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9)
- 2023(16113)
- 2022(14159)
- 2021(13038)
- 2020(11101)
- 2019(25651)
- 2018(25017)
- 2017(48959)
- 2016(26305)
- 2015(29504)
- 2014(29053)
- 2013(28595)
- 2012(26160)
- 2011(23511)
- 2010(23128)
- 2009(20880)
- 2008(20211)
- 2007(17415)
- 2006(15089)
- 2005(12917)
- 学科
- 济(106740)
- 经济(106622)
- 管理(72854)
- 业(69946)
- 企(57831)
- 企业(57831)
- 方法(54501)
- 数学(47927)
- 数学方法(47337)
- 农(27574)
- 财(26512)
- 中国(26436)
- 贸(26077)
- 贸易(26065)
- 易(25260)
- 学(23575)
- 业经(22523)
- 地方(20743)
- 农业(18342)
- 制(17622)
- 理论(17414)
- 务(17191)
- 财务(17122)
- 财务管理(17083)
- 企业财务(16170)
- 技术(16035)
- 环境(15827)
- 和(15557)
- 融(14338)
- 金融(14336)
- 机构
- 大学(375141)
- 学院(371211)
- 济(150500)
- 经济(147513)
- 管理(146620)
- 理学(128953)
- 理学院(127539)
- 管理学(125068)
- 研究(124936)
- 管理学院(124435)
- 中国(89481)
- 京(78661)
- 科学(78633)
- 财(65467)
- 农(63878)
- 所(62601)
- 业大(59298)
- 研究所(57608)
- 中心(55948)
- 财经(54237)
- 江(52035)
- 农业(50660)
- 经(49613)
- 北京(48890)
- 范(47891)
- 师范(47284)
- 院(46065)
- 经济学(46017)
- 州(41895)
- 经济学院(41844)
- 基金
- 项目(265272)
- 科学(208443)
- 基金(194207)
- 研究(188482)
- 家(171271)
- 国家(169931)
- 科学基金(145679)
- 社会(118976)
- 社会科(112903)
- 社会科学(112872)
- 省(102923)
- 基金项目(102862)
- 自然(97280)
- 自然科(95083)
- 自然科学(95056)
- 自然科学基金(93382)
- 划(87427)
- 教育(87229)
- 资助(81230)
- 编号(75013)
- 重点(59901)
- 成果(59493)
- 部(58627)
- 发(55970)
- 创(54894)
- 科研(51782)
- 课题(51573)
- 创新(51311)
- 教育部(50186)
- 大学(49562)
- 期刊
- 济(151847)
- 经济(151847)
- 研究(105537)
- 学报(64014)
- 中国(63009)
- 科学(57459)
- 农(55867)
- 管理(51751)
- 大学(48479)
- 财(48017)
- 学学(45956)
- 农业(39098)
- 教育(37600)
- 技术(31655)
- 融(27205)
- 金融(27205)
- 财经(25943)
- 经济研究(25665)
- 业经(24736)
- 经(22169)
- 问题(20884)
- 业(20204)
- 贸(19581)
- 图书(17782)
- 科技(17672)
- 版(17632)
- 技术经济(17535)
- 统计(17181)
- 理论(16840)
- 业大(16702)
共检索到52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蔡兴 刘子兰
东亚贸易顺差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对东亚地区持续的贸易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的变化通过影响居民储蓄率,进而对贸易顺差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东亚地区的十个主要经济体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数据,分别估计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结果发现:(1)抚养比率对贸易差额存在显著的反向影响;(2)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增加贸易差额;(3)在"男多女少"的经济体,性别比率的上升将导致贸易差额的增加。文章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证明了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文章首先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少儿抚养系数的下降会引起储蓄率相对于投资率上升从而形成经常账户盈余,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储蓄率从而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然后运用中国199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经验结论与理论模型预测一致,人口结构变化能够解释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变化的近45%。在控制了其他解释变量后,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依然显著。文章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经常账户余额指标、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动态设定也非常稳健。
关键词:
人口结构变化 储蓄 投资 经常账户差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歌
我国的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确保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尽管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很低,其年龄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因素入手,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10-2022年的样本数据,建立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对此展开了实证研究。首先,探讨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即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其次,讨论了人口性别比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机制,以及城市化水平、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城乡收入比、人均消费支出等控制因素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最后,考虑了我国居民消费的总体情况,总结了人口年龄因素和性别比因素的影响状况。结果显示,随着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居民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而随着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消费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人均收入增长率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少儿抚养比和性别比的相关系数在扩展模型中不显著,城乡收入比、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化率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分别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促进了居民消费率的增长。居民消费率和滞后一项居民消费率呈正向关系,其人均收入增长率、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系数显著,而老年抚养比系数则与扩展模型系数一致,性别比系数在模型中不显著,在此模型中性别比系数为正值,说明性别比升高会促进居民消费率。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人口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斯达 熊梦婷
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是导致国别消费水平差异,进而影响双边国际收支状况的基础性因素。中国自1973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人口抚养比明显低于美国,而劳动参与率则高于美国。VAR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及其变化是导致中美双边贸易收支长期失衡的基础性因素,但老年抚养比对两国双边贸易失衡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海祥 魏嘉辉 马庆华
