)
2005(9284)
作者
(51569)
(42474)
(42214)
(40108)
(27070)
(20366)
(19206)
(16793)
(16189)
(15224)
(14570)
(14184)
(13315)
(13294)
(13065)
(12925)
(12870)
(12622)
(12073)
(11965)
(10528)
(10326)
(10209)
(9749)
(9603)
(9469)
(9343)
(9304)
(8562)
(8392)
学科
(67480)
经济(67370)
管理(51853)
(47732)
(40455)
企业(40455)
方法(33369)
数学(28800)
数学方法(28365)
中国(18143)
(17549)
(17005)
(16217)
业经(14827)
(13327)
地方(13294)
理论(12487)
农业(11592)
(11481)
(11308)
贸易(11303)
(10962)
技术(10882)
(10830)
财务(10763)
财务管理(10742)
环境(10614)
企业财务(10141)
(9780)
银行(9747)
机构
大学(252869)
学院(249964)
管理(102348)
(93719)
经济(91469)
理学(89370)
理学院(88369)
管理学(86722)
管理学院(86264)
研究(81373)
中国(59080)
(54439)
科学(52035)
(43071)
(40815)
业大(38248)
(38230)
研究所(37354)
中心(36727)
财经(34881)
(34685)
北京(34662)
(33478)
师范(33191)
(31640)
农业(29965)
(29714)
(29008)
经济学(27175)
师范大学(27008)
基金
项目(175818)
科学(137146)
研究(128799)
基金(126506)
(109948)
国家(109031)
科学基金(93650)
社会(78919)
社会科(74555)
社会科学(74537)
(68426)
基金项目(67971)
自然(62010)
自然科(60512)
自然科学(60500)
自然科学基金(59382)
教育(58897)
(57855)
编号(53396)
资助(52372)
成果(43393)
重点(38676)
(38323)
(36325)
课题(36255)
(36182)
创新(33668)
科研(33587)
项目编号(33093)
大学(32962)
期刊
(100407)
经济(100407)
研究(72568)
中国(45477)
学报(39797)
科学(37431)
管理(36505)
(34260)
(31615)
大学(30014)
教育(29089)
学学(28097)
农业(24248)
技术(22087)
(17926)
金融(17926)
业经(16316)
财经(16141)
经济研究(15063)
图书(14798)
(13518)
理论(13150)
问题(13016)
科技(12634)
实践(12335)
(12335)
(11988)
技术经济(11916)
(11278)
情报(11248)
共检索到353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王静龙  
本文提出了根据普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在计算机微机上绘制1990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的方法,阐述了从等值线图所看到的当前上海市人口分布的一些特点;进而把它与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绘制得到的1982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了上海人口分布的演变及其原因。用同样方法,可绘制得到商业营业额分布、饮食服务业营业额分布、职工密度分布等,把它们与人口密度分布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从深层次上探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关系,并可讨论相应的政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佟长福  史海滨  霍再林  李为萍  乔冬梅  
根据鄂尔多斯市及其周边地区 2 4个站点 30年气象资料 ,在对已有的水文、气象站网 (均为非规则分布 )进行正则化基础上 ,对ET0 空间结构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利用ET0 区域信息的特征 ,采用Kriging无偏最优估计方法对区域信息进行最优估计 ,并据此绘制了参考作物ET0 最优等值线图。用以了解鄂尔多斯市的作物需水量的分布规律 ,为发展牧草提供科学的依据 ,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总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伍理  
早在1935年,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资料编制发表了第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图和等值线密度图,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国内除根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资料编制出版了一幅中国人口等值线密度图以来,至今还没有全国性人口地图问世。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胡焕庸、伍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震葆  
The indicator of population density has tight relationship with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al indicators. If we use population density as the main basis of sampling frame design, the quality of sample survey will be heightene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丽  李文彬  高双林  
为了提高现场测试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衰减原理而建立虚拟噪声源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根据有限的实际测量数据,对实际测点周边的噪声值进行预测计算,绘制噪声传播线图,过程简便,结果一目了然.通过该方法计算的预测噪声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区域噪声污染现状和噪声污染在区域内的变化情况,为砂光机等多噪声源的现场环境噪声测试提供了新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建高  王凌宇  
我国学界对城市人口密度有不同认识。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对中国天津、上海、广州和日本东京、大阪的人口密度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普遍比日本高许多,上海约是东京的两倍,而且中心市区与周围郊区密度差异悬殊,显著的一极集中。日本城市人口分布较均匀。体现在城市住宅形态上,中国城市以集合住宅为主而日本城市以独立住宅为主。对统计数据不加分析会得出偏离实际的结论,城市研究有待精细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境质量不协调。依据各地区人口规模与城市空间偏离绿色发展标准的程度,对全国进行四类区域划分,并结合人口结构、城市空间与大气环境状况,制定城市未来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方国斌  马慧敏  宋国君  
文章采用分类和回归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的能源强度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省的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聚类分析,以便正确反映各个地区人口状况和能源消费情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人口密度对各省能源消耗的影响,以便合理规划地区人口分布状况,引导人口和资源分布,从质量上改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应该适度控制城镇规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文涵  
人口在一定区域内的集中既能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也会产生抑制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本文在理论分析人口密度与消费升级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基于2004-2021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转折点左侧,人口密度的提升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过大的人口密度则不利于居民消费升级。本文建议相关的制度设计应致力于强化人口密度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性拉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铌  李茜铭  杨瑛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功能、人口密度及社会选择千差万别,以往依据"千人指标"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存在局限性,"千人指标"适合均质建设用地情况使用,是基础设施宏观衡量参考的标准。城市环境卫生小型转运站分布则力求要在服务与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即确定依据人口密度、最低成本的小型转运站合理的优化服务半径,并应用GIS优化小型转运站空间分布,实现环卫设施空间布局定量分析,达到环卫设施的服务均好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钰  高向东  
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模拟是城市空间结构、郊区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和区域科学学者对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文献很多,揭示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演变。本文从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种研究假设,梳理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研究进展。从已有研究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的研究上,多为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存在共性特征:①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中国的紧凑性的城市人口分布;②负指数函数在模拟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时有较好的优度;③同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模型中,人口密度梯度逐渐变小,密度曲线变得更为平缓。④多中心模型研究表明,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已经符合多中心模型分布特征,大城市次中心已经初步发育。纵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发现存在数据质量差、研究方法滞后、研究城市少、可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该在未来应努力利用GIS等提高数据质量,创新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研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从而构建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而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及郊区化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静爱  赖彦斌  徐伟  陈婧  
基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20世纪50年代以来5个时期的县域人口数据,筛选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0、50、100、200、400和800人等特征值,编制了5期人口密度图,分析了区域人口密度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关系。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密度与耕地比例、城镇用地比例、牧草地比例、林地比例显著相关;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可以近似反演相应时期的耕地比例和格局,为人口驱动力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魏后凯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粗放扩张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研究的不足,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密度效应及最优城市人口密度,藉此分析了未来中国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密度效应的倒U型特征依然显著;以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观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下协调推进,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节地潜力,明确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