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2)
2023(14070)
2022(12046)
2021(11644)
2020(9931)
2019(23497)
2018(23223)
2017(42687)
2016(24330)
2015(28421)
2014(28592)
2013(27894)
2012(26135)
2011(23790)
2010(24298)
2009(22519)
2008(22557)
2007(20136)
2006(17544)
2005(15997)
作者
(69856)
(58414)
(58281)
(55685)
(37160)
(28328)
(26721)
(22882)
(22294)
(21051)
(20036)
(19714)
(18644)
(18436)
(18377)
(18266)
(17808)
(17323)
(16930)
(16805)
(14890)
(14541)
(14400)
(13292)
(13163)
(13145)
(13009)
(13007)
(11863)
(11667)
学科
(100559)
经济(100457)
管理(60860)
(58311)
方法(51428)
数学(46531)
(46362)
企业(46362)
数学方法(45810)
中国(33425)
(25850)
(23418)
(22726)
教育(22081)
(21096)
贸易(21085)
(20553)
业经(18425)
理论(18137)
(17709)
农业(16828)
地方(16376)
(14833)
银行(14784)
(14737)
金融(14735)
(14130)
(14087)
(13965)
财务(13919)
机构
大学(355091)
学院(347031)
(142196)
经济(139236)
管理(126126)
研究(125944)
理学(108824)
理学院(107436)
管理学(105174)
管理学院(104517)
中国(91627)
(77617)
科学(76287)
(64978)
(63635)
研究所(59210)
(58592)
中心(56130)
(53795)
师范(53352)
(51867)
财经(51039)
业大(50883)
北京(50243)
(46546)
农业(46341)
经济学(44832)
(44458)
师范大学(43630)
(40925)
基金
项目(225997)
科学(178703)
研究(165888)
基金(163791)
(143426)
国家(142211)
科学基金(120385)
社会(103569)
社会科(98022)
社会科学(97992)
(86296)
基金项目(84547)
教育(84075)
自然(77735)
自然科(76011)
(76003)
自然科学(75991)
自然科学基金(74703)
资助(69779)
编号(67893)
成果(57827)
重点(52750)
(52732)
课题(49730)
(48414)
(46145)
教育部(45630)
大学(43710)
科研(43571)
创新(43094)
期刊
(150357)
经济(150357)
研究(111041)
中国(76518)
教育(63861)
学报(56502)
(51723)
科学(51675)
(49006)
管理(44673)
大学(43349)
学学(39377)
农业(35495)
技术(33600)
(29548)
金融(29548)
财经(25931)
经济研究(25542)
(22434)
业经(21682)
(20801)
问题(19813)
(19722)
统计(19637)
国际(17507)
技术经济(17422)
(17141)
世界(17089)
图书(17058)
(16625)
共检索到529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米红,文新兰,周仲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开明  
从需求看,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还无法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从供给看,中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闲置;从效果看,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在下降、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为了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国家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根据高等学校的生师比确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同时国家应该改革财政高等教育投资方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监管体系,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和布局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趋势及特点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大幅扩张,各层次比例关系、各科类层次结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科类层次结构上表现出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心出现上移,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人才培养重心出现下移的特点。形式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与在校生数、高等网络教育的在校生数、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公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民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科类结构上,各学科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理论性强的基础性学科的发展保持了相对平稳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邬大光  
2007年对中国高等教育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乐章全面奏响。更直接地说,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并决心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一年,是中国全面启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年,是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试点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实施博士质量调查的一年,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恢复试点的一年,是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的一年,是国家规范管理民办高等教育资产的一年,是社会各界联合控制高校贷款风险的一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李枭鹰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预警作用”的大事。这些事件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的一年,其核心和焦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正在由“目标理论”向“预警理论”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则开始走向理性和相对成熟,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治理的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坤荣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献概览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柏培文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估算结果来看,自1978年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从3902.8万呈波浪式增加,到2002年达到21598.4万高峰,此后隐性失业人口开始迅速下降,直至隐性失业人口总体消除;隐性失业率在2003年之前基本在9—30%之间呈波浪式、缓慢增加的趋势波动,第一个波峰在1982—1984年,第二个波峰在1990—1991年,第三个波峰在2001—2002年,此后隐性失业率快速下降,自2004年以来隐性失业率几乎为0。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影响因素来看,科技进步、市场化、产业结构演进、公开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等不同程度降低社会的隐性失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斯日古楞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通过对其总规模和学历教育规模的实证研究,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变化的特点与新的增长点,为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百才  刘云鹏  封清云  
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和适龄人口变化,对甘肃省未来十年的高等教育规模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甘肃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2008年达到最高峰,以后逐年下降。未来十年,甘肃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速度先慢后快,2015年以前下降平缓,之后下降幅度加快,2015年和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30%和40%。从甘肃和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应对人口因素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需要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引入高校竞争机制,因地制宜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温芳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量化说明和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是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又会对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国维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教育投入、教师数量等指标是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对1992年以来的相关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对2013年-2020年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预测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步并日益趋缓,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宜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凌学岭  Chen Ling  王磊  
本文利用统计学中变量选择法和模型选择法并依托R语言计算能力分别建立ARIMA模型和动态回归模型。由于对ARIMA模型进行了交叉验证,令人满意的预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一步预测得到中国今后几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趋势将放缓的结论具有合理性。动态回归模型则对影响出国留学人数的主要因素之重要性进行度量,说明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进口的主要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国内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人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分析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不足是导致服务进口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昕  陈凯  李刚  
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决定正确判断和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全国和30个省域碳排放与不同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从省域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是导致大多数省域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碳排放与能源价格灰色综合关联度都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形势不同,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不同,不能采取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节能减排政策。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碳减排策略,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特征的低碳对策和建议,以期望能够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对中国碳排放总量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程瑶  章冬斌  
2020年前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应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为宜?本文对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增长曲线模型、趋势模型估测了2020年前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研究发现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变化等因素,今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考虑适度控制规模,逐步放缓增长速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倩  王永哲  
文章基于1978—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产业结构变化到高等教育在学规模的单向非线性影响,而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城市化水平变化则仅产生线性影响。经比较确定的三次项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实际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增长有较强拉动效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则呈反"N"型变化关系,且具有抑制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