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1)
- 2023(10582)
- 2022(8407)
- 2021(7382)
- 2020(6038)
- 2019(13569)
- 2018(13456)
- 2017(25905)
- 2016(13713)
- 2015(15637)
- 2014(15668)
- 2013(15217)
- 2012(13933)
- 2011(12748)
- 2010(12722)
- 2009(11768)
- 2008(11239)
- 2007(9800)
- 2006(9199)
- 2005(8474)
- 学科
- 济(83117)
- 经济(83050)
- 管理(35947)
- 业(31597)
- 地方(24398)
- 企(23928)
- 企业(23928)
- 方法(23478)
- 中国(20715)
- 数学(20535)
- 数学方法(20359)
- 农(18997)
- 业经(16712)
- 学(16176)
- 地方经济(14654)
- 农业(13193)
- 财(11709)
- 制(11639)
- 发(11168)
- 环境(10640)
- 经济学(10120)
- 贸(9596)
- 贸易(9587)
- 体(9471)
- 产业(9416)
- 土地(9277)
- 和(9202)
- 融(9135)
- 金融(9133)
- 易(9089)
- 机构
- 学院(199157)
- 大学(198359)
- 济(90370)
- 经济(88536)
- 研究(74644)
- 管理(71764)
- 理学(61107)
- 理学院(60274)
- 管理学(59124)
- 管理学院(58744)
- 中国(56146)
- 科学(44137)
- 京(42965)
- 财(38166)
- 所(37739)
- 研究所(34006)
- 中心(33192)
- 农(32254)
- 江(31253)
- 财经(30279)
- 经济学(28985)
- 范(27912)
- 业大(27835)
- 师范(27717)
- 经(27267)
- 院(27157)
- 北京(27118)
- 经济学院(25669)
- 州(24798)
- 农业(24673)
- 基金
- 项目(131225)
- 科学(103466)
- 研究(96872)
- 基金(94504)
- 家(82414)
- 国家(81728)
- 科学基金(69840)
- 社会(64117)
- 社会科(60575)
- 社会科学(60557)
- 省(51581)
- 基金项目(50001)
- 自然(42879)
- 教育(42874)
- 划(42830)
- 自然科(41758)
- 自然科学(41746)
- 自然科学基金(40962)
- 编号(38559)
- 资助(37402)
- 发(31023)
- 成果(31023)
- 重点(29852)
- 部(27933)
- 课题(27803)
- 国家社会(27108)
- 创(26502)
- 发展(25474)
- 展(25130)
- 创新(24924)
共检索到314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岩 杨丹 李二玲 李颜颜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发展能力、生活水平、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产出等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3年人口与土地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不协调趋势。除周口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113)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094)差距较小外,其余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其中郑州市、信阳市、宿州市、泰安市二者的指数值差距较大;(2)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发展与耦合度由轻度不协调类土地滞后型向勉强调和协调类土地滞后型阶段转变;(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对比类型始终表现为土地滞后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岩 杨丹 李二玲 李颜颜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发展能力、生活水平、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产出等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3年人口与土地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不协调趋势。除周口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113)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094)差距较小外,其余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其中郑州市、信阳市、宿州市、泰安市二者的指数值差距较大;(2)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发展与耦合度由轻度不协调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昱 田伟腾 马文博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借助ArcGIS平台,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非均衡性、空间异质性及耦合关系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现象较为明显,两者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发展度以"包围势态"布局,且多属于滞后发展型和初级发展型;良好均衡型耦合关系表现为旗布星峙,蚌埠市、济源市、淮北市3个城市为均衡过度型和初级均衡型;协调度等级中,中级和初级呈点对称分布,其他等级呈散点分布。未来应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地区开放度水平,实现乡村就地城镇化;完善人口导入和土地集约利用机制;调动社会民间资本,打造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平台,促使专项资金使用规范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木花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除郑州外,其余8市城镇化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被划分为3种发展类型,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中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秀平 张大成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机理,借鉴已有的耦合理论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以兰州市为例,对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二者的发展存在高度相关的耦合关系,并且协调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旅游经济,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率逐渐趋缓,整体处于低水平协调,仍未完全建立起融合协调发展的促进关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经济的扶持,推动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耀 曹俊杰 韩世东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探究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整体的两系统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发展模式由新型城镇化主导、数字经济滞后转变为数字经济主导、新型城镇化滞后,耦合协调水平由中度失调转变为濒临失调;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南高北低”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劳动力质量、产业结构、政府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均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与劳动力质量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南北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哈拜提·帕热提 左停 周宁
构建由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各子系统指标的权重以及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在1990—2014年间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系统中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的权重高于经济结构;城镇化系统中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权重明显高于产业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1990—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关系经历了从低度耦合到中度耦合再到高度耦合3个阶段。
