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2)
2023(3637)
2022(3124)
2021(2988)
2020(2350)
2019(5331)
2018(5251)
2017(10449)
2016(5761)
2015(6249)
2014(6263)
2013(5997)
2012(5665)
2011(5199)
2010(5424)
2009(5048)
2008(5051)
2007(4628)
2006(4386)
2005(3973)
作者
(15504)
(12776)
(12687)
(12303)
(8394)
(6019)
(5802)
(4964)
(4939)
(4814)
(4325)
(4232)
(4175)
(4143)
(4103)
(4000)
(3837)
(3791)
(3752)
(3713)
(3203)
(3146)
(3085)
(3027)
(3006)
(2910)
(2882)
(2835)
(2561)
(2552)
学科
(19313)
经济(19286)
管理(18563)
(16514)
(12323)
企业(12323)
(8433)
中国(8393)
(7265)
(6519)
方法(6171)
数学(5456)
农业(5419)
数学方法(5319)
政策(5288)
及其(5273)
(5107)
人口(5097)
(4955)
贸易(4952)
(4858)
地方(4638)
方针(4511)
(4453)
(4453)
阐述(4453)
业经(4427)
(4238)
银行(4238)
方针政策(4212)
机构
学院(79642)
大学(77794)
(35742)
经济(34896)
管理(31471)
研究(29440)
理学(26323)
理学院(26068)
管理学(25679)
管理学院(25515)
中国(23301)
(18177)
(16422)
科学(15533)
(14747)
中心(13728)
财经(13373)
(13234)
研究所(12986)
(12111)
(11751)
北京(10664)
(10645)
师范(10591)
经济学(10454)
(10442)
(10168)
财经大学(9717)
业大(9426)
经济学院(9307)
基金
项目(48392)
科学(38816)
研究(38781)
基金(34909)
(29374)
国家(29090)
科学基金(25191)
社会(24506)
社会科(23205)
社会科学(23203)
(18347)
教育(17553)
基金项目(17331)
编号(16760)
(15618)
自然(15286)
自然科(14920)
自然科学(14916)
资助(14860)
成果(14713)
自然科学基金(14670)
课题(11862)
(11180)
(11089)
(10916)
重点(10630)
(10553)
(9792)
项目编号(9770)
国家社会(9767)
期刊
(42888)
经济(42888)
研究(28217)
中国(17065)
(12689)
管理(12309)
(11402)
(11150)
金融(11150)
教育(9674)
科学(9660)
农业(7835)
学报(7668)
业经(7412)
技术(7011)
经济研究(6766)
大学(6412)
财经(6316)
学学(5973)
(5436)
问题(5397)
(5121)
国际(4616)
世界(4228)
现代(4206)
(4033)
论坛(4033)
理论(3841)
人口(3767)
(3718)
共检索到129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进城  
澳门的人口增长规模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的限制。人口的土地容量和经济容量是有区别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澳门的土地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有其合理的界限。澳门人口2000年发展到50万人,2010年发展到80万人比较合适。澳门人口发展的总政策可确定为“积极推动引导人口增长,适时适量适度扩大人口规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宜勇  
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情况的影响机制,积极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就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姜神怡  
人力资本被认为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但在Lucas(1988)之后,人力资本内生理论特别是在微观基础和内生机制问题方面,没有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本文在理性最优行为假设下,引入父母对于子女教育和培养的最优选择行为,建立内生人力资本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解释,得出了一些基本符合实际的结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模型的可信性。同时,本文将模型结论应用于人口政策分析,得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彦  
战后,日本经济几乎陷于崩溃。失业严重、实物短缺、住房紧张、人民处于贫困之中。有大约650万军人及其家属被遣送回国,在同一时期虽有150万侨民离开日本,但人口仍净增500万。由于家人团聚,结婚率上升,1946年至1948年三年间出现了婴儿热,每年大约出生270万人,出生率为33—34‰;同时,由于死亡率锐减,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上升,人口剧增。给人民生活和经济恢复带来了严重困难。因此,控制人口已成为大势所趋。日本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向华丽  杨俊  
人口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人口自身的均衡则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的前提。通过人口预测参数设计分别模拟"现状""由现状逐步调整到理想状态"及"理想状态"三种方案,对中国人口的中长期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生产自身的惯性作用,中国人口在中期(2050年以前)的基本发展态势基本不会受到人口政策或其他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从长期(2050—2100年)来看,尽早实现总和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会极大地缓解长期的人口结构压力,尤其是超老龄化压力。要实现我国人口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周灵灵  
在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状况、特征以及主要问题,并对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涵义。我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鼓励生育到节制生育、再到限制生育、最后向鼓励生育转变的四次重大调整。与人口政策调整相对应,中国人口结构在经历了1953-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创造了大量人口红利之后,出现了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现象,人口总抚养比于2011年开始回升,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总抚养比明显高于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且,部分年龄段性别比失衡严重,存在较大的"婚姻挤压"风险。这意味着,前期人口政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人口结构模型预测显示,中国人口规模的峰值大约出现在2023年前后,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农村空心化问题将持续加重。这种变化会带来多方面挑战,需要政府采取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等多方面政策措施,在促进人口平衡发展的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国强  
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新时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维护我国人口安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解决好影响人口安全的因素与问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剑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经执行了近30年,结果是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中国面临低生育率陷阱。在"人口论"的前提假设已经不再成立的情况下,应立即调整人口政策,大幅度放松甚至完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放松人口政策既有助于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也有助于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的局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钦池  
文章利用可变参数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1971-2050年人口政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城市化、老龄化、家庭规模、性别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碳强度因素对1971~2010年中国CO2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4.3,26.9,23.9,13.2,-0.45,74,0.3,-72.1。如果没有人口政策,1971-2010年中国CO2排放量要比实际多112亿吨。如果明显放宽人口政策,未来中国CO2排放量将显著多于保持政策不变条件下的排放量,稳定的人口政策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策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戴世光  
美国是两霸之一的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和私人组织不仅制定国内的人口政策,而且研究其它国家的人口问题,考虑国外的人口政策,进行有关其它国家的人口活动。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把国外人口政策放在首要的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主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沈可  王丰  蔡泳  
世界人口面临新的形势,人口增长掉头,且人口转变呈现多元化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各国生育率以不同的速度下滑。世界人口大势的转变引发各国政府对生育率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这不仅发生在生育率长期低迷的欧洲,也发生在生育率快速下降的东亚和大洋洲。东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已转而推行鼓励生育措施,并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效果却差强人意。同样处于很低生育率水平的中国仍在努力维持当前的低生育水平,与他国的政策调整渐行渐远,这将对社会与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已迫在眉睫。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文若  
对一项人口政策的评估,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它执行的效果作出评价。从当前各国人口政策的执行效果看,不能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举凡公开推行鼓励增殖的人口政策,莫不效果罕见,充其量防止了人口出生率过快或过份地降低;举凡公开推行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莫不硕果累累,执行得最差的也促使出生率下降,只不过下降的速度慢些而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正华  
目前,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未来人口决策要考虑资源和环境等因素。21世纪初人口工作要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应对老龄化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