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2)
- 2023(5203)
- 2022(3672)
- 2021(3183)
- 2020(2559)
- 2019(5802)
- 2018(5862)
- 2017(11793)
- 2016(6431)
- 2015(6949)
- 2014(7108)
- 2013(6757)
- 2012(5792)
- 2011(5059)
- 2010(5040)
- 2009(4607)
- 2008(4563)
- 2007(4148)
- 2006(3899)
- 2005(3800)
- 学科
- 济(30031)
- 经济(30001)
- 业(16612)
- 管理(15959)
- 企(12467)
- 企业(12467)
- 中国(11918)
- 方法(9653)
- 农(9630)
- 数学(8422)
- 数学方法(8372)
- 业经(8035)
- 地方(7899)
- 产业(7194)
- 财(6564)
- 结构(6533)
- 制(6459)
- 农业(6288)
- 发(5751)
- 学(5496)
- 体(5396)
- 人口(5384)
- 发展(4992)
- 展(4986)
- 体制(4299)
- 银(4253)
- 银行(4243)
- 贸(4168)
- 贸易(4165)
- 融(4145)
- 机构
- 大学(90107)
- 学院(90062)
- 济(40902)
- 经济(40151)
- 研究(34043)
- 管理(32075)
- 理学(27508)
- 理学院(27171)
- 管理学(26656)
- 管理学院(26492)
- 中国(24824)
- 科学(19848)
- 京(19408)
- 财(17630)
- 所(17314)
- 研究所(15655)
- 农(15021)
- 江(14571)
- 中心(14552)
- 财经(14191)
- 经济学(13878)
- 经(12947)
- 业大(12683)
- 经济学院(12513)
- 范(12494)
- 院(12387)
- 师范(12342)
- 北京(12114)
- 农业(11485)
- 州(11072)
- 基金
- 项目(60715)
- 科学(48742)
- 基金(44752)
- 研究(44643)
- 家(39083)
- 国家(38789)
- 科学基金(33489)
- 社会(30629)
- 社会科(29103)
- 社会科学(29097)
- 省(23634)
- 基金项目(23347)
- 自然(20145)
- 教育(19813)
- 自然科(19702)
- 自然科学(19697)
- 划(19569)
- 自然科学基金(19371)
- 资助(17497)
- 编号(17486)
- 发(14495)
- 重点(14171)
- 成果(14023)
- 国家社会(13443)
- 部(13335)
- 课题(12534)
- 创(12199)
- 发展(11969)
- 展(11810)
- 创新(11552)
共检索到137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敬 王朋朋
通过构建两部门理论模型,并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城镇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显著地促进了工业结构升级,但其存在门槛效应和地区差异。人口城镇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服从边际递减规律,随着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上升,人口城镇化的正向促进效应逐渐减弱。当人口城镇化水平超过0.763时,其效应已不明显。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效应要更显著一些。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冲 王学义 周葵
根据中国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城镇化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老年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镇化对住房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截面数据进一步论证,得到与前面一致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住房价格、当年新开工住房面积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流动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要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和谐,国家和政府需要做好三大方面的政策调控工作。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城镇化 住房需求 面板数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刚 程必定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向晶 钟甫宁
随着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开始凸显,依赖农村人口自身重力推动的城乡人口迁移速度开始放缓,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自动化智能化的突飞猛进,工业进一步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旺盛,劳动力城乡转移的需求速度似乎也将大幅度降低。然而,城乡收入比仍然保持在3的水平,城乡劳动力和人口转移的基本动力仍然强劲。因此,正确认识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乡人口迁移趋势有助于制定必要的政策、推进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工业化 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向明
农村人口大批变为城镇人口,即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是与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密切联系的,也可以说工业化是人口城镇化最强大的推动力。我国的乡村工业化对于乡村人口城镇化也是最强大的推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立达 牟雪淞 闫俊娟
构建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城镇化为解释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基于2000—2015年四川省数据对前两者分析后者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有持续正向推动作用;创新提出零净流出人口假设,探索空间上省外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省内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假设下四川省人口城镇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数据,对"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估算,得出2017—2018年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会突破50%。最后提出四川省应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升级产业结构、注重产城融合等办法加快人口城镇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成君 孙晓霞
针对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否相互影响的问题,基于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来研究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各自都存在较强的惯性;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都具有持久性;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持久;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洪梅 章磷 董大朋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产生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镇化进程延缓密切相关,本文选择2003—2016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对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了东北地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应该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障碍,拓宽农业劳动者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芳 田明华 秦国伟
文章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和优化。结果表明: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更大;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至初级协调之间,地区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外商投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作用于市场因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支撑等因素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部分变量的中介传导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文章基于二者相互促进的内在循环机制,提出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伍焓熙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将新型城镇化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以及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然后利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最后通过GMM估计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城镇化正向推动3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城镇化正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环境城镇化正向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科学文化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前一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各地区产业发展都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却截然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春生
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出发,在理论上论述了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基于1978—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表现为多条影响路径;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格兰杰原因,不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格兰杰原因。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对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倩
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引入新型城镇化,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新型城镇化门槛效应,新型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越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 殷朝华
工业文明促进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城镇化进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能源紧缺,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已迫在眉睫。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需要与相应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模型验证了生态文明的城镇化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的正向影响,并提出应在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农村科技创新。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创新 产业变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秋红 李梦杰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12年三次产业与人口城镇化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并最终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就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比重逐渐减小,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比重逐渐增加,城镇化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内,城镇化率当期波动对三次产业产值当期波动有显著影响,上期误差对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当期波动有较明显的纠正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颖 陈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提高本地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同时随着经济要素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会对与之相关的其他城市发展产生一定空间影响。文章梳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考虑在经济集聚的作用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并为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集聚 产业结构 城镇化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