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6)
- 2023(16032)
- 2022(13463)
- 2021(12498)
- 2020(10234)
- 2019(23520)
- 2018(23287)
- 2017(45190)
- 2016(24513)
- 2015(27471)
- 2014(27387)
- 2013(26675)
- 2012(24054)
- 2011(21440)
- 2010(21031)
- 2009(19022)
- 2008(18077)
- 2007(15325)
- 2006(13189)
- 2005(11254)
- 学科
- 济(98343)
- 经济(98232)
- 管理(68565)
- 业(64524)
- 企(53120)
- 企业(53120)
- 方法(45863)
- 数学(40101)
- 数学方法(39556)
- 中国(28202)
- 农(26151)
- 财(23122)
- 业经(22108)
- 学(21478)
- 地方(20134)
- 农业(17692)
- 理论(16610)
- 贸(16323)
- 贸易(16316)
- 易(15803)
- 制(15711)
- 环境(15689)
- 和(15129)
- 务(15018)
- 财务(14939)
- 财务管理(14910)
- 技术(14858)
- 企业财务(14147)
- 划(13373)
- 融(13193)
- 机构
- 大学(340822)
- 学院(338055)
- 管理(135773)
- 济(133522)
- 经济(130628)
- 理学(119074)
- 理学院(117712)
- 管理学(115465)
- 管理学院(114857)
- 研究(112722)
- 中国(81408)
- 京(72519)
- 科学(70957)
- 财(58015)
- 所(55344)
- 农(52424)
- 业大(51230)
- 中心(50997)
- 研究所(50987)
- 财经(48062)
- 江(46724)
- 范(46034)
- 师范(45624)
- 北京(45131)
- 经(43972)
- 院(41702)
- 农业(41048)
- 经济学(40503)
- 州(38289)
- 师范大学(37311)
- 基金
- 项目(242778)
- 科学(191839)
- 基金(177569)
- 研究(175829)
- 家(154971)
- 国家(153743)
- 科学基金(133164)
- 社会(111300)
- 社会科(105452)
- 社会科学(105426)
- 基金项目(94823)
- 省(93374)
- 自然(87744)
- 自然科(85736)
- 自然科学(85719)
- 自然科学基金(84117)
- 教育(80530)
- 划(79398)
- 资助(72154)
- 编号(71433)
- 成果(55991)
- 重点(54336)
- 部(53114)
- 发(51382)
- 创(50065)
- 课题(48259)
- 创新(46772)
- 科研(46576)
- 国家社会(46073)
- 教育部(45716)
- 期刊
- 济(137962)
- 经济(137962)
- 研究(98094)
- 中国(57764)
- 学报(53594)
- 科学(50451)
- 管理(48375)
- 农(46806)
- 财(42786)
- 大学(41118)
- 学学(38571)
- 教育(36773)
- 农业(32795)
- 技术(29543)
- 融(24317)
- 金融(24317)
- 业经(22964)
- 财经(22371)
- 经济研究(22326)
- 问题(19566)
- 经(19133)
- 图书(18143)
- 业(16611)
- 科技(16587)
- 资源(16509)
- 理论(16181)
- 技术经济(15595)
- 版(15586)
- 现代(15269)
- 实践(14800)
共检索到473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从容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其总体效应是引起气候变暖。工业化时代,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而且更取决于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乘数效应,包括人口规模增加产生的气候效应、人口空间集聚产生的气候效应、人口生产方式变化导致的气候效应、人口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气候效应。与人口规模、结构相比,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人口城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人口变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耒文
人口与气候变化关系是一个非常缺乏研究的领域。本文总结近年有关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领域的状况,讨论不同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应用成果及其局限性,特别介绍了应用整合评估模型iPETS对主要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预测结果,指出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技术变动等都是人类影响气候变化的决定因素;人口变动的影响不只是人口规模的增减,人口和家庭户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也是应该考虑的内容;家庭户应该成为气候变化研究的人口分析单位;人口老化、城市化、家庭规模缩小等都是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人口因素。本研究提供了改进气候预测模型对人口变量处理方式的实例,指出了在制定减缓气候变化政策过程中考虑人口因素的重要性和可操作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从容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挑战,城市化带动的人口大规模空间集聚,以及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传统方式的替代,使得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局地气候变化显著。论文在Kaya恒等式和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的方法发现在1978~2008年间,我国碳排放量与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均GDP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对碳排放影响最显著的是单位GDP碳强度和人均GDP,其次是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只有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将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对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解利剑 周素红 闫小培
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已引起全球范围学者的广泛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城市化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化也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境退化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使学术界更加重视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开始思考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处理人地关系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界入视角与关注重点的基础上,对国内研究从研究内容、方法与尺度3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出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的3个研究议题,包括城市生计与全球环境变化、城市系统脆弱性与全球环境变化以及城市管治与全球环境变化。
关键词:
城市化 全球环境变化 中国 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卫华 曹荣湘
气候变化问题得到了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经济学的关注点集中在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是否值得、依成本和收益分析应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什么水平、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应付出多大成本、最优的减排路径是什么等问题。由此形成了行动派和怀疑派两个阵营,而行动派内部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分歧。政治学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首先集中在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方面,其次是民主体制能否应对气候变化。此外,气候政治学还日益向国家安全、社区治理甚至政治哲学如正义问题等领域扩展。社会学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则着重从风险分析、全球社会、气候伦理、社会制度等层面切入。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社会科学 研究 述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雪臣 王守荣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大气环境、人类健康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影响,加强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有利于完善城市发展建设的规划,促进城市承载力的建设,改善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城市化 气候变化 城市环境 影响评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白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人口方案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候变化不是简单的环境或技术问题,而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应该将人口、健康等重要因素纳入框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文章提出了借鉴中国人口方案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统筹解决气候问题的框架。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口方案 计划生育 综合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长根 王飞军 吕建星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关键词:
户籍政策 人口城市化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钦池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从自然科学角度无法真正认识气候变化的本质。人口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关系,除了人口规模之外,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规模、性别结构、人口城市化等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深刻认识人口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助于重视和发挥人口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人口应该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视角,应该把人口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策略,发挥城市化在减排中的积极作用,制定针对小型家庭能源节约引导政策,重视年龄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人口 气候变化 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2000年以来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特征。从全国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减缓的趋势;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但都趋于递减,且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净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就越大;东、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中部城市。进一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人口迁移 人口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秀云 李雪 汤寅昊
文章以城市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化与公共服务发展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公共服务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公共服务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并不同步,既存在公共服务发展的缺口,也存在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方面的较大缺口,这表明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速度。因此,要保障城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民众,需要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尤其要对社会保障与就业等与人口因素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给予重点关注。文章还测算了未来满足城市化发展每年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应增长的速度,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芬 杨海平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发展 综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芬 杨海平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发展 综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苗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如高温热浪、风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正在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2023年11月,《2023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及《2023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北京发布。文章以这两份报告内容为基础,系统梳理和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苗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如高温热浪、风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正在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2023年11月,《2023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及《2023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北京发布。文章以这两份报告内容为基础,系统梳理和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