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2)
2023(16644)
2022(13938)
2021(12811)
2020(10349)
2019(24001)
2018(23683)
2017(46206)
2016(25025)
2015(27763)
2014(27651)
2013(27164)
2012(24653)
2011(21933)
2010(21677)
2009(19663)
2008(18941)
2007(16665)
2006(14540)
2005(12760)
作者
(70735)
(58828)
(58440)
(55730)
(37390)
(28175)
(26505)
(22920)
(22406)
(20767)
(20158)
(19796)
(18527)
(18428)
(18114)
(17947)
(17515)
(17313)
(16871)
(16824)
(14355)
(14208)
(14047)
(13374)
(13152)
(12963)
(12877)
(12719)
(11702)
(11425)
学科
(103026)
经济(102905)
管理(71017)
(68140)
(54896)
企业(54896)
方法(45122)
数学(39190)
数学方法(38814)
中国(30779)
(29356)
(24875)
业经(23804)
地方(22576)
(21314)
农业(19823)
(18738)
(17092)
贸易(17080)
理论(16612)
(16495)
环境(16123)
(15687)
财务(15616)
财务管理(15594)
技术(15508)
(15151)
(14797)
金融(14794)
企业财务(14790)
机构
大学(353274)
学院(350700)
(142599)
管理(140348)
经济(139529)
理学(122333)
理学院(120949)
管理学(118940)
管理学院(118314)
研究(117582)
中国(86793)
(75057)
科学(72167)
(63911)
(57602)
(54276)
中心(53015)
研究所(52623)
财经(52497)
业大(51458)
(50032)
(47919)
(47570)
师范(47148)
北京(47107)
经济学(44048)
(43224)
农业(42377)
(40823)
经济学院(39913)
基金
项目(245954)
科学(195314)
基金(180398)
研究(180360)
(156813)
国家(155544)
科学基金(135098)
社会(115867)
社会科(109829)
社会科学(109800)
基金项目(96809)
(94806)
自然(87480)
自然科(85500)
自然科学(85484)
自然科学基金(83979)
教育(81971)
(79909)
编号(72823)
资助(72440)
成果(57805)
重点(54836)
(54140)
(52555)
(50906)
课题(49653)
国家社会(48101)
创新(47498)
教育部(46862)
科研(46449)
期刊
(153124)
经济(153124)
研究(105535)
中国(64407)
学报(53814)
科学(51537)
管理(50000)
(48836)
(47312)
大学(41017)
学学(38514)
教育(36903)
农业(33789)
(29371)
金融(29371)
技术(29100)
财经(25715)
业经(25647)
经济研究(24553)
(22095)
问题(21846)
图书(18018)
(17270)
理论(16913)
技术经济(16640)
资源(16556)
科技(16468)
现代(16431)
商业(15742)
(15467)
共检索到503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代盛  盛伟  
文章采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二元视角考察了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化对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随时间的推移显现结构红利效应且呈增强态势,城市化加强了产业结构变迁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二者形成了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协同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化有显著的扩散效应,能带动邻近地区劳动力市场效率提升,不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空间竞争效应。模拟市场边界范围扩大,劳动力市场效率呈"倒U形"非线性空间变动规律,改变了严格的"距离衰减"假设。就业红利的时间—空间效应表明,城市化、产业升级虽然在区域范围内难以产生显著的长期结构红利,但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来了劳动者就业水平的持续提升。消除地区间空间壁垒,规避经济过度聚集,拓展市场边界,将有效提升城市化及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结构红利,从而提升中国劳动力市场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秀芳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人口转变带来了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13年三次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引致的结构红利效应,从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视角探求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要因。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的结构红利效应确实存在。第一产业的结构红利除了少数几个年份外整体上为正,而第二、三产业由于劳动力的流动经历了由盲目到规范有序的过程,结构红利呈现出由负变正的趋势。此外,由于结构红利在整个周期存在波动性,2013年为人口红利拐点的观点并未被证实。鉴于此,应从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赖德胜  夏小溪  
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市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城市不仅仅是土地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市化,即劳动者的市民化。没有人的城市化,是低质量的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批进城的农民工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由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他们远远没有市民化,在城市的生活状态与城镇户籍居民相比差距还很大,具体体现在就业质量低,社保覆盖面小,社会融合不深入,伪城市化问题严重。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化质量还比较低。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的真正实现,重视城市化的质量提升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新  
由于乡镇企业吸收了1/3农村劳动力,城市打工-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又占很大比重,使得中国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特征。本文的解释是:(1)除刘易斯的推力和拉力外,农村劳动力选择何种转移模式,以及能否实现城市化目标,还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边际成本;(2)在当前,乡镇企业转移、城市打工的候鸟式转移以及城市化这三种不同的模式共存,反映了不同的边际收入与支出的动态均衡关系;民工荒实际上是转移者对收-支非均衡的现实反映。因此,应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支均衡关系对城市化政策进行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飞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城市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考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确实会给我国劳动力供给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会使得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结构得到改善,使得城市的老龄化老化有所缓解,在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劳动力供给结构逐步老化,但劳动力素质会逐步提高,通过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来保持劳动力这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化解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困境的根本策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蒋序怀  胡广  
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状态,但将逐步进入后人口红利期。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红利在总量与结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矛盾;基础教育水平虽然整体提高,但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的根本原因。政府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模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等方式,同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达到增加人口红利的目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德  舒联众  
对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方向和路径,理论界至今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大城市论、中小城市论和小城镇论。不同的研究结论往往是出自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本文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思路出发,着眼于社会结构要素和转移劳动力个体净成本收益的宏微观视角来考察这一问题。在区分劳动力转移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后;假设显性转移成本消除的理想条件下,劳动力个体净福利变化将导致的路径变化,来探讨补贴政策对进一步城市化路径的影响。在参照了世界城市化路径成熟经验后,为我国城市化路径方向提供政策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筠  
根据西部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傈僳族、景颇族、彝族和壮族等12个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认为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非剩余劳动力大尺度异地城市化,据此提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城市化"应优先于"地域的城市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可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比较研究的独特视角,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政策予以研究,在综合、归纳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德昭  
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外资产业在东部沿海的产业集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共同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出现,外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工荒"的产生,而现阶段快速城市化及由此导致的农民工转型已成为"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政府可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解决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性,并积极推动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均衡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新  周绍杰  姚金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目前中国覆盖最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它能否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力供给,其机制又是怎样?认识这些问题,对再造中国的人口红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提高参加人群平均劳动收入约5.6%,且这种效应在流动人口中更加显著,达到12%。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降低参加者劳动时间约10%、提高工资率20%。这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并通过释放农村劳动力改善了配置效率,进一步促进收入的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新  周绍杰  姚金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目前中国覆盖最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它能否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力供给,其机制又是怎样?认识这些问题,对再造中国的人口红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提高参加人群平均劳动收入约5.6%,且这种效应在流动人口中更加显著,达到12%。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降低参加者劳动时间约10%、提高工资率20%。这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并通过释放农村劳动力改善了配置效率,进一步促进收入的提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新  
本文是对中国农民创办乡镇企业的非经典转移路径的描述与分析。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只存在"农村一城市"这条单一的"经典路径",但是占相当比重的中国农民却通过创办农村工业实现了原地转移,该路径为"农村→农村工业"。本文认为非经典转移的短期绩效是能够降低当时转移成本,但从长期看可能会面临二次转移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