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4)
2023(8359)
2022(6291)
2021(5374)
2020(4448)
2019(9872)
2018(9498)
2017(18249)
2016(10152)
2015(11178)
2014(11508)
2013(11088)
2012(9993)
2011(8855)
2010(8882)
2009(8259)
2008(8135)
2007(7453)
2006(6698)
2005(6410)
作者
(29292)
(24377)
(24201)
(23257)
(15243)
(11397)
(11087)
(9323)
(9288)
(8663)
(8453)
(8022)
(7865)
(7861)
(7657)
(7581)
(7201)
(7039)
(6959)
(6903)
(6307)
(6037)
(5925)
(5600)
(5539)
(5514)
(5298)
(5232)
(4976)
(4785)
学科
(47135)
经济(47062)
(28986)
管理(28588)
(23043)
企业(23043)
中国(16498)
方法(15394)
(14083)
业经(13228)
数学(12931)
数学方法(12819)
地方(12226)
产业(11460)
(11311)
(11193)
农业(9353)
(8703)
(8638)
(7597)
结构(7548)
技术(7231)
体制(7078)
(6958)
银行(6945)
(6786)
金融(6785)
(6675)
(6521)
贸易(6511)
机构
大学(147506)
学院(147013)
(65115)
经济(63912)
管理(54692)
研究(53148)
理学(46970)
理学院(46432)
管理学(45684)
管理学院(45412)
中国(39083)
(31535)
科学(30535)
(29782)
(26417)
研究所(23762)
(23711)
中心(23476)
财经(23385)
(23177)
经济学(21224)
(21115)
业大(20581)
北京(19888)
(19799)
师范(19602)
(19573)
经济学院(19111)
农业(18234)
(18001)
基金
项目(98469)
科学(78526)
研究(73453)
基金(71613)
(62350)
国家(61866)
科学基金(53166)
社会(49356)
社会科(46925)
社会科学(46918)
(38583)
基金项目(37526)
教育(32569)
(31946)
自然(31830)
自然科(31065)
自然科学(31058)
自然科学基金(30561)
编号(29058)
资助(28021)
成果(23750)
(23420)
重点(22777)
(21648)
国家社会(21230)
课题(20806)
(20270)
(19623)
发展(19396)
(19101)
期刊
(75904)
经济(75904)
研究(47223)
中国(32008)
(23103)
(22371)
科学(21833)
学报(21344)
管理(21076)
大学(16966)
学学(16030)
农业(15307)
教育(15190)
(13330)
金融(13330)
业经(13288)
经济研究(12289)
技术(12169)
财经(12110)
问题(10979)
(10662)
(7961)
现代(7452)
技术经济(7214)
商业(7202)
(6899)
世界(6838)
经济问题(6827)
统计(6736)
(6648)
共检索到223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衡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和衡量生态环境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作为反映城镇化质量的指标,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人口密度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U"型关系;城镇化质量内生于地区产业结构;市场化改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为正。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得坤  李凌  
利用地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只有逐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运人的成本、运物的成本和知识传播的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魏后凯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粗放扩张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研究的不足,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密度效应及最优城市人口密度,藉此分析了未来中国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密度效应的倒U型特征依然显著;以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观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下协调推进,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节地潜力,明确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震葆  
The indicator of population density has tight relationship with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al indicators. If we use population density as the main basis of sampling frame design, the quality of sample survey will be heightened.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丹妮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脉络。本文系统性构建了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五大机制:经济发展、要素供给、消费投资需求、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3%,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三个阶段。从城市类型来看,在经历了城镇化发展之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中心城市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次中心城市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而广大中小城市产业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业应  
本研究在对贵州省毕节地区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用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法,选用Grange因果关系检验;探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正平  
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质量既是切实解决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冒进粗放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长远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城镇化质量存在互促互动的关联机制: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推动城镇转型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又有利于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依据两者互动机制,并针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城镇化质量相互影响中的"双粗放"、"双缺失"、"双错位"、"双低效"等突出问题,作者提出实现其互动并进的路径选择:加快产业转型,推进城镇化质量整体提升;强化产城融合,推进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形成新型城镇化格局;完善产业政策,推进城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海飞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新市民”的生活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借助市场渠道从需求侧优化产业结构,但目前鲜有研究考察三者间内生关系。本文运用2012-2020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数据构建上述三个变量的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均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显著强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为17.81%。我国三大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中部经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中部经济区的“低端锁定”现象有一定关联;从中介效应来看,东西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中分别有24.13%和20.26%是通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而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未通过Sobel检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厘清城镇化、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三者关系及其在我国不同区域的现实表现,对于有的放矢地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既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也以居民消费结构为中介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而后一种情形的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全国和区域层面进行居民消费结构中介效应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中介效应均成立,但在东、中、西部,中介效应的大小和传导路径不同;经济越发达或越不发达,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越强。由此可认为,现阶段符合区域特征的差异化区域政策应从以下方面展开:东部地区应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主线,中部地区应以乡村振兴为重点,西部地区则应以精准脱贫为突破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丽莎  
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因此,城镇化率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趋势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斌斌  申晨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由以城镇化率增长为主的传统城镇化迈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而城镇化效率是反映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标。本文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镇化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城镇化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与产业间结构的服务化调整相比,产业内各行业生产率增长才是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并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省域空间范围内,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镇化效率改善,但这一影响效应伴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和城市规模扩大而变弱。本文蕴含的重要政策启示是,当前我国应将城镇化效率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考量目标,并以生产率增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在城镇化程度和城市规模均不高的情况下,慎重采用服务业对工业的"腾龙换鸟"或"退二进三"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勇  杨巧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来自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建高  王凌宇  
我国学界对城市人口密度有不同认识。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对中国天津、上海、广州和日本东京、大阪的人口密度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普遍比日本高许多,上海约是东京的两倍,而且中心市区与周围郊区密度差异悬殊,显著的一极集中。日本城市人口分布较均匀。体现在城市住宅形态上,中国城市以集合住宅为主而日本城市以独立住宅为主。对统计数据不加分析会得出偏离实际的结论,城市研究有待精细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境质量不协调。依据各地区人口规模与城市空间偏离绿色发展标准的程度,对全国进行四类区域划分,并结合人口结构、城市空间与大气环境状况,制定城市未来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