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3)
- 2023(7705)
- 2022(5938)
- 2021(5276)
- 2020(4327)
- 2019(9712)
- 2018(9946)
- 2017(18999)
- 2016(10582)
- 2015(11978)
- 2014(12082)
- 2013(11399)
- 2012(10144)
- 2011(9090)
- 2010(9227)
- 2009(8490)
- 2008(8402)
- 2007(7552)
- 2006(6808)
- 2005(5920)
- 学科
- 济(50052)
- 经济(49899)
- 管理(27849)
- 业(24340)
- 方法(22469)
- 企(20565)
- 企业(20565)
- 数学(18367)
- 中国(18304)
- 数学方法(18010)
- 农(12280)
- 业经(11953)
- 地方(11176)
- 理论(10153)
- 学(8860)
- 财(8807)
- 和(8151)
- 农业(7938)
- 城市(7603)
- 发(7441)
- 制(7424)
- 环境(6801)
- 人口(5981)
- 划(5974)
- 策(5953)
- 产业(5852)
- 城市经济(5777)
- 发展(5749)
- 展(5739)
- 银(5621)
- 机构
- 学院(148510)
- 大学(148435)
- 济(59506)
- 经济(58112)
- 管理(56357)
- 研究(51022)
- 理学(48975)
- 理学院(48355)
- 管理学(47057)
- 管理学院(46780)
- 中国(36397)
- 京(31864)
- 科学(31375)
- 财(26601)
- 所(25026)
- 中心(22993)
- 研究所(22713)
- 农(22075)
- 江(21939)
- 财经(21450)
- 范(21129)
- 师范(20964)
- 业大(20885)
- 北京(19766)
- 经(19447)
- 经济学(18887)
- 院(18403)
- 州(17832)
- 农业(17042)
- 经济学院(16925)
- 基金
- 项目(103157)
- 科学(82911)
- 基金(75726)
- 研究(74718)
- 家(65570)
- 国家(65050)
- 科学基金(57085)
- 社会(50980)
- 社会科(47306)
- 社会科学(47290)
- 省(40650)
- 基金项目(39614)
- 自然(36022)
- 自然科(35287)
- 自然科学(35284)
- 教育(35187)
- 自然科学基金(34621)
- 划(34084)
- 资助(30435)
- 编号(29980)
- 成果(24367)
- 重点(23380)
- 发(22125)
- 部(22108)
- 课题(21403)
- 国家社会(21155)
- 创(20707)
- 教育部(19322)
- 创新(19301)
- 科研(19169)
共检索到217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亚非
人口均衡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确是需要进行理论讨论、百家争鸣,形成社会共识的一个新理念。文章从中国人口大流动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关系切入,提出如何实现几亿农民工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如何迎接未来几亿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并保持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政府面临的艰巨考验。文章分析北京市控制外来人口规模屡屡受挫的困惑,论述了转变城市人口发展理念的意义。主张城市政府应从被动的人口规模控制转向主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目标,转向积极的社会制度创新,正视"新移民"存在的客观事实,突破城市建设、管理以本地户籍人口为规划依据的思维定式,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进而从客观上实现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实现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流动 城市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课题组 马力 桂江丰
文章对人口均衡的内涵和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人口均衡具有复合体、辩证统一体、多元立体等特征;人口均衡理论实现了现代人口科学的重大突破,是构建人口发展的"引力中心",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中国人口发展相继经历了"生存型"、"增长型"、"发展型"均衡态;实施"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城乡一体化"、"主体功能区"等战略是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人口均衡 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均衡型社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显超 张俊良
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是研究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状况的分析方法,其实质上是对人口城市化评价方法的创新。通过分析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均衡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用该方法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状况实证分析,发现2000~2014年北上广三地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状况均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面临发展水平不高、各系统间关系较为脆弱、可持续性未达到良好水平的局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翼
要建立人口均衡型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均衡问题、人口内部结构的均衡问题、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问题。但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缓慢的,社会经济发展本身与人口密不可分,故短期内只有通过人口结构的调整,使之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均衡。对当前的中国人口来说,最重要的结构均衡问题是:少儿人口性别比的均衡,人口年龄结构的均衡,人口内部不同人力资本结构的均衡,人口地区分布的结构均衡,人口的城乡结构均衡,人口的阶级阶层结构均衡。
关键词:
人口均衡型社会 自然环境 社会结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于忠江
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4—2008年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水平、医疗服务状况之后,我们仍旧能够观察到由城市偏向的教育支出导致的人口城市化。这个结论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来看,政府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自主调节城市化的速度与节奏;二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看,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其实现的过程可能较为艰巨,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努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 翟振武 杨凡 李建民 穆光宗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a country,and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behaviors determine the us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ll of the three factors into account.Corresponding to this consideration,the Central Commiss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lled for "striving to build resources-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 few years ago,but why the "pattern of population" was excluded from this call? Given this,the leading party group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proposed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population development,which caught much research attention,and received responses from local family planning workers.How to translate a good idea into a theory,and then into practice deserves further discussion.Hence,this forum,"Why a Population-Balanced Society should be Built," brings together three scholars,Zhai Zhenwu,Li Jianmin,and Mu Guangzong who are specialized in this area,to discuss this issue in a greater detail.They have defined the concept of population-balanced development,explored feasible channels to realize such society,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n this topic.As Professor Li points out,population-balanced development is a long-term,historical process;we should neither be too anxious for quick success,nor do nothing.What is important is not how fast we can go,but whether we are in the right direction,and step forward towards that direction.