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给中国养老事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文章在两期交叠世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退休,在市场完全竞争、充分就业和政府能够控制退休年龄的假设前提下,在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行为以及资本市场均衡的层面构建了一般均衡的模型框架,从社会计划者的角度发现福利最大化下的人口预期寿命变化和退休年龄是正相关的,并呈现出负反比例的函数形式。文章还基于参数估计和赋值模拟的方法,求解出了人口预期寿命与退休年龄的调整算法,并以此给出了两者间的调整对照表。根据计算的结果和预期的寿命,建议2030年前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毅 唐代盛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公共因子进行新的思考,加入技术进步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因子,对东亚经济奇迹进行重新考察,得出一些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影响的新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俊杰 李承政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基于生命周期储蓄率模型逆推出居民消费率模型,利用中国1991-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估计,主要结论如下: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正相关,人口性别比系数为正,但稳健性较差,养老保险覆盖率的上升并未显著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政府应继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并在制定长期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将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考虑进来。
关键词:
消费率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性别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基于贸易顺差的原理,文章应用分省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分析了影响我国贸易顺差的内外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贸净出口与工资水平、交通建设、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退税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外贸净出口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出口额、高技术引进经费、以及实际有效汇率间也存在协整关系。比较而言,内部因素可以更好的解释我国贸易的顺差的原因,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于外贸净出口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贸易顺差 面板单位根 面板协整 净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仁言
长期内,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中国对外贸易出现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是人口赡养率下降、国民储蓄增加及消费需求不振刺激了出口增长;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强化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出口竞争力。未来15年内,国民高储蓄率和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可望维持,对外贸易即使出现短期波动,顺差的大格局也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因此,汇率政策不必过于考虑汇率水平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的形成应更加市场化。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贸易差额 汇率政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虹 秦留志 金永利
以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基于SYS-GMM方法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农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和上一期的农业投资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城镇化率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年龄结构 农业投资 系统广义矩估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翠萍
文章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使用CHIP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社会调查城镇家庭微观数据,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消费效应分解为出生组效应和年龄效应,实证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出生组在同一年龄时的消费行为差异很大,越年轻组别在消费上表现出越大的组效应,即年轻出生组比老年出生组显示出更高的消费率。文章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居民消费,短期需要关注老年人消费,长期需要防止年轻人消费过度,并考虑中长期保持甚至提升储蓄率的必要性,以避免10~20年之后陷入欧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所面临的储蓄率过低的困境。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消费行为 组效应 年龄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月
文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认为:人口红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总负担比阻碍经济发展,我国应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入手,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毅
文章采用组群分析方法,利用CGSS2003—2008年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定量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人口年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和组群效应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前者的增长率高于后者。消费差距的年龄效应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消费差距的组群效应则保持稳定增长。老龄化和组内效应对消费差距变动的贡献明显。最后,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投资、缓减老龄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消费支出 年龄效应 组群效应 消费差距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车树林 王琼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投资偏好的影响。总体上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仍以储蓄存款等安全类资产为主,居民对股票等风险类金融资产的配置不多。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居民参与安全类资产投资的概率与其年龄是正相关的,年龄越大的居民越偏好投资储蓄存款类金融资产;第二,居民参与风险类资产投资的概率随着年龄增长先增后减(倒U型分布),相比于年轻人和老年人,中年人更偏好投资股票类金融资产;第三,家庭内老龄化程度越高,居民投资行为越保守,对安全类的金融资产配置更加偏好。针对我国居民对股票类风险资产的投资参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毅
文章采用组群分析方法,利用CGSS2003—2008年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定量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人口年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和组群效应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前者的增长率高于后者。消费差距的年龄效应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消费差距的组群效应则保持稳定增长。老龄化和组内效应对消费差距变动的贡献明显。最后,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投资、缓减老龄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消费支出 年龄效应 组群效应 消费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