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4)
- 2023(18785)
- 2022(15855)
- 2021(14383)
- 2020(12229)
- 2019(27507)
- 2018(26716)
- 2017(52225)
- 2016(27995)
- 2015(30909)
- 2014(30513)
- 2013(30336)
- 2012(27932)
- 2011(25246)
- 2010(25225)
- 2009(23327)
- 2008(22625)
- 2007(20029)
- 2006(17611)
- 2005(15913)
- 学科
- 济(133518)
- 经济(133351)
- 管理(85686)
- 业(79613)
- 企(65708)
- 企业(65708)
- 方法(54305)
- 数学(48053)
- 数学方法(47550)
- 财(33702)
- 中国(33046)
- 农(31096)
- 地方(27670)
- 业经(27295)
- 学(26764)
- 制(26134)
- 农业(21023)
- 务(20590)
- 财务(20542)
- 财务管理(20500)
- 贸(20418)
- 贸易(20409)
- 易(19785)
- 企业财务(19614)
- 体(19172)
- 融(18868)
- 金融(18865)
- 环境(18762)
- 银(18706)
- 银行(18645)
- 机构
- 大学(407783)
- 学院(406023)
- 济(179083)
- 经济(175737)
- 管理(155045)
- 研究(142826)
- 理学(134659)
- 理学院(133142)
- 管理学(130847)
- 管理学院(130104)
- 中国(105690)
- 科学(86895)
- 京(84826)
- 财(81720)
- 所(72605)
- 农(71799)
- 研究所(66064)
- 财经(65363)
- 中心(63938)
- 业大(62831)
- 江(60074)
- 经(59502)
- 经济学(57032)
- 农业(56604)
- 北京(52403)
- 院(51529)
- 经济学院(51170)
- 范(48910)
- 财经大学(48825)
- 师范(48209)
- 基金
- 项目(278962)
- 科学(221091)
- 基金(207490)
- 研究(194219)
- 家(184002)
- 国家(182590)
- 科学基金(156665)
- 社会(128867)
- 社会科(122472)
- 社会科学(122445)
- 基金项目(109631)
- 省(107578)
- 自然(103366)
- 自然科(101047)
- 自然科学(101015)
- 自然科学基金(99249)
- 划(91257)
- 教育(88148)
- 资助(84992)
- 编号(73016)
- 重点(63479)
- 部(62115)
- 发(60136)
- 创(58152)
- 成果(57747)
- 国家社会(55033)
- 创新(54641)
- 科研(54108)
- 教育部(53275)
- 计划(52102)
- 期刊
- 济(195396)
- 经济(195396)
- 研究(120345)
- 中国(76185)
- 学报(69040)
- 财(64531)
- 农(63942)
- 科学(63520)
- 管理(58975)
- 大学(52433)
- 学学(50583)
- 农业(42586)
- 融(36711)
- 金融(36711)
- 财经(33881)
- 技术(33470)
- 经济研究(33185)
- 教育(29974)
- 经(29328)
- 业经(29128)
- 问题(26675)
- 业(22254)
- 技术经济(20882)
- 统计(20218)
- 版(19710)
- 贸(19263)
- 策(18696)
- 科技(18601)
- 商业(17973)
- 现代(17957)
共检索到596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康 宋嘉卓 陈艺文
【目的】提高经济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城市人口分化日益明显,探究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对增强城市韧性、应对不确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研究发现:(1)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城市抵御风险能力的影响大于对经济恢复能力的影响。(2)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在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具有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大城市和非资源型经济地区较为明显。【结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是人口分化背景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重要策略,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为不同地区制定适应人口增长与收缩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艳 张安伟
疫情冲击以及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现实背景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论如下:第一,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特征,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为促进作用。第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呈“U”型曲线特征;在都市圈城市中呈现“U”形曲线特征,在非都市圈城市中的影响不显著。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与都市圈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与非都市圈城市中不显著。第三,利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城市经济韧性进行分解,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而健康人力资本只能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第四,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效应与劳动力流动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最终作用于经济韧性;健康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最终影响经济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奕玮 郭丛斌
文章将产业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韧性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在三大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2022年的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集聚除了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集聚细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和产业无关多样化集聚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城市距离港口的距离小于524公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更强。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人力资本 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路阳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时期,经济韧性一词被学者们广泛提及。人力资本负载的知识和技能是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持续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水平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各省区域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基本传导机制,并以创新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考察其对于人力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创新水平对于人力资本存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注重发展人力资本存量,鼓励创新驱动型发展,提高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然 李涛
本文利用2000-2013年地级城市的相关统计和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人力资本对城市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人力资本对东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影响程度由东向西呈现递减的态势。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本地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适宜人力资本水平。
关键词:
城市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郜攀峰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可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羁绊,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计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且在通过内生性检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替换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可知,技术进步在高于单一门槛值0.351时,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分布看,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地区异质性分布格局;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健全城市多功能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激发技术进步积极效能;制定全面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海波 马琳楠 刘洁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目标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位于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影响有所差异,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东部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创新水平在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经济韧性间起到遮掩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及集聚水平则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为城市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荣光 王江波
基于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优化程度对该区域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实证模型中引入了交互项影响系数,认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共同推动了GDP的增长。同时,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度和人口增长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分地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均能起到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由此,从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产业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和提高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罗润风 杜剑
韧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税制结构优化对于切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5—2022年中国216个地级城市数据,探究税制结构优化能否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并从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力配置效率视角,考察税制结构优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制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研究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力配置效率是税制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传导渠道,即税制结构优化通过改善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力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检验表明,税制结构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在行政等级与市场化程度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以及北方城市中更强。未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应从联合推进“增直接税”与“减间接税”改革、优化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结合城市异质性特征实施差异化的韧性提升策略等方面综合发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罗润风 杜剑
韧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税制结构优化对于切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5—2022年中国216个地级城市数据,探究税制结构优化能否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并从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力配置效率视角,考察税制结构优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制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研究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力配置效率是税制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传导渠道,即税制结构优化通过改善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力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检验表明,税制结构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在行政等级与市场化程度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以及北方城市中更强。未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应从联合推进“增直接税”与“减间接税”改革、优化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结合城市异质性特征实施差异化的韧性提升策略等方面综合发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红雪 朱金鹤 王雅莉
培养壮大高质量人才后备军是建设人才强国、增强国家经济韧性的根本保障。运用双重差分法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外生冲击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校扩招政策引致的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能够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机制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力、提高城市薪资水平、加强城市信息化程度,从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更加突出。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优化生育补贴政策、完善生育政策配套设施;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创业城市政策支持体系,以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慧 杨泽锋 崔祥民 王淑雯
从理论上阐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收集了2011-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外围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秀武 刘成坤 赵昕东
基于1998-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在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和老龄化将使需要抚养的人口增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储蓄和投资减少,直接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而二孩政策将占用健康支出,老龄化将占用教育支出,导致人均健康支出和教育支出下降,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使经济增长放缓。同时,老龄化导致健康支出增加,将会部分减缓经济增长的下降。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和老龄化背景下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琳昊 冯烽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使用耦合度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测度城市数实融合程度和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数实融合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实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宜居性,扩大城市的市场规模,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从而增强城市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经济韧性。扩展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创新活跃度在数实融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在进一步加强城市数实融合进程、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