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1)
- 2023(13557)
- 2022(10953)
- 2021(9947)
- 2020(8003)
- 2019(17708)
- 2018(17789)
- 2017(33738)
- 2016(18261)
- 2015(20148)
- 2014(19530)
- 2013(18963)
- 2012(16832)
- 2011(15104)
- 2010(15387)
- 2009(14707)
- 2008(14154)
- 2007(13006)
- 2006(11831)
- 2005(10919)
- 学科
- 济(72840)
- 经济(72721)
- 业(56885)
- 农(50360)
- 管理(49781)
- 企(35428)
- 企业(35428)
- 农业(33461)
- 业经(24233)
- 中国(23369)
- 方法(22534)
- 财(20566)
- 制(20197)
- 数学(19338)
- 数学方法(19156)
- 贸(17995)
- 贸易(17988)
- 易(17680)
- 地方(15697)
- 体(14619)
- 发(14238)
- 出(12657)
- 农业经济(12611)
- 银(12334)
- 银行(12320)
- 学(12121)
- 发展(12007)
- 展(11992)
- 行(11873)
- 融(11598)
- 机构
- 学院(253705)
- 大学(247436)
- 济(108203)
- 经济(106024)
- 管理(94127)
- 研究(86080)
- 理学(80556)
- 理学院(79772)
- 管理学(78473)
- 管理学院(78034)
- 中国(68118)
- 农(58489)
- 京(51227)
- 财(50948)
- 科学(49211)
- 农业(44176)
- 所(42735)
- 业大(41159)
- 中心(40622)
- 江(40581)
- 财经(39091)
- 研究所(37909)
- 经(35466)
- 经济学(33111)
- 范(32783)
- 师范(32511)
- 州(31356)
- 北京(31187)
- 院(30218)
- 经济学院(29867)
- 基金
- 项目(167022)
- 科学(132584)
- 研究(128415)
- 基金(121323)
- 家(104443)
- 国家(103451)
- 科学基金(89219)
- 社会(84674)
- 社会科(79899)
- 社会科学(79884)
- 省(66517)
- 基金项目(63960)
- 教育(57227)
- 编号(54011)
- 划(53850)
- 自然(53425)
- 自然科(52145)
- 自然科学(52135)
- 自然科学基金(51196)
- 资助(47293)
- 成果(43511)
- 制(37781)
- 发(37581)
- 部(37207)
- 重点(37041)
- 课题(36587)
- 国家社会(35734)
- 创(34912)
- 性(33481)
- 农(33283)
- 期刊
- 济(131323)
- 经济(131323)
- 研究(77097)
- 农(63937)
- 中国(57708)
- 农业(42863)
- 财(39129)
- 学报(37503)
- 科学(36241)
- 管理(31970)
- 大学(30430)
- 学学(28975)
- 融(28316)
- 金融(28316)
- 业经(28000)
- 教育(26235)
- 技术(20473)
- 业(20129)
- 财经(19232)
- 问题(19007)
- 经济研究(18993)
- 经(16514)
- 农村(15812)
- 村(15812)
- 农业经济(15489)
- 版(14753)
- 世界(14734)
- 贸(13968)
- 经济问题(12607)
- 现代(11986)
共检索到393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力 杨绎
作为人口城镇化配套措施的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地权,与现有法律制度在适用范围、自愿性、补偿标准等方面均有出入。这揭示了现有物权体系对被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农村地权体系向身份型与市场型双向分化趋势的回应与调整能力不足,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推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遭遇的转户农民与非农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两难。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并借助将农村集体组织改组为特别法人,可促使经营权自传统承包经营权的分化而出,以及剩余承包权向法人成员权的转化,进而形成转户农民有偿退出经营权,并有条件保留法人成员权的利益分配方案,以作为人口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地权的规制出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佩琪 刘锐 曹广忠
农村承包地流转是城市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状况无疑对承包地流转或退出意愿有重要影响。利用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所有权认知状况及其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农地所有权认知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制度规定并不完全相符,调查样本中近38%农户认为承包地属于农户。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分析表明,认为农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农民,认为市民化之后应交回承包地、无偿交回承包地的比例更高;认为农地所有权属集体的农民,倾向于认为有偿交回承包地;认为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户的农民,认为应保留承包地或有偿交回承包地的概率更大。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村庄属性特征对退出承包地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勇 汪应宏
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社会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广大乡村地区农户兼业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问题的有效路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要求。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居民点扩张和宅基地低效利用的诸多问题,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利剑"。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治 宅基地退出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海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政策,乡村劳动人口流向城镇,城镇因人来而兴,乡村因人去而衰,一切因人而起。本文研究了乡村劳动人口流动的特征、规模、推动力量以及对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开放以来,乡村就业人口规模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城镇就业人口则呈上升趋势的规律;城镇化背景下生产要素配置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双重力量引起乡村劳动人口理性单向外流;农村劳动人口外流促进了农村生产内部分工,进而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合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引导资本在乡村投资,创造非农就业岗位,顺应农村劳动人口回流,乡村终将振兴。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流动 农村劳动力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羿
