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1)
2023(15735)
2022(12936)
2021(11580)
2020(9916)
2019(22446)
2018(22088)
2017(42731)
2016(23435)
2015(25897)
2014(25808)
2013(25688)
2012(23371)
2011(20670)
2010(20784)
2009(19661)
2008(19815)
2007(17927)
2006(15760)
2005(14390)
作者
(70230)
(58940)
(58762)
(55734)
(37360)
(28439)
(26665)
(23067)
(22173)
(20962)
(20081)
(19559)
(18738)
(18699)
(18380)
(18122)
(17989)
(17391)
(17014)
(16998)
(14970)
(14284)
(14221)
(13418)
(13398)
(13101)
(13065)
(12985)
(11834)
(11780)
学科
(103990)
经济(103861)
(90020)
(78573)
企业(78573)
管理(77056)
方法(46537)
数学(37621)
数学方法(37352)
(33811)
(32417)
业经(30897)
中国(26708)
农业(23396)
(22265)
财务(22237)
财务管理(22203)
(21629)
贸易(21623)
企业财务(21027)
(20987)
(19900)
(19576)
技术(19100)
地方(19035)
(17351)
(16010)
理论(15897)
(15587)
环境(14602)
机构
学院(343163)
大学(340058)
(144498)
经济(141804)
管理(134057)
理学(115565)
理学院(114292)
研究(114027)
管理学(112560)
管理学院(111953)
中国(88282)
(71775)
科学(71738)
(69567)
(66210)
(59194)
业大(56158)
农业(55267)
研究所(53746)
(53184)
财经(53113)
中心(52650)
(48306)
经济学(44564)
北京(44189)
(41245)
(41101)
经济学院(40656)
(40654)
师范(40577)
基金
项目(229041)
科学(180646)
基金(168386)
研究(160725)
(148870)
国家(147585)
科学基金(126492)
社会(105029)
社会科(99706)
社会科学(99672)
基金项目(90504)
(90429)
自然(83431)
自然科(81545)
自然科学(81517)
自然科学基金(80127)
(75762)
教育(71784)
资助(67133)
编号(62692)
重点(51470)
(50177)
(49992)
(49771)
成果(48862)
(47769)
创新(46155)
科研(44585)
国家社会(44049)
计划(43127)
期刊
(160474)
经济(160474)
研究(96092)
中国(65312)
(64385)
学报(57793)
(54389)
科学(53855)
管理(50336)
农业(43292)
大学(42643)
学学(40915)
(29742)
金融(29742)
业经(28952)
技术(28263)
财经(26619)
经济研究(25730)
(25628)
教育(24528)
(22929)
问题(22275)
技术经济(19223)
(18267)
(17630)
商业(17474)
现代(16503)
世界(16201)
科技(16088)
资源(15597)
共检索到503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柳思维  周洪洋  
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与先导产业,但不同区域流通业发展极不平衡,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87%省份的流通业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当前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并不协调,二者对流通业影响的路径也不一样。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发现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改善城镇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等来促进流通业的产出效率,而土地城镇化则更多地通过提高工业生产水平、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来促进流通业的产出效率;研究还发现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特别是相邻省份之间在流通业发展上存在竞争效应,城镇人口的跨省份流出可能会对本省份流通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土地城镇化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产出水平对周围省份流通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31个省区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Moran’s I的计算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然后通过固定效应的SDM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非农化、社会保障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各因素对邻接省区的影响则不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促进本省区各要素的发展,也要关注邻接省区的战略调整;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注重对本省区的影响,也要注意对邻接省区的影响;为了消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各省区间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涛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随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机理与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流通业效率,并且长期效果较之短期更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流通业效率的莫兰指数均为正,在空间上呈正相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流通业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该研究结论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流通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敏  陈多长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刘友兆  王希睿  
在测度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18.98%;(3)城镇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4)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城镇化的冲击响应强烈,城镇化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90%,而城镇化对来自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城镇化的解释水平仅为3%。因此,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然  戢晓峰  陈方  
基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了我国物流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物流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省域的物流业发展不仅会驱动当地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会带动临近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物流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直接效应,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溢出效应;从控制变量来看,政府财政支出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产业结构水平对土地城镇化的总效应为负,对外开放程度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见芳  李春阳  
本文基于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引入城镇化的表征与保障变量对其影响流通经济发展的多维距离空间溢出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祥鹏  
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格局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晋升而竞争,过多关注经济绩效而忽视了公共服务,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府际竞争和公共服务负担显著加剧了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背离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和东、中、西部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Moran’s I的计算表明,全国和东、中、西部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Moran’s I变化较小,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不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全国及东、中、西部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全国及各省份的其他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虽然变量不同、省份不同,这种溢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各变量的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全面考虑各要素的溢出效应的差异,促进各省份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才  吴铭峰  
基于国家长期健康发展视角来看,就城镇化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从而为探索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指导依据,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本文以我国2005-2018年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就城镇化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除新疆、西藏之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行为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作用;在邻接权重下,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效率便提升0.2559%,且总体经济效率增加0.3397%,表明我国各省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人均金融机构资金额每增加1%,地区经济效率便提升0.0617%,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勤  
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没有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最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