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朱荟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这一理论命题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更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学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从理论内涵、现实困境和对策出路等方面对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初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顾瑶
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人口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关键。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协调发展。但是,从1990年代我国进入低生育率开始已有20来年,长期的低生育率的人口非均衡发展下将产生了更为复杂的人口现象,引发了人口规模与结构、劳动供给与需求、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等之间的失衡和矛盾,成为制约未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口难题",破解这些人口难题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
人口均衡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劳动供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明斗 杨霞
快速城市运行背景下,城市经济增长乏力,伪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作为其回应由此而生,同时伴随的是生态空间退化、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滋长。慢城作为低碳宜居城、均衡型城市化作为持续良性运行的城市化类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度诠释,通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慢城、均衡型城市化的耦合分析,建立慢城、落实均衡型城市化、打造三维框架下的城市均衡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城市内外空间的网络治理结构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慢城 均衡型城市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爱梅
对"均衡"和"非均衡"城市化模式的效果及特征的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采用的非均衡城市化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转向"均衡型城市化模式"不仅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现实的需要。在城市规模体系上,从城市规模的"两极分化"体系到"均衡化"规模体系的发展;在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上,从人才、资源向超大城市的单项流动转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农村的双向对流";在产业升级模式上,促进产业空间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上,从为"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生活"服务。
关键词:
均衡型城市化模式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颖 黄进 赵娟莹 张先兵
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人口长期均衡包含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人口内部均衡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维度,人口外部均衡包括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定为三级,第一级包括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第二级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七个部分构成;第三级指标包括反映内部均衡的7个指标以及反映外部均衡的13个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采用2000-2007年31个省级单位的数据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人口总...
关键词:
人口 均衡发展 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炎炎
在单极驱动的背景下,西部省会城市的日益极化使城市人口压力日趋显现,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成都市人口从量上直观展现出人口低生育率得到巩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进程加速,但人口机械增长逐年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文章通过对2006~2012年截面数据的收集分析发现,成都市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状况良好,但人口与外部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总体人口均衡发展进程缓慢;解决城市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思路,实现从"单极"到"多点多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转变,同时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口与城市资源环境的矛盾。
关键词:
西部 极化 人口均衡 测度指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范力达
本文介绍目前人口迁移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均衡模型与非均衡模型的基本假设和目前的一些讨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两类模型的适用条件;着重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口迁移研究假设的选择。在理论上指出了目前这方面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理论框架、概念的澄清、方法的选取、社会经济背景以及理论的适用范围等方面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震威 王颖
我国快速实现人口转变,使老龄化社会于世纪之交提前到来。在一定的资源环境和技术、制度条件下,统筹解决好人口总量较大与结构矛盾突出的"两难"问题,成为现阶段人口均衡发展的基本命题。如果及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并择机进一步调整人口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将妇女生育水平提高到1.8左右并逐步回归到更替水平上下,那么,未来三、四十年,我国人口将趋向于一个稳定人口,年龄构成和城乡构成将大体稳定下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为1/3,老龄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但仍低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届时,人力资本积累居世界前列,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人口自身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可望保持总体协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方 袁超文
本文在Diamond(2016)模型基础上,引入户籍和土地供给规则等因素,比较了当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高、低学历劳动力的迁移动机差异,探讨中国城市发展背后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影响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是工资水平;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城市的舒适度也是影响他们迁移的重要因素,存在福利洼地。(2)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迁移人口的增减。(3)高、低学历劳动力之间有互补性,但劳动力市场的回报更偏向于高学历劳动力。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高、低学历劳动力 空间均衡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