研究目的:从殡葬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实定法的角度,分析对于占用耕地的坟地处理方式,以明确何种坟地可以被复垦。研究方法:实证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1997年的《殡葬管理条例》,对已存在于耕地之上的坟墓处理,需根据建坟时间的不同予以区别对待,民政部门对此有强制执行权,该项权力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失效;依据《土地管理法》,需区分建坟的时间以及坟主对坟墓有无扩建、重建行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此无行政强制权;依据《城乡规划法》,乡、镇人民政府只能处理乡村规划制定后所建坟墓,并依据该法第65条的规定行使强制执行权。从时间效力的角度来看,限期改正、限期拆除决定为行政处罚,只要坟墓持续存在,其...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坟地复垦 规范分析 法律规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万军
当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日趋紧迫,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业已成为危及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诱因。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既面临着"保发展"与"保权益"的政策权衡、农村土地所有权虚化导致农民土地权能残缺等制度困境,也面临着个体农民维权能力弱化和无序化的现实困境。现有制度存续状态下,建立农地流转的民主决策机制、构建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地流转的增值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农民土地权益协调与诉求机制是创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适宜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永 高伟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要求,并强调要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翌琳 张心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文基于中国CGS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逻辑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政策方面的阻碍,在流向上,县级市和小城镇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从个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越年轻、教育程度越高、所在村务农氛围较弱、所在村生活更加便利以及西北地区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强烈。从政策角度,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序推进就近城镇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宝玉
1.农民市民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现实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最终导致了农民问题的产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但进城后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传统市民所拥有的各项权益,从而造成了新时代农民问题的复杂性。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思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或将更多由农村流向城镇。本文着眼于城镇化建设战略背景,立足解决"谁来种地?谁会种地?怎样把地种好?"的问题,研究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意义,提出了当前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覃扬庆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随之加剧,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应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完善农村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
关键词:
城镇化 职业农民 现实困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岳晓鹏 刘畅 吕宏涛 王君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乡镇级统计数据,应用ArcGIS、人口密度分析法和人口流动指数法,对15年来天津乡镇农村人口的分布进行分析,揭示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格局演变的驱动力,为天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天津农村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具有平原集聚化、产业集聚化、近域郊区化和行政中心化的特征;②人口分布是人口流入地选择的结果,区位、政策、工业和旅游业等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乡镇尺度 天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锦
文章通过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中城中村失地农民就业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城中村失地农民面临着失地与失业的双重窘境,成为了想上班没有岗位、想种田无地可耕、想保证生产生活开支又没有来源的三无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城中村就业服务体制建设不全、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农民就业结构性失衡以及农民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在城中村进行统筹规划,创设农民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同时要在城中村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城镇化 城中村 失地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