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7)
2023(9269)
2022(7879)
2021(7456)
2020(6170)
2019(14248)
2018(13841)
2017(26556)
2016(14325)
2015(16253)
2014(16007)
2013(15918)
2012(14885)
2011(13575)
2010(13317)
2009(12939)
2008(12663)
2007(11011)
2006(10015)
2005(9463)
作者
(39542)
(33367)
(33213)
(31879)
(21122)
(15763)
(14853)
(12916)
(12915)
(11765)
(11751)
(11050)
(10816)
(10772)
(10741)
(10350)
(9771)
(9650)
(9520)
(9142)
(8475)
(8000)
(7863)
(7650)
(7497)
(7428)
(7363)
(7026)
(6668)
(6482)
学科
(65593)
经济(65495)
管理(43306)
(39476)
(31537)
企业(31537)
方法(26433)
数学(23675)
数学方法(23521)
中国(21636)
(17991)
(17297)
(17127)
(13554)
贸易(13544)
(13311)
业经(13048)
(12957)
(11956)
(11739)
银行(11726)
(11275)
农业(11117)
(10780)
金融(10778)
地方(10147)
体制(10072)
环境(9931)
(9604)
财务(9581)
机构
大学(211349)
学院(206196)
(100188)
经济(98651)
管理(78376)
研究(77528)
理学(66929)
理学院(66168)
管理学(65383)
管理学院(64991)
中国(62064)
(47554)
(45524)
科学(41582)
(38286)
财经(37280)
研究所(34327)
中心(34126)
(34111)
经济学(33508)
(31048)
经济学院(30111)
(29889)
北京(29141)
(27986)
财经大学(27890)
业大(26612)
(25461)
师范(25264)
农业(24009)
基金
项目(134622)
科学(108591)
基金(103552)
研究(99106)
(90477)
国家(89841)
科学基金(76909)
社会(69065)
社会科(65733)
社会科学(65719)
基金项目(53670)
(47061)
自然(46926)
自然科(45835)
自然科学(45822)
自然科学基金(45081)
教育(44444)
资助(42258)
(41194)
编号(36903)
(32713)
成果(31153)
(30999)
国家社会(30985)
重点(30737)
中国(28738)
教育部(28677)
(28670)
(27466)
人文(27149)
期刊
(110289)
经济(110289)
研究(70107)
中国(46106)
(37422)
科学(31031)
管理(30952)
学报(29193)
(28847)
大学(23403)
学学(22101)
(21745)
金融(21745)
财经(20034)
农业(19000)
经济研究(18726)
(17358)
教育(16646)
技术(15430)
问题(15203)
业经(14801)
(14224)
世界(12959)
国际(12548)
(10466)
技术经济(10324)
统计(9680)
经济问题(9202)
(9181)
现代(9009)
共检索到323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冬水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经营方式很少受到制度性限制,土地经营制度的演变是人们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口与土地相对价格的变化是中国历史上土地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土地经营制度演化博弈模型说明,在未受人口压力扰动下,土地经营制度博弈存在多重均衡,人们选择哪一种土地经营制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初始条件;在人口增长的持续冲击下,定额租制是唯一的随机稳定均衡。处于随机稳定均衡状态的定额租制比其他制度安排更有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豆建春  冯涛  杨建飞  
本文将技术创新区分为效率型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通过一个包含产品种类的内生生育率动态模型,从不同技术创新与人口增长关系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只要孩子类似于一种"正常商品",生育率的变化就与效率型技术进步正相关,而与产品创新负相关。如果经济中出现了相对较快的产品创新,人均收入增长率最终将收敛于劳均产出增长率水平。如果技术创新更多地表现为效率型技术进步,人均收入增长率将下降到一个低于劳均产出增长率的水平。中国自宋代开始的农业技术进步和明清时期早期工业的发展都以生产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缺乏有效的产品创新。这种技术进步倾向于提高人口增长率,从而削弱了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这是古代中国有技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岳军  
中国大历史中的"治水"实践证明,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大国治水涵盖的不仅是历史的事件描述,更主要的是包含了由治水引致的"大工程、大历史、大一统"现象,形成了以治水为特征的"大国模式"。政府"治水"或由政府提供公共水利工程,这样一种制度选择无疑是为了满足公共安全的要求,选择的约束条件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可能造成社会福利的大大降低,也可能造成社会危机——社会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治水的收益体现为国家安全。今天,"治水"在"治国"中的地位仍然十分突出和非常显著,治水的"大国模式"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叶青  许建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从总量变化和增长率变化两个方面重新考察中国历史人口的变化过程,得出稳定人口的结论。然后,从稳定人口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人口增长和人口循环作出新的解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邦和  
中国古代历史周期变化,其性质为土地文明运行,形成"人口—土地"生态链。古代调节手段已经失效,出路是转换生态链,从旧有的"人口—土地"链接转换为"人口—市场"链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傅允生  
汉武帝时期为了筹措巨额对外战争经费 ,实行大规模的官营工商业政策。本文认为官营工商业是一种封建统制经济 ,它强调国家干预 ,便于组织财政收入 ,但不利于社会经济尤其是民间工商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且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重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把这种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个方面。所谓“直接影响”,即气候变化引起农业产量的增减、农业区域的移动,从而导致人口发生变化;而所谓“间接影响”,则指的是气候恶化通常激化社会矛盾、触发社会危机,引起原有社会结构解体,同时还会引起外来烈性传染病的传播,从而导致人口减少;反之则引起人口的增加。通过这个分析,作者指出:20世纪以前的两千年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我国人口变化的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江海,彭珂珊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万物存在的基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保护耕地资源,控制人口数量,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实现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一,比较观察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阵市镇史的研究热潮,佳作迭出。许多学者化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将地方志与碑刻上有关市镇的资料,发掘搜集,并悉心整理,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市镇发展的轨迹与经济活动。但是不幸这些精彩的研究作品却对这个课题留下了一个很关键性的空白点——缺一个宏观的注释。大家指出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都有快速的增加,是因为这时期的人口、商业、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一下,可能就不会满意上面的简单答案。如果我们追问,人口增加,为什么不进城去?不向大城市发展?不在大城市里从事商业与手工业?为什么要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