关键词:
城镇化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新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筱娟 徐维祥 刘程军
以2008-2016年粤港澳2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土地-人口-社会"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粤港澳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粤港澳城镇化总体的绝对差距逐渐缩小,而相对差距趋于扩大;粤港澳城镇化空间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分化现象明显,粤港澳城镇化协调水平有所上升,但协调度偏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由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珠海和澳门围合的倒"V"型区域,长期失调区域主要位于广东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冷热点格局基本稳定,深圳、东莞为显著热点区;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外部驱动、政府行为及信息化对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的作用强度较大。
关键词:
粤港澳 城镇化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张勇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安徽省土地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由1996年的0.4958提升至2011年的0.6682,年均值为0.5442,处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值分别达到0.6985、0.782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正柱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6年各省市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及其分维度总体上不高,但呈增长趋势;城镇化发展呈现东部区域大于中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各省市协调发展度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低度协调类;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区域大于中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空间格局特征。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耦合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岩 董慰 王乃迪 丁拓 董禹
特色文化城市是结合地域自身文化特质打造的,具有文化个性精神的城市。首先,构建特色文化城市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确定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然后,对中国的广州、苏州、成都、郑州和哈尔滨5个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大系统的联动发展情况。结果表明5个城市两大系统发展均为上升态势,属于协调耦合型,具有高度相关的良性耦合关系,且尚未达到高度协调的促进发展状态。最后,提出引导两大系统向高度协调有序方向发展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思静 徐维祥
文章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以江浙沪地区25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通径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市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空间分布呈板块化结构,现已形成以上海、杭州为中心,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嘉兴、金华、绍兴、宁波、舟山为辐射面的"Z"形耦合协调发展区。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耦合 江浙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春光 王秀秀 魏钢焰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人口与土地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平稳,城市建设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出现了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在耦合颉颃阶段,以高等强度耦合城市为主。(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城市比重很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城市所占比例很高,空间上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依次递减的空间结构。(4)协调度类型方面:沈阳和大连处于高水平协调区,盘锦处于次高水平协调区,鞍山和抚顺等6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区,丹东和朝阳等中小城市处于低水平协调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类型上看,沈阳和阜新属于同步型,铁岭和朝阳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其余10个城市属于土地滞后型(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春光 王秀秀 魏钢焰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人口与土地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平稳,城市建设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出现了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在耦合颉颃阶段,以高等强度耦合城市为主。(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城市比重很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城市所占比例很高,空间上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依次递减的空间结构。(4)协调度类型方面:沈阳和大连处于高水平协调区,盘锦处于次高水平协调区,鞍山和抚顺等6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区,丹东和朝阳等中小城市处于低水平协调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类型上看,沈阳和阜新属于同步型,铁岭和朝阳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其余10个城市属于土地滞后型(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刊出,上半部分已在本刊2019年第5期刊出,此为下半部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开荣
以枣庄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起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指标体系,借助耦合评价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枣庄市旅游经济发展增速明显优于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度在2000—2012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没有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4个阶段。目前,枣庄市城镇化发展滞后,限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应积极推动枣庄市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模型 枣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长三角“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市群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分析
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演变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及协调关系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以中原经济区为视角
中国城镇化与土地财政